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韜文
(重慶交通大學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重慶 400000)
在普遍美好的世界,全球糧食系統是不穩定的,部分原因是濫用國際糧食生產者和分銷商全球系統[1-2]。這種食品系統允許相對廉價和高效地生產和分配食品,這表明目前仍舊優先考慮效率和盈利能力。盡管該系統效率很高,但聯合國估計世界上有8.21億人遭受饑餓。目前的糧食系統留下了巨大的環境足跡,占溫室氣體排放的29%,生物多樣性喪失的80%,砍伐森林的80%[3]。
大量的事實表明,目前的食品體系優先考慮效率和盈利能力[4],而不是環境友好和社會公平。我們首先把效率和利潤作為兩個子系統來衡量當前的糧食體系,其中利潤體系包括人均GDP和農業收入占GDP的比重,而效率體系包括科技投資、從業人員、有效專利數量和國際貿易占GDP的比重。然后,我們將社會公平、生態可持續性和經濟發展作為3個子系統來計算優化的糧食系統,其中社會公平系統包括農業總產值投入、環境投入、財政投入和教育投入,生態可持續系統包括國內污染排放、農業污染排放和農業污染控制投資,經濟發展系統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業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科技投資、雇員,有效專利和國際貿易占GDP的比例[5]。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選擇食品系統的效率作為變量進行預測。
利潤體系包括人均GDP和農業收入占GDP的比重;效率體系包括科技投資、從業人員、有效專利數量和國際貿易占GDP的比重;社會公平制度包括農業總產值投入、環境投入、財政投入和教育投入;生態可持續制度包括國內污染排放,農業污染排放和農業污染治理投入;經濟發展制度包括人均GDP、農業收入占GDP比重、科技投入、從業人員、有效專利和國際貿易占GDP比重。
我們使用DEA2.1軟件對經濟效率和優化食品系統效率進行了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優化食品系統效率
經過兩年的時間,這個優化的食品體系達到了0.82的水平,可以很好地建立這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優化食品系統未來情況的預測
根據仿真結果圖2可以得出,當一個國家的糧食體系發生變化時,生態效率和社會公平效率會在一定程度上上升,而經濟效率則會下降。通過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只能在800天內達到優化系統的峰值,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系統的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將有一些延誤,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條件不完善。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只能在1 000天內達到最大效率,并且發達國家的盈余收入遠高于發展中國家。

圖2 仿真結果
通過本文研究,如果一個食品系統被優化以實現公平和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子系統的效率將下降,而生態可持續子系統和經濟發展子系統的效率將增加。與目前的糧食系統模型相比,優化后的系統更注重生態可持續效率和經濟發展效率,而不是效率和盈利能力所反映的經濟發展能力。我們使用預測模型進行估計,預計該系統將在倆年內實現。當我們改變一個國家的糧食體系時,生態效率和社會公平效率會在一定程度上上升,而經濟效率則會下降。通過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只能在800天內達到優化系統的峰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糧食系統的效率。而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將有一些延遲,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條件不完善,只能在1 000天內達到最大效率。在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我們的結論可以得到案例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