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容,李德正
(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南寧530000)
2019年8月2日,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涵蓋南寧片區、欽州港片區、崇左片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其中,南寧片區重點發展現代金融、智慧物流、數字經濟、文化傳媒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制造產業,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和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重要節點;欽州港片區重點發展港航物流、國際貿易、綠色化工、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港和向海經濟集聚區;崇左片區重點發展跨境貿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和跨境勞務合作,打造跨境產業合作示范區,構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陸路門戶。廣西自貿區陸續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為對外貿易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2020年,廣西外貿進出口4 861.3億元,增長3.5%,增幅較全國高1.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 708.2億元,增長4.3%;進口2 153.1億元,增長2.6%;貿易順差555.1億元,增加11.2%。
隨著廣西自貿區各個片區的建設與快速發展,將促進廣西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給廣西民辦高校外貿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民辦高校應主動對接廣西自貿區的人才需求,培養與廣西自貿區發展需求相符合的應用型、創新性本土外貿人才,以更好地服務于廣西自貿區,并有機銜接“一帶一路”重要門戶的發展。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經濟活動中,外貿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國際貿易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熟悉交易方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體系、文化背景以及交易習慣等知識,還需要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才能與外商進行業務上的溝通?;趶V西自貿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尤其需要熟悉和掌握東盟國家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宗教等,才能更好地與自貿區發展相對接。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的國際貿易方式,是外貿轉型升級發展的突破口,是推進廣西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2020年7月印發的關于《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落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底,完善廣西自貿區各片區整體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打造3—5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培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龍頭企業5—8家,跨境進口零售電商主體超過100家。且在廣西自貿區3個片區中,具有南寧和崇左2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缇畴娚痰目焖侔l展必然要求外貿人才具備電子商務運行的相關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
自貿區本身就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賦予自貿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從而加快形成國際化和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據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制度創新成果新聞發布會通報的消息,2020年廣西自貿試驗區完成國家《總體方案》賦予的120項改革試點任務中的94項。由此可以看出,廣西自貿區自成立以來一直追求機制創新,這就要求外貿人才必須具備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和意識,才能快速適應自貿區內的制度創新以及新的企業管理理念、新的企業運營模式等內容,并創新拓展對外業務,為企業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
跨境電商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不光要求人才具有深厚的國際貿易理論基礎,同時要求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快速地進行實際業務操作以及洽談和溝通,以完成跨境電商的交易。這就要求外貿跨境電商人才能夠熟練地掌握相關的實踐性技能、交易流程和談判技巧等,才能高效地完成跨境電商業務。目前,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需要更多的能夠高效便捷完成相關事務的人才,需要理論基礎豐厚并且實踐技能較強的員工。
目前,廣西民辦高校大都設有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專業,雖然每年有畢業生輸送到企業,但是知識結構主要集中于傳統的國際貿易專業基礎知識。廣西自貿區的機制創新和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是隨時進行的,而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經過反復的討論和審核,修改的時間周期較長,這就使得民辦高?,F有的外貿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自貿區對綜合型、創新型的外貿人才的需求。
民辦高校培養的外貿人才應是應用型人才,充分的實踐性教學是外貿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是,民辦高校在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上還不夠完善。首先,在課程設置上,以講授為主的公共學習領域的課程和專業理論性的課程較多,實踐性課程較少。其次,在開展實踐教學上,由于民辦高校缺乏實踐場地,以及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實習指導教師、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的場所等),還達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最后,在校企合作方面,與外貿人才培養相關的專業屬于管理類的專業,由于實習期間難以為企業創造效益和企業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居多,這就使得民辦高校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缺乏基本的支撐。
在自貿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深化對外開發開放的大環境下,尤其需要增強外貿人才的創新創業意識,必須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目前,雖然民辦高校在改革的過程中增加了創新創業的相關教育內容,但是也主要是以理論教育、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進行的,沒有結合國際經濟環境和自貿區企業實際發展的需求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從而使得與企業對外貿人才的創新技能需求脫節,這是亟待深入研究解決的。
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目的是滿足市場的需求,民辦高校在修訂外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應以自貿區的人才需求為導向,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與市場實際需求的一致性。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緊跟自貿區機制創新的步伐,每1-2年調整一次外貿人才培養方案,使民辦高校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緊跟市場變化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民辦高校應與自貿區管委會及相關企業進行對接,了解自貿區企業對外貿人才知識和技能需求的第一手資料,提高外貿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最后,跨境電商在外貿業務中發展迅速,在外貿人才的培養方案中,要考慮跨境電商的行業特點,適當增加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面的課程,以適應跨境電商在外貿行業的發展需求。
在自貿區快速發展建設中,企業對于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愈發旺盛,人才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質量創新型產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上,應以民辦學校教學為依托,與自貿試驗區政府、企業以及其他民辦高校合作,明確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使人才培養與自貿區發展相融合,培養符合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助推廣西自貿區實現高速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自貿區需要更多的具備實踐技能的跨境電商外貿人才,并且外貿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對實踐性技能要求比較高的專業,民辦高校在跨境電商外貿人才培養上,必須進一步加強實踐性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性技能。一是在民辦高校校內實訓方面,除了傳統的增加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的虛擬仿真平臺進行仿真實訓外,還要強化和自貿區內的跨境電商企業的合作,請進企業技術人才做兼職教師,落實產教融合,讓學生真正地去熟悉、了解跨境電商企業的平臺。二是在民辦高校學生校外實習方面,也要多聯系自貿區跨境電商企業,通過實習爭取建成互利互惠的實習基地,加深學生對跨境電商以及國際貿易實際能力方面深層次的培訓。從多方位入手,全面培養符合自貿區建設實踐型外貿跨境電商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深化民辦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人才,增強辦學靈活性。然而,目前民辦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大多是形式上的,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理念差別大,相互溝通交流少,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內容和常態化的合作機制。創新型外貿人才的培養必須依托于民辦高校與自貿區企業的互助合作,同時兼顧民辦高校和企業利益,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合作模式,形成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才能達到培養滿足自貿區需求的人才。
在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中,實踐性教學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較為缺乏,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加強民辦高校多樣化的“雙師型”團隊建設:一是深化在校教師的實踐性技能的培養??梢酝ㄟ^校企合作、外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增強校內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能力,增加民辦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儲備。二是從企業外聘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外貿工作人員到校兼職上課、舉辦講座等,這可以直接把他們豐富的實踐性技能引入教學,增強人才培養的實踐性,進而建設一支民辦高校多樣化的“雙師型”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