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華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教學觀念的變化與大數據平臺在高職院校中廣泛應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室管理模式已從傳統封閉式轉變為現代開放式獨立管理模式,眾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房普遍實現電子身份驗證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如圖1所示[1]。由圖1可以看出,學生們已經不局限于在上課、自習、試驗操作的時間,而可以在任意時間進入計算機房進行自習、試驗等活動。學生們在進入機房學習、自習等之前需要進行網絡預約,通過電子身份驗證,大數據平臺將自動提取該學生基本信息,系統在認證成功后,大數據平臺會利用云計算平臺對該學生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學習內容進行對比,并且將該學生的學習內容實時輸入云數據庫,對比錄入工作完成后才能完成計算機房的登記工作。完成上述流程后,學生可以自然地進入系統進行自主學習、試驗研究等。學生們在云計算平臺的監控下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學習結束后,學生會把計算機還原到原始狀態,并清潔周圍環境。最后,學生將會再一次進行身份核實認證,大數據平臺將學生的學習記錄、試驗記錄等相關信息保存處理,學生便可離開計算機房。
圖1 大數據背景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房管理流程
多元化使用計算機。高職院校計算機房不僅要背負傳統教學、信息化建設任務,還要最大程度滿足于學生學習、休閑娛樂等多種需求。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機房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平臺,正在向學生提供靈活、多樣、開放的服務場所[2],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房管理體系、管理任務也逐漸向多樣化發展。
基于校園網絡的普及和學生的廣泛使用,部分高校已將校園網從千兆升級成為萬兆,但這并不能避免由于其他因素給學校網絡帶來的風險,故障會導致校園內網絡使用不暢,甚至使校園網絡癱瘓。網絡一旦出現故障將會影響學生上機前的認證以及正常使用計算機學習、試驗等工作。大數據環境下,影響高職院校計算機房無法開展管理工作最主要原因就是網絡故障。
高職院校中的計算機房與社會上的普通機房有著相同的特點,即計算機設備會發生故障或破壞等問題。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中使用計算機的群體為大學生,而其又具備好奇多動等特征,對于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好奇心理,一些隨意的操作會直接導致計算機房內部一些硬件設施受到破壞。
在高職院校中使用計算機房主要群體分為兩類,即計算機房管理人員與在校學生。在校學生作為計算機房使用的主群體,同時也是機房管理工作中的盲區,尤其是當代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對計算機房公共設備不愛護,帶相關禁品進入計算機房,離開機房前不注意自己周圍環境等[3]。
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房管理的重要目標,是優化完善校內計算機房管理體系,能夠滿足大學生多樣化需求,最終實現數據管理。應在一些新建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及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房建造過程中,將學校教學管理系統與計算機房管理系統相互融合,從而構建大數據計算機管理系統,具備大數據背景下學生機房使用條件,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房用傳統硬盤互相拷貝等方式進行軟件安裝已不再適用于當前大數據網絡環境,尤其不能滿足大數據背景下系統應用需求。所以,計算機房管理人員首先應該考慮構建大數據軟件服務器,對機房內軟件安裝流程優化從簡,使計算機房軟件達到自動化安裝目標[4]。在計算機房內選擇安裝的軟件版本應與學校教學要求相互統一,利用云數據共享模式、軟件廠商接收訂單等合作模式,使計算機房軟件多元化,并構建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軟件管理體系。
在大數據背景制約下,眾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計算機房管理中已構建了一系列規范的管理體系,并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起到應有的作用。然而,對于云計算背景下的計算機房管理體系還未得到優化完善,尤其是開放性計算機房管理、大數據個人系統認證及課外校外學生使用計算機房等管理制度還需進行深入優化調整。只有完善相關合理制度機制,才能為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房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房具有教學、試驗實訓、學生自習等任務,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房管理人員應著重注意的問題則是如何在機房管理工作中落實管理條例、推進其與學生學習實踐相互融合。高校計算機房管理工作不斷優化完善,才能真正有效發揮計算房的作用,為大學生提供更高品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