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敏
家園互動教育模式是基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的方式設計的教學策略,主要以幫助幼兒通過多角度發展綜合能力為教育目標。在幼兒階段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中滲透文學想象力培養目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體現,結合民間故事元素為幼兒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幼兒在豐富的學習環境中提升文學想象力及綜合素養。通過良好的閱讀氛圍創設、實踐閱讀環境設計、民間故事情境構建等多種方式的運用,即可完成在家園互動教學模式中利用民間故事培養幼兒文學想象能力的教育目標。
一、結合家園互動創設良好閱讀氛圍,發展幼兒文學想象能力
幼兒園階段教育工作中,幼兒的基礎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好奇心強、專注力弱的特點。為了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幫助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發展文學想象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創設及閱讀氛圍營造的方式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使幼兒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發展綜合素質。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角度進行分析,利用多途徑、多方位、多種類的方式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幼兒的閱讀學習興趣及閱讀學習效果,達到發展幼兒文學想象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首先,多途徑創設閱讀教學環境的目標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閱讀內容,根據幼兒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設計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內容,以符合具體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工作,以此達到強化幼兒學習效果的目的。例如,針對兩周歲左右正處于叛逆期的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我長大了》《做最勇敢的自己》等內容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學習,以針對性、多元化的閱讀內容促進提升幼兒的閱讀學習興趣和閱讀學習效果,幫助幼兒在豐富的閱讀體驗中強化發展綜合素質。其次,多方位創設家園互動閱讀教學氛圍,可以通過環境創設的方式充分體現多方位特點。結合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使幼兒園氛圍與家庭氛圍相一致,將多元化、色彩鮮艷的故事圖片等張貼在墻上,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圖片進行觀察和學習,從而學會看圖說話,以此促進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這種方式的重點在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與家長進行溝通,設計針對性、個性化的環境創設方式,以此提升環境創設效果。另外,多種類閱讀環境的創設工作十分重要,不僅要通過基礎性的書籍閱讀創設教學情境,同時可以結合親子游戲方式、趣味游戲方式創設合理的閱讀氛圍,使幼兒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感官學習方式中體驗閱讀內容,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在幼兒園階段文學想象能力的培養目標中,教師可以通過家園互動教學模式為幼兒創設豐富、全面的學習環境,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元化的教學環境促進提升幼兒的學習效果,發展幼兒文學想象能力。
二、結合家園互動完善閱讀環境,強化幼兒文學想象力
閱讀能力及文學想象能力的培養目標是以豐富的閱讀環境作為基礎,以聽說結合的模式完善閱讀環境,可以幫助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多種語言環境及表達方式下的閱讀環境,強化幼兒的溝通和互動能力,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自主閱讀學習的樂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將民間故事元素通過豐富的閱讀環境體現,結合動作、姿態、表情等多方面的表達方式,以夸張的手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幼兒在民間故事學習及閱讀的過程中對其產生較強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育形式對幼兒進行引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對此,家園共育模式中可以通過聽與說兩個方面進行設計,以聽作為基礎,以說作為延伸,加強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和文學想象能力。例如,在民間故事《秀才和尚過橋》的閱讀教學中,家長可以反復為幼兒講述故事內容,使幼兒在不斷的傾聽過程中進行模仿和學習,以此刺激幼兒多感官學習,幫助幼兒提升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家長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復述或表演的形式將故事內容進行展示,此環節的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及文學想象能力。同時,在故事內容中可以適當融入留白元素,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想象,通過幼兒的想象完成故事留白的補充,以此促進發展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另外,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中突出文學想象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生活環節和生活方式進行設計,結合社會教育元素體現閱讀內容。在此環節中,教師和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將其中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元素充分體現,促使幼兒對天氣、景物、人物等進行觀察,同時結合民間故事元素,促進培養幼兒的文學想象力,全面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幼兒階段教育工作中,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運用需要在完善的閱讀環境氛圍中充分體現,使幼兒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提升文學想象能力及綜合素質水平。
三、結合家園互動構建民間故事情境,提升幼兒文學想象力
結合家園互動形式構建民間故事情境,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同時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幼兒掌握民間故事內容中的具體中心思想,從而促進達成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幼兒構建民間故事相關的情境,突出幼兒主體身份,強化發展幼兒綜合素質能力。例如,在民間故事《最優秀的畫匠》教學中,故事中以相貌丑陋的國王請人為自己畫像為主要內容,表達了要實事求是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幼兒構建故事情境,將故事以幻燈片或課件的形式體現,一方面可以充分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豐富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提升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促使幼兒在豐富的想象中發展綜合素質修養。另外,在民間故事情境創設過程中,家長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與幼兒形成良好的互動和溝通,以家庭角色分配的方式將民間故事進行表演,以此幫幼兒在良好的表演氛圍中提升想象能力,同時發展親子關系。因此,結合家園互動教學模式為幼兒構建趣味性、豐富性的民間故事情境,是促進發展幼兒文學想象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結合家園互動設計故事延伸游戲,培養幼兒文學想象力
在文學想象能力的培養目標實現過程中,以民間故事為核心設計延伸類型的趣味游戲,可以有效促進提升教學效果,全面發展幼兒綜合素養。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體現閱讀教學的趣味性特點,同時可以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例如,在《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即可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對故事進行適當延伸設計,以游戲的方式體現故事的趣味性。比如,以故事內容中的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織女相會的情境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引導幼兒通過星空進行想象和思考,將不同形狀的星星組合進行分析,以此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同時,在故事延伸游戲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入運動類型的游戲方式,使幼兒在游戲中完成運動能力提升目標。因此,結合民間故事的內容為幼兒創設延伸性的游戲,即可達到培養幼兒文學想象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教育目標。
五、結合家園互動創編續寫民間故事,提高幼兒文學想象力
續寫創編故事對于幼兒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在幼兒園大班階段進行運用,將民間故事中的留白元素及結尾部分進行突出體現,引導幼兒通過想象等方式對故事進行分析,以此促進發展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及故事創編能力。在此過程中,家園互動方式可以融入其中,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突出幼兒的想象能力,對幼兒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分析,進而達到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及續寫故事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小鯉魚躍龍門》的故事教學中,便可融入留白元素,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分析。首先,可以在中心思想分析方面設計留白,幫助幼兒通過故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找到其中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另外,可以設計開放性的解決方法,將故事原本的結局拋棄,引導幼兒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對結局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完成想象能力的培養目標。在此教學方式的具體運用過程中,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至關重要,無論是幼兒園教育環節或是家庭教育環節,成年人均要尊重幼兒的思維模式,使幼兒在其本身的想象模式中進行創編,以此避免成年人的思維模式限制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編能力。因此,在幼兒民間故事教育工作中,加強重視創編及續寫故事教學方式的運用,是促進提升家園互動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幼兒文學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
六、結合家園互動融合多項學科內容,增強幼兒文學想象力
民間故事教學本身作為語言類教學科目存在,但它并不是單一化的。幼兒階段教育工作注重綜合性教育,培養幼兒運動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在民間故事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結合家園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幼兒創設多學科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在不同元素滲透作用下對民間故事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促進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在此過程中,民間故事元素結合藝術類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引導是十分科學有效的方法。首先,民間故事與音樂教育元素相結合是比較科學的方式,很多民間故事的背景均存在相關的音樂內容,以此作為背景或延伸教育內容,即可達成多方面發展幼兒綜合水平的目標。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民間故事背景中,其中以《梁祝》作為背景音樂設計教學方案,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充分體現民間故事教學的豐富性特點,同時在音樂元素的引導作用下,可以有效促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及想象能力。另外,將民間故事教學內容與美術教學元素相結合同樣十分有效,通過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將民間故事中的元素突出體現,引導幼兒以繪畫、手工制作等多種形式體現,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并促進發展幼兒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幼兒階段民間故事教學工作中,通過家園共育教育模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強調文學想象力的培養目標,可以通過多學科結合的方式促進提升幼兒的學習效果及綜合素養。
在幼兒階段教育工作中,發展幼兒閱讀能力及想象能力需要在完善的教學體系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目標,全面強化幼兒的主體身份,使幼兒在豐富、愉快、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發展綜合素質,強化文學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