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苗
(蘇州大學 應用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215325)
2019年國務院同意設立包括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內的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當年9月1日,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掛牌成立,為蘇州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蘇州自貿片區是2019年9月1號掛牌,為對比自貿片區成立前后政策效果,本文選取2018、2019、2020三個上半年蘇州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進行對比。結果發現,2020年1-6月份,蘇州八大新興產業投資全面復蘇回暖。

表1 蘇州近三個上半年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單位:億元)
2020年1-6月份和2019年1-6月份這兩個時段,分別是在蘇州自貿片區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能很好對比政策效果情況。
表2的時間跨度更長,承載的信息更加豐富,可以發現:2020年1-6月份,蘇州8大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增長態勢,終止了自貿片區成立前蘇州新興產業投資交替下滑的不利局面。蘇州自貿片區成立本身對于蘇州整體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信心激勵非常巨大,這使得承載提升蘇州自貿片區創新國際化水平的產業基礎更加夯實。

表2 蘇州新興產業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變化(單位:億元)

表3 工業園區規模以上高新產業產值與占比(單位:億元)
就蘇州自貿片區所在工業園區而言,在蘇州自貿片區成立之后的2020年1-6月份高新產業有小幅上升,規模以上高新產業占比則有小幅下降。這有利于蘇州自貿片區進一步凝聚發展高端制造業,提升產業創新國際化水平,為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在蘇州聚集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為蘇州未來走產業拉動型科技創新增加了有力的砝碼。
專利的申請與授權代表了創新的形成和轉化,發明專利又是其中更為重要的指標。2020年1-6月份蘇州自貿片區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專利申請和發明專利申請分別累計達12 565件和4 070件,相對于2019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提升。但是發明專利授權量急劇下降,從2019年1-6月份的1 022件銳減到2020年同期的701件。這說明蘇州自貿片區創新發展的瓶頸目前是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方面,不是在科技創新環節。

表4 自貿片區成立前后蘇州工業園區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單位:件)
蘇州市整體在相同兩個時段的情況類似,但是發明專利申請量也在下滑。發明專利授權下降更為嚴重,由2019年1-6月份的4 750件下降到2020年同期的2 851件。這意味著,蘇州科技創新活動在向蘇州自貿片區聚集,為提升蘇州自貿區創新國際化水平積攢了內部空間動力,蘇州自貿片區成立后對蘇州其他區域研發可能有虹吸效應。

表5 自貿片區成立前后蘇州市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單位:件)
2020年上半年工業園區企業研發的外資研發費用占比、外國專利授權量并未顯著增加;同一時期,蘇南其他幾個國家級開發區,這兩項指標均有下降。引進和消化境外技術也是創新鏈發展的重要內容,如果能夠吸收國際化創新技術則可以通過推動創新資源國際化流動助力蘇州新興產業發展。由于美國科技“卡脖子”清單很多涉及我國以及蘇州新興產業,我國企業引進和消化境外技術的進程有所放緩。
蘇州自貿片區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地域范圍內,依托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和建設。和其他自貿區一樣,蘇州自貿片區運行過程中先行先試的事項大都以發布規范性文件形式啟動。對于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實施、法律解釋以及地方法規,無法全面解決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與現存已有法律法規之間的可能沖突。
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商投資方向沒有完全改變,一定程度上蘇州自貿片區內新興產業的創新鏈發展滯后于產業鏈發展。蘇州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與其相配套的創新鏈發展,更需要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新興產業的新產品。蘇州新興產業發展亟需擺脫對“外循環”的依賴,增加為服務國內市場的創新與生產內容。
蘇州域內國家級開發區構成聯動創新區是重要政策創新,有利于政策監管創新復制推廣和管理權限下放。這還需要建立常規化的穩定機制,需要成熟穩定的創新成果復制推廣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
提升蘇州自貿片區新興產業創新水平的舉措,要基于當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卡脖子”技術對我國產業升級進行技術封鎖的現實情況而籌劃設計。吸引新興產業創新資本與創新技術在蘇州自貿片區內聚集。
利用知識產品具有外在溢出效應的特性,通過創新主體國際化、參與國際創新活動、聚集國際創新資源要素突破來自國際的技術封鎖。在新興產業方面突破一定“卡脖子”技術,使蘇州自貿片區成為攻克美國“卡脖子”技術的重要基地。
蘇州自貿片區產業政策應延續蘇州工業園區的原有方針,并在此基礎上升華形成階段性的質變。逐步從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時代制造業主導型創新發展路徑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發展路徑轉變。采取措施提高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和新增外資在新興產業中占比情況,提高蘇州自貿片區新興產業出口增加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