*通訊作者:劉曉輝,1977年7月,男,漢,河北黃驊人,現任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運行管理部分部經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航空維修。
摘 ? ?要:在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中,由于涉及很多的環節,并且技術性比較強,所以需要維修人員全面加強檢修全過程管控,才能及時排查和發現可能存在的隱患或問題。目前在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中還面臨諸多的問題,比如過程控制力度不足、相關的管控機制不夠完善等等,影響民用航空飛機維修整體成效。因此,加強對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加強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控制進行探討。
關鍵詞:飛機維修;民用航空;過程控制
一、控制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的意義
(一)能夠有效保障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質量
全程監管和控制民用航空飛機的維修過程,能夠保證維修質量,以及民用航空飛機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系數,防止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意外事故出現。前期準備階段的生產計劃,生產過程中對于零部件的安裝、拆卸等操作的控制,后期對民用航空飛機的養護工作,就是民用航空飛機的維修內容。控制整體維修流程,不僅能夠控制所有的操作技術,還能夠及時有效地監管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保證所有工作在合理的操作范圍內進行,同時也可以及時發現不合理的操作,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1]。
(二)能夠有效降低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成本
對民用航空飛機的維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能夠有效避免維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資源浪費現象。民用航空飛機自身存在特殊性,因此,維修的過程必定會十分復雜,相關維修人員必須專業技術過硬,而且保持十分嚴謹的維修態度,不可以馬虎大意。尤其是在精細零部件的更換與拆除過程中,很小的失誤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傷,從而對民用航空飛機的整體質量與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如果不控制維修過程的質量,會導致維修進入二次返修環節,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出現[2]。
(三)能夠有效提升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效率
目前我國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并沒有達到很高的維修效率,其原因是技術和管理方面仍需完善。例如,在民用航空飛機的維修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過度維修現象,既導致資源被浪費,又導致維修成本上升,維修時間被人為延長,導致維修效率遲遲上不去。加強對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控制,能夠避免不合規范的維修操作出現,使航空企業的經濟效益得以提高[3]。
二、當前民用航空飛機維修工作現狀分析
(一)相關部門沒有結合實際
建立完善的飛機維修管理體系。民用航空飛機維修是一項系統的技術性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全面參與,并且需要按照既定的規范來全面加強維修檢測,這樣才能切實提升維修效率和質量,但是目前相關部門沒有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維修檢測機制,在常態化檢修、臨時檢修等方面沒有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操作規程和工作要求,導致發生小故障的情況比較多,不利于保證維修效率和成效。
(二)相關的技術需要進一步優化
在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加強過程控制,確保維修進度和成效。但是目前在全過程控制中,相關人員不夠重視,在應用相關的技術等方面還存在因循守舊的問題,不愿意主動學習和創新,沒有結合實際不斷引進新的維修檢測技術和方法等。另外,在全過程信息化體系建設等方面相關的資源要素投入也不夠,不利于引導維修技術人員充分利用智能化設備進行信息的采集和監控,難以實現智能化管理[4]。
三、加強民用航空飛機維修全過程控制的措施
為了切實提升民用航空飛機維修過程控制成效,切實保障維修檢測效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索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過程控制機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理論,對民用航空飛機維修全過程控制方面的理論應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融入全過程管控理念,并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全過程控制機制。要明確維修技術的操作應用規范,結合飛機維修的不同點位制定不同的維修檢測標準,并明確相關的維修技術。同時還應當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明確具體的維修權責分配,確保工作人員按照既定的規范來開展檢修,避免出現過度維修和管控不到位的問題。另外,制度建立完成后,要加強管控力度,完善相關的監控與獎懲機制,從而引導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規范來有序實施常規化檢修,發現問題及時糾偏和整改[5]。
(二)加強分層監管機制的運用
民用航空飛機在維修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的專業,為此應當全面加強分層監管體系的建設。技術人員要針對民航飛機的功能結構分布和具體的管理內容來進行分層劃分,以此為基礎配置不同的部門和人員來加強分層管理,確保各個環節、各個點位有人負責、有人監管,形成立體化的監管機制。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融通機制,各個環節的人員還應當全面加強信息溝通和配合,以此為基礎形成完善的交流體系[6]。
(三)加強關鍵點位的排查,強化對維修人員的培訓
一方面在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中,涉及很多的點位,有諸多的關鍵環節,為此需要技術人員全面掌握關鍵要素,結合實際全面強化精細化管控,既要保證關鍵點位有序運行,同時還應當及時提高維修的及時率。所以對于民用航空飛機維修技術人員來說,需要結合劃分的板塊,堅持以點帶面來進行控制分析,注重風險的排查,強化對人員、材料、機械設備以及相關的零部件的綜合管理。
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維修人員的培訓。要結合民用航空飛機維修工作,對維修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針對具體的操作規程、相關的技術標準以及職業道德規范等方面要全面加強對維修人員的培訓,配置專業化的團隊,成立專門的維修專班來負責維修管理工作。要對維修人員職能技能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評估,建立相對應的考核評價機制,從而激勵他們不斷創新維修技術和方法。
(四)加強數據庫體系建設,強化動態控制
一方面要全面加強民用航空飛機維修數據庫體系建設,對維修的全過程進行模擬,加強信息的收集,并建立相關的維修數據庫,從而及時掌握各個環節的故障情況、發生頻次、發生點位以及具體的內容和關聯環節,以此形成更為完善系統的維修體系。要加強維修數據庫的更新,引導維修人員對民航飛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對相關的維修數據和記錄等及時匯總,做好經驗總結,確保維修工作高效有序完成。
另一方面要全面強化動態管控。要深刻認識到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要在全面加強分級管理以及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動態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維修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具體的故障類型以及檢修全過程的情況進行總結,對各方面的技術類型以及從檢修前、檢修中和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形成完善的動態管控機制,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此外還應當結合發現的問題及時對相關的技術標準、操作規范等予以完善,對不合時宜的制度等及時進行修訂,以此實現全方位的綜合管控[7]。
(五)建立相應的維修數據庫
在對于民用航空飛機的維修過程進行監管時,還應該及時建立相關的維修數據庫,對于各個關鍵控制點的故障內容、時間、頻率等都及時準確地加以記錄,并進行分析總結,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維修方案。從長遠來看,建立維修的數據庫,一方面可以幫助保障維修人員對于每個民航飛機都加強了解,有助于維修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記錄保存相關的維修數據,可以使得維修人員及時地總結維修的經驗,提升自己的維修技術,以后再遇到同類型的維修任務,就能夠順利高效的完成。
(六)動態化的控制模式
民航飛機的維修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高的任務,在對其進行管理控制的過程中,應用動態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除了上述所說的分級管理和維修數據庫的建立之外。還應該制定一套動態化的檢查維修程序,在維修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故障內容選擇不同的技術進行維修處理,在維修完成后的檢查驗收階段,也要從該技術的層面出發進行維修成果的檢查,以提升維修的質量和效率。另外,對于整個維修過程的控制,還要對人員的控制、相關制度規范的完善等多個方面入手,使得對于維修過程的控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8]。
四、結束語
總之,民用航空飛機維修,加強過程控制,需要結合實際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強化全過程的技術創新,切實運用制度來約束行為,提高維修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結合實際不斷提高檢測技術和水平,通過完善動態監控體系,推動飛機維修檢測活動規范高效開展,為民用航空飛機安全運行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拓.民航維修質量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0(03):67-68.
[2]屈巖.關于民航機務維修人員培養和培訓的探討[J].科技風,2019(12):21.
[3]尹釗.試論加強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控制[J].內燃機與配件,2019(08):164-165
[4]蔡亭亭.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管理中的生產計劃和控制探究[J].設備監理,2019(09):52-53.
[5]鄭世劍.試論加強民用航空飛機維修的過程控制[J].中國科技縱橫, 2014(16):26.
[6]錢能.民用航空飛機中的復合材料運用分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8(4).
[7]鄭智翔.試論民用航空維修策略的優選[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6(12).
[8]羅世明.民用飛機試飛過程中的維修方案制定[J].科技創新導報,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