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坤,李 典,蘇 營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普外科的臨床護理工作越來越受到廣大醫護工作者的關注。護理工作是連接醫生和患者的重要窗口,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且對患者長期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影響深遠,這對普外科護士的護理知識及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有研究顯示[3],溝通不良是造成護理工作質量不佳的重要因素,有效的信息溝通是提高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重要途徑。SBAR是一種新型的標準化和結構化的信息溝通模式,可設計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有研究表明,SBAR模式在我國臨床應用中主要集中在護理交接班過程中,在急診室、ICU及麻醉復蘇室等也已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顯著[4]。Mini-CEX即迷你臨床能力評估,是由美國內科醫學會發明并提出的一種兼具教學和評價功能于一體的新型評估模式,具有高性能綜合評估價值且方便可行的優勢,目前也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人員的師資培訓中[5-6]。本研究將來我院普外科實習的護理學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及基于SBAR教學模式聯合Mini-CEX評價模式的教學方法,比較兩組護生培訓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普外科實習的護理學生100名,其中男 11名,女 89名;年齡 20~25歲,平均(21.5±2.0)歲;本科生15名,大專及以下學歷85名。所有護生按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50例,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與本研究的護生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對照組50名實習護生使用傳統常規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理論知識教授與學習,現場講解與模擬操作,觀看護理操作視頻等。研究組50名實習護生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SBAR模式聯合Mini-CEX評價模式的方案進行教學指導及培訓,具體如下。教學方案實施:(1)S(現狀):了解護生目前所處學習階段,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包括哪些方面;(2)B(背景):分析教學重點內容中存在的相關背景因素,并列出所有因素;(3)A(評估):詳細梳理教學內容,并找出其中的重點及難點,結合Mini-CEX評價模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4)R(建議):依據教學效果評價結果,詳細分析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護生攻克難點,提高護理質量。個性化護理方案教學:(1)S(現狀):詳細了解患者目前狀態,包括病情狀態及心理情況等,記錄及總結患者的主要問題;(2)B(背景):深入分析與患者目前狀態相關的背景因素;(3)A(評估):評估患者的異常指標及問題,觀察要點等;(4)R(建議):針對患者目前狀態及問題采取恰當的護理措施及干預,對語言溝通技巧的使用給出建議和指導。兩組護生的教學實習時間為4周,研究組每周增加一次SBAR教學,每次1.5 h。
1.3.1 溝通能力 依據護士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NCCCS)對兩組護生的溝通能力進行評分,主要評估項目包括護患和諧關系的建立、敏銳傾聽、共同參與、驗證感受、確認問題以及有效信息的傳遞共6個維度28個條目,每個條目按溝通能力計1~4分,總分越高說明溝通能力越好。
1.3.2 臨床思維能力 依據護士臨床思維能力評分量表對兩組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評價,主要評估項目包括系統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循證思維能力共3個維度24個條目,根據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越高說明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越強。
1.3.3 Mini-CEX評價模式 分為主觀評估及客觀評估兩個方面。(1)客觀評估:依據Mini-CEX評價方式,采用百分制對兩組護生的出、入科理論成績及出、入科操作成績進行考核。理論成績部分包括基礎知識及??浦R兩個方面;操作成績考核由科室帶教教師進行演示,護士長同時把關,由護生統一模擬演練并講述護理操作過程。(2)主觀評估: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生實習滿意度調查表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質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滿意度評價。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教學前后兩組護生溝通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教學前后兩組護生溝通能力評分比較(±s,分)
注:與教學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0.05
組別n 教學前 教學后研究組對照組50 50 76.83±5.61 77.02±5.92 95.81±6.04ab 83.02±6.59a
教學后兩組護生的溝通能力評分均較教學前明顯升高(P<0.05),且研究組護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教學前后兩組護生臨床思維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教學前后兩組護生臨床思維能力評分比較(±s,分)
注:與教學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0.05
組別n 時間 系統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 循證思維能力 總分研究組50對照組50教學前教學后教學前教學后27.42±2.15 41.57±1.64ab 27.59±2.54 34.54±1.59a 15.31±1.33 23.06±1.05ab 15.23±1.37 19.99±1.08a 14.97±1.09 22.13±0.89ab 14.95±1.02 19.15±0.71a 57.80±2.64 86.81±2.69ab 57.79±2.16 74.72±2.75a
教學后兩組護生的系統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循證思維能力得分及臨床思維能力總分均較教學前顯著升高(P<0.05),且研究組護生各項臨床思維能力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護生出、入科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生出、入科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s,分)
注:與入科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bP<0.05
組別n 入科理論成績 出科理論成績 入科操作成績 出科操作成績研究組對照組50 50 86.58±5.74 87.17±5.83 95.95±2.41ab 92.12±1.47a 85.49±2.37 85.50±2.19 94.53±2.11ab 90.15±2.07a
兩組護生的出科理論及操作成績均較入科時提高(P<0.05),且研究組護生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比較[n(%)]
教學結束后,研究組護生對教學質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自我學習能力和臨床溝通能力提升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隨著新型“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推廣和普及,醫患、護患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有效提高醫護的治療及護理水平,是目前各大臨床科室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7]。傳統護理教學方式主要為帶教教師灌輸式傳授背景知識,護生被動接受、機械記憶,往往教學效果不理想,護生難以掌握知識重點及難點,不能激發護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同時臨床護理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啟發和擴展[8]。另外,教學過程中缺少具體實踐操作演練,造成護生操作技能缺乏。因此,探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成為臨床各科室護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
SBAR模式是WHO提出的一種病情標準化和溝通結構化的信息傳遞模式,“S”(Situation)即現狀,指患者目前的狀態;“B”(Background)即背景,指相關的背景因素;“A”(Assessment)即評估,指對存在的哪些問題進行評估;“R”(Recommendation)即指導建議,指依據目前的評估狀況對未來的醫護人員提供簡單有效的指導和建議,并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9-10]。該模式主要目的是為醫護人員提供一種更為簡單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其涉及整個治療過程的各個信息溝通環節,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具有深遠意義。而Mini-CEX是目前各臨床科室廣泛推廣和使用的一種新型有效的評估模式,該模式重點從臨床科室護生的角度出發,以個人主觀能動性的評估為重點,以臨床護理效果為目的,闡明了護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考核方向,包括護生是否具備系統性、客觀性及科學性等護理綜合技能[11]。
有研究表明[12],醫護之間及護患之間溝通不良是造成醫療意外事件的重要原因,因此,恰當有效的溝通是醫療環節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過程。本研究通過使用SBAR教學方法聯合Mini-CEX評價模式對在普通外科實習的50名護理學生進行教學,4周教學結束后,研究組護生的溝通能力較教學前顯著提高(P<0.05),且顯著優于使用傳統教學手段的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對該聯合教學方案的應用,可激發護生的主觀能動性,護生之間以及護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技巧及能力顯著提高。良好的溝通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果且提高護生對患者病情的了解,減少患者隱藏的健康隱患問題。另外,研究組護生的系統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循證思維能力得分及臨床思維能力總分均較教學前顯著升高(P<0.05),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聯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而顯著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同時護生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靈活掌握枯燥的基礎知識要點,促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力和記憶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提升了臨床護理能力和操作技巧。在教學結束后的滿意度調查中,該教學方案得到了護生的一致認可,提高了護理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