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千凝

在韓國高麗大學散步的學生
2020年8月,我的留學生涯正式畫上了句號。
幾乎從外出上學開始,赴韓日留學生“水”的話題,就一直是高校里談論的熱點。
赴東亞留學生不出意外地都遭受過類似的歧視:水貨、鍍金、有錢。這些熱詞,在大家眼里都和赴東亞留學生掛上了很大的關系。
然而,韓國的大學真的很爛嗎?
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里,首爾大學、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高麗大學、浦項科技大學、延世大學、成均館大學這六所高校,已位列前100名;同樣排在前100名的中國高校,有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浙大以及中科大。
為什么大家會覺得韓國大學很爛呢?因為入學門檻相對歐美國家來說要低很多。
韓國藝術類專業的申請門檻低,報讀時往往不需要通過語言等級考試,或通過低等級語言考試,就可以準備申請材料。這導致很多人以為,選擇韓國留學、放棄在中國考研,是一條捷徑。尤其是疫情期間,很多韓國高校的筆試為了避免接觸都改成了線上面試或資料審查,這會讓大家覺得韓國留學門檻越來越低,其實不然。
首先,為了保證基本的日常交流和生活,韓語這項最大障礙必須解決。藝術類專業看似放寬了基礎條件,但即使通過申請,在自己不主動學習語言的情況下,會面臨非常多的問題。例如,課上無法溝通,課下作業無法完成,連基本的吃飯住房靠自己都無法解決。門檻低是好事,但如果不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生存就變成了最大的問題。

作者的劇本作業。一般有中韓兩個版本,韓文給教授看,中文自己看
為了保證基本的日常交流和生活,韓語這項最大障礙必須解決。
再者,要保證自己在中國的成績一直保持中等偏高水平,使GPA看起來不至于太差,在此基礎上要學習一門新語言,且整個大學期間不可以停歇,這個強度不是容易堅持下來的。
韓國的許多大學講求專業性和技術性,許多未上QS排行榜的大學,在某個專業領域的學術和技術都可以達到領先水平。每年也會有很多留學生沖著自己的熱愛和夢想,沖著某個領域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放棄了QS榜上的大學。
再說說韓國高校的基本畢業要求。
本科留學生的語言等級考試需要達到四級及以上(六級滿級),英文相關專業的學生還需要英文等級考試證書,部分名校需要達到五級方可畢業。研究生需要達到滿級狀態。
學分要達到固定標準,專業課、選修課和教養課缺一不可。每個專業對學分的要求各不相同,要每一科都在外語環境下保持中間水平,才能在畢業時拿到一個相對好看的成績。
韓國高校對畢業論文和畢業作品的審核非常嚴格,語法錯誤、技術性錯誤都是中國留學生常有的問題。碩士畢業論文需要80頁以上正文,博士生200頁以上,SCI兩篇以上方可達到畢業標準。
入學門檻低不代表韓國高校很水,很多人只看到它對中國留學生無限寬容的招生制度,卻無法想象一個中國留學生要為此付出多少努力,才能達到一個普通韓國學生的畢業標準。
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條件支撐,就需要利用起所有的課余時間,在無數個便利店和餐館里端盤子、倒水、說“謝謝”,為了自己能在異國他鄉生活得沒有那么差勁而更加努力。
這只是一個普通中國留學生為了在韓國順利畢業所需做到的事情。
不過總體來說,韓國留學的“性價比”會比去歐美國家高出很多,幸福感也會高出很多。大多數學校對實力較強的中國留學生會發放獎學金,每年的學費減免也和自己的學習成績息息相關。

作者學校的圖書館

作者的上課日常
韓國的大學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許多韓國教授授課非常講究“Team Work”(團隊合作),差不多每兩周會有一次發表會。我們的課業,大多需要和韓國同學分組進行討論和資料搜集,最后以演講的形式進行發布。
大多數教授也明白留學生在異國他鄉的不容易,只要留學生按時完成課業,平常不曠課不遲到,也不必擔心會有掛科問題。
班級沒什么階級分層,委員、“班導”的概念幾乎不存在。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得以換個角度去看待認知以外的世界。
學校的課余生活也很豐富。韓國高校非常重視社團活動和校慶文化,常會組織一些國際交流和集體出行活動。
韓國的交通還是非常便利的,公交地鐵隨處可見。留學生住宿基本不會選擇大學宿舍,一般大學提供宿舍的也比較少見,大學附近的單身公寓和民宅是很好的選擇。打工場所多為學校附近的便利店和餐館,時薪較高,上下班也比較方便。韓餐店隨處可見,出餐快、味道好;有條件的留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做飯。
曾被無數人問到為什么要去韓國留學,其實我起初去韓國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在大學本科階段就是韓語專業的學生,最起碼讓我對韓國沒那么陌生。
出國第一天,我就遭受了一記暴擊。我發現,除了基本的“你好”“謝謝”“再見”,本地人幾乎聽不懂你在說什么。所有東西全都砍斷重練,基本生活都差點成為問題。
好不容易適應了國外的生活,2020年初,疫情的肆虐又讓一切回到了原點。
為了順利畢業,我在家里匆匆過完了年就選擇回到學校,等來的卻是延期開學甚至要延期畢業的消息。不出意外地,我身邊各個韓國高校的朋友和我一樣,被困在各自的學校或者中國國內,面臨著簽證到期、沒法畢業、國外網絡授課無法登入等各種難題。
教授們都開始了“放羊式”授課。很多本需要實操的課程都沒法順利進行,大家只能隔著屏幕完成課業;需要呈現作品的課程,都變成了以論文作為結課方式。這成為了我們這屆韓“留”畢業生最大的遺憾。
2021年,許多韓國高校開啟了線上留學資格審查和面試申請。于是又有很多人借著這個由頭,再次力證韓國高校“水”出了新天地。
但還是那句話,韓國高校看似低門檻的背后,中國留學生需要付出的個人努力不比在歐美的留學生少,甚至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去達到高門檻的畢業條件。其中的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
門檻高低并不決定韓國高校的“水”與“不水”,與其張口就來,不如去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