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中/江蘇省濱海縣政府辦公室
近年來,濱海縣按照農墾改革發展、場地共建等部署要求,圍繞“資源共享,經濟共融、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工作定位,以農場地多人少的資源優勢和成功的現代農業發展經驗為切入點,切實強化與境內濱淮農場、淮海農場聯動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場地合作向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邁進。截至目前,共落實農場社會化職能改革各項政策39項,支持資金400萬元;實施糧食收儲加工等場地合作項目5個,總投資6000萬元;年組織水稻機插秧、無人機飛防等社會化服務面積3萬畝以上;建成稻麥品種試驗示范基地100畝;推進場地土地托管合作6800畝,土地租金930元/畝,吸收50多戶農機戶和100多名農民長期務工,帶動了當地農業生產水平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聚力雙贏導向,推進系統共建聯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將境內的濱淮農場、淮海農場作為行政單元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及公共服務體系之中,實行多規合一,科學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場電網改造、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自來水管道改造、天然氣管道改造、污水處理中心建設、道路完善提升和農場公交班車線建設等場地合作項目的實施,實現場地融合發展。二是建立聯動機制。建立縣級政府負責、部門協同服務、農場積極參與、社會各方支持的工作機制,全面分解落實任務,加強溝通協作,確保場地聯動發展取得實效。建立場地聯動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農場發展工作,研究解決場地聯動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推動場地合作的重大政策措施、重要事項;督促檢查場地合作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三是加大政策支持。支持和引導濱淮農場積極向上申報中央和省涉農項目,加大中央和省級涉農專項資金的爭取力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涉農貸款比重。鼓勵和支持濱淮農場通過地方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獲得周轉資金,降低運營成本。對農場企業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符合濱海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申報條件的,可在企業納稅地申報領軍人才項目,享受項目資助。
聚合資源要素,推進基礎配套聯動。一是合力推動土地高效利用。支持縣農旅集團與濱淮農場合作開展土地托管,提升自身糧食產能,提升對周邊的輻射帶動能力。2021年濱海縣擬將2萬畝高標準良田委托縣農旅集團與淮海農場共同經營管理。支持農場圍繞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給予政策支持和補助。支持農場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統籌安排生產、生態空間。二是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場地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的優勢互補,加快建設高產高效綜合技術示范基地,完善濱淮農場基礎設施,提升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積極爭創省級農業科技園。加快與濱淮農場合作的糧食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確保年引進新優品種小麥30個、水稻20個,集中開展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的農作物品種在面上進行推廣。三是全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發揮濱淮農場4萬畝土地納入沿海新區規劃的資源優勢,主動承載濱海港工業園區大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對符合條件的農場內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幫助申報龍頭企業,享受縣獎勵政策。對農場農產品加工企業設備更新升級的,給予一定資金補助,推動農場提升生產加工能力和發展層次。支持濱淮農場發展農產品加工配送合作項目。鼓勵濱淮農場內社會化服務組織擴大到全縣服務范圍,推動建設場地合作“互有付出,共獲回報”的良性循環。
聚焦綠色生態,推進融合發展聯動。一是協力共建生態文化走廊。依托海濱風情小鎮、溫泉度假酒店、水滸沙浦寨遺跡公園等12個旅游項目,以及梨花雨生態旅游度假區、古黃河生態旅游帶、八灘民俗酒香小鎮等兩大景區、三條風光帶和四個特色小鎮所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加快推進濱淮農場100萬株楸樹示范工程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全省沿海最大楸樹育繁推銷一體化產業鏈,全面融入濱海鄉村旅游公路1號線建設體系,形成黃河故道生態文化旅游閉環。二是協力共建歷史文化走廊。在深度挖掘整合海鹽文化、古黃河文化、民俗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飲食文化等豐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鼓勵濱淮農場以“挖掘知青文化,打造教育基地,發展旅游產業”為主題,以提取知青文化正能量為方向,積極打造“濱淮知青基地”。精心收集南京知青、蘇州知青、無錫知青、江陰知青、徐州知青和上海知青等在濱淮農場生活勞作的圖文資料,積極開展老照片、老物件收集展示活動,積極建設知青文化園,全面展示歷史印痕、知青名錄、生活實景、農場建設、人物春秋、文明記憶等,真實地展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宏大歷史畫卷和濱淮農場的風土人情,全面構建濱淮農場融入濱海農旅一體化戰略格局,形成黃河故道歷史文化旅游閉環。三是協力共推農旅融合走廊。支持濱淮農場實施“桂香小鎮”規劃,加快建設集旅游集散、電商交易、“三養”生活、宜居創業等多功能的農業非遺特色小鎮;同步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改善生活環境,配套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完善旅游標志標識系統,形成黃河故道農旅融合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