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之一,至關重要。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借助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從自主構建思維導圖、自主講解思維導圖、合作交流思維導圖等方面展開課程教學活動,讓課堂更加高效。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至關重要,而就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言,抽象性的思維尚未形成,需要教師以形象化的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導圖恰恰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關注學生的思維成長。當前,思維導圖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其實,它更能夠將學生的主體性彰顯出來,也能夠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導下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那么,在課堂中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呢?教師不妨從自主構建思維導圖、自主講解思維導圖、合作交流思維導圖等方面展開課程教學活動,從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學過程中以及拓展延伸等環節將思維導圖應用進去,從而提升課堂實效性。
一、構建思維導圖,梳理文本信息
語文學科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具備整合、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而就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要形成對文本的基本架構,則需要學生自主思考。思維導圖可以應用在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的思想,需要給予學生思維上的自由。運用思維導圖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文本的層次結構梳理出來,畫出導圖的架構,在其中填寫相關內容,從而更好地了解行文脈絡。
例如,在《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構建思維導圖,使文本的內容更加清晰、流暢。“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閏土作為大樹的主干,那么,通過你的閱讀,為其加上枝葉,使這棵大樹枝繁葉茂,使閏土的形象更加豐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創作更加積極,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梳理相關的信息,這樣,便可以使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有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走進文本學習中,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更深入地探究文本的思想主題。
二、利用思維導圖,延伸閱讀思維
思維拓展需要一個平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加自由輕松的平臺,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在課堂中,教學內容可以無限生成,在不斷生成的教學內容中,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探究新的知識和領域。在思維導圖中,學生能夠自主構建思維空間,空間的維度也可以無限延伸。思維導圖的構建中,教師可以放飛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文本內容的學習中,不斷衍射出更多的思考內容,讓課堂真正實現自主,更加高效。
例如,在《匆匆》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這篇散文的學習中,學生可能會有更多的思考,那么,借助思維導圖由點到面地進行梳理,思維便可發散開來,學生的閱讀和審美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同學們,我們可以將這篇課文中的內容作為一個點,由此延伸開來,將你的想法利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想到什么便可以畫出什么,此刻,你們是自由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閱讀便衍生出了更多的學習內容,這樣的閱讀更加具有積極意義,更加高效。
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充分調動起來,也可以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成長,使學生在這樣的思維成長中,突破自我的思維局限,從而開啟更加有價值的精神旅行,獲得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巧借思維導圖,開展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更大的發展。讀寫結合,可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展開寫作訓練,將形象化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便可以實現由簡到精再到具體的學習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從思維導圖的創建路徑語言表達的方式入手,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課堂更加有效。
例如,在《祖父的園子》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篇文章的閱讀中,學生能夠通過一些關鍵詞或者是重點的語句產生更多的聯想,在這樣的聯想中,可以形成更多有效的寫作素材。“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想到的問題寫下來,然后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一下,這樣就可以寫出與作者一樣的文章。你想不想嘗試一下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便可以將讀和寫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堂因此而更加高效。
巧借思維導圖,化解讀寫結合的難題,讓閱讀和寫作因圖而建立起永恒的橋梁,這樣,學生們便可以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展開讀寫結合學習活動,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打開學生的寫作思維。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關注每個學生的思維養成,從學生心靈深處出發,讓學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內容,提升課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