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杏鈺,劉艷麗,王沙沙,郭 蔚
(山東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仿真技術是采用現代高科技形成的視、觸、聽一體化的虛擬環境,產生像在真實環境中的體驗與感受[1],目前該技術在發達國家的護理教學中比較普遍[2],而我國護理虛擬仿真技術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應用,起步比較晚。SimMan3G是一種高端、智能、逼真且能滿足基本和高級生命支持的高科技綜合模擬教學系統,近年來被用于各種層次和類型的教學培訓中。利用SimMan3G仿真模擬人提供的教學條件,使靜態教學向動態教學轉變,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培訓對象的情景模擬成為教育者共同關注的話題。模擬教學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護生融入臨床工作[3]。有大量研究探討了高仿真模擬系統在護理情景教學中具有顯著效果,但運用量性和質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運用混合式的研究方法,探究SimMan3G仿真模擬人在內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效果,并為將來采用切實可行的情景教學方法提供依據。
選取山東中醫藥大學2017級護理學專業一班和二班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一個班為實驗組,共50人,其中女生40人,男生10人,年齡在18~22歲;另外一個班為對照組,共49人,其中女生40人,男生9人,年齡在18~23歲。同時采取目的抽樣法選擇實驗組護生進行訪談。訪談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與,并作為情景模擬的操作者。質性訪談樣本量根據資料的飽和度,即訪談中獲得的信息開始出現重復,并且資料分析不再出現新的主題時停止收集資料,共訪談15名護生,其中女生10名,男生5名,年齡19~21歲,全國高考統招,學制4年。
本研究通過山東中醫藥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向所有調查對象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和訪談方式及方法,根據訪談對象的意見確定訪談地點,并確保環境安靜。
1.2.1 資料收集方法 兩組授課教師、教學內容、考試標準及題目均相同。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模式,運用SimMan3G技術平臺,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病例設計導入,教師利用模擬人進行各種病情的模擬,由護生評估診斷患者的病情,并能夠辨識各種突發情況下的急救措施,5~6人一小組,輪流進行模擬,最后進行課堂討論與總結;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進行病例學習。課程結束進行考核,對兩組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
運用現象學研究中的半結構訪談進行質性研究。2019年10月至12月,由研究者對護生進行訪談。研究者在正式訪談前需要進行充分準備,調查SimMan3G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現狀,充分掌握SimMan3G在內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根據研究目的制定有效的訪談提綱: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您有什么感受與啟發?您認為產生這種感受的原因是什么?這些感受對您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您認為對您將來進入臨床有什么幫助?您認為這種授課方式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您都有哪些建議?訪談采用漢語,每次訪談時間為0.5~1小時,征求對方同意后進行錄音,記錄關鍵性的內容。
1.2.2 資料分析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比較,進行兩樣本獨立t檢驗,檢驗水準α=0.05。結束訪談后,資料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1)轉錄語音資料,仔細閱讀訪談記錄;(2)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總;(5)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6)辨別相似的觀點,升華主題概念;(7)返回研究對象處核實求證。訪談結束后,綜合分析所有資料。
1.2.3 質量控制 為能夠汲取訪談者的重要陳述,在訪談過程中邀請一名專業教師擔任訪談顧問。
表1 兩組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成績比較(±s,分)
組別n 總分t P實驗組對照組50 49 77.81±3.67 76.32±2.642.3230.022
總結提煉得出以下4個主題: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提高臨床思辨能力、課程繁重且學習缺乏系統性。結果見表2。
表2 SimMan3G情景教學護生感受分析
2.2.1 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涵蓋知識面廣泛,護生學習任務重,長時間單純的理論課講授使護生對課程的學習產生厭倦,以致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情景模擬使護生有種置身臨床真實環境的感受,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智能仿真模擬人的使用,可以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將理論學習用于實踐。
2.2.2 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本研究在情景模擬時,分組進行預設病例的情景模擬。小組式教學可以使護生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到情景模擬時相互協作配合,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這對進入臨床適應工作與同事之間的配合、交流也起到一定作用。
2.2.3 提高臨床思辨能力 護理評判性思維是護生要具備的技能之一。臨床思辨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護生進入臨床工作時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工作負擔。
2.2.4 課程繁重且學習缺乏系統性 目前,護生的內科學習還是以理論為主,容易形成慣性思維的學習模式。大學期間護理學生需要修的學分較多,大學三年級的護生課程科別多,任務重。護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應將理論靈活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同時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給護生很大負擔。
兩組成績比較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SimMan3G情景模擬教學比傳統的理論授課更能提升護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可能是因為護生置身安全的模擬環境,能更快地接納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傳統的護理技能教學使得護生缺少動手能力,限制了護生個人思維的發展與活動的空間[4]。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運用仿真模擬人的教學方法先分組對病例進行討論,然后每組護生進行情景模擬,操作者進行角色分類,模擬完成之后進行討論,可以使護生反復訓練,提高護生自信心,培養護生的臨床應變能力。
據報道,目前在美國悉尼科技大學、智利圣地亞哥護士學校等已引用不同類型SimMan3G模擬人,建立了多間不同復雜程度的模擬培訓室,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響。調查結果顯示,與傳統的培訓模式相比,學生更喜歡這種新型的虛擬環境[5]。零風險的情景模擬培訓深受護生的喜愛,能夠確保其在一個安全與真實的環境中訓練。有調查顯示[6],與傳統的情境模擬教學模式相比,這種虛擬的學習環境更受護生的喜愛。根據美國使用SimMan3G提前編錄心絞痛情景案例,在模擬過程中使模擬人表現出一些特有的癥狀及體征,并在過程中設置幾個突發的情況來考驗護生的應變能力。情景模擬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其對案例的理解與分析,因高仿真模擬人沒有思維不會直接自如地進行交流,所以在課堂找一名護生作為患者,進一步增強他們積極性與主動性,使護生明確需要達到的目標,知道自己做什么、為什么做。
內科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面廣、整體性強,要求護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的任務是通過教學使護生掌握內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治療及護理要點等基本理論。傳統的課堂往往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記憶為主,而情景模擬授課方式化被動為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仿真模擬人用于護理實踐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7]。在模擬過程中其余護生對他們提出問題,教師給予大家普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大家牢固記憶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對本科護生來說,并不是理論成績優秀,臨床思辨能力就強[8]。張建欣等[9]在對案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研究中發現,此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護生的創新能力,且能夠提高護生的臨床思辨能力。高靜等[10]在2009年就對混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認為混合式教學能夠提高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臨床思維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課堂教學的壟斷局面被打破,ARCS動機模型開始被應用于基于網絡的遠程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構建中[11],包括教學輔助機器人、微視頻、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軟件等[12-13],ARCS旨在將動機理論應用在教學資源的開發中,提出教學資源設計的優化方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線教學和數字化的教學資源融合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為護理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14]。
作為患者在操控室與操作護生進行對話,在描述癥狀時發現,操作者不知如何給予第一時間的處理,說明護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能靈活運用;護生在態度上不夠端正,偶爾會“笑場”,情景模擬之后大家進行討論交流,護生意識到在實踐的過程中忽視了人文關懷。另外,還存在教師缺少時間及技術和有效的人力資源支持等問題[15]。在專業技術方面,還需要對專業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充分利用模擬人,有研究表示[16],技術問題是模擬人不斷推廣的一大障礙。信息化時代,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突破。有研究發現[16],模擬人的使用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要充分發揮SimMan3G模擬人在內科護理實訓中的作用,利用先進的技術與資源,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