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馨,謝亞蘭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認識到醫療技術水平和醫護人員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護理學生是護理人才隊伍的儲備力量,其專業認同水平對其畢業后是否選擇護理行業及堅守護理崗位有直接影響。考慮到照顧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危及自身生命安全[1]及護生在實習時發現護理工作煩瑣、工作壓力大等因素,那些把護理視為職業的學生可能產生動搖,因此有必要記錄疫情發生后實習護生對專業認知產生的心理變化。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長沙高職實習護生對專業認同的感受,為護理專業認同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提供參考和建議。
采用目的抽樣法,于2020年11—12月選擇長沙市某高職院校2018級護理高職實習生13人,分為2個焦點小組,6~7人為1組。納入標準:(1)國家統招護理高職生;(2)能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自愿參加本次研究;(3)進入臨床實習5個月以上。
本研究采用面對面、半結構式焦點小組訪談的形式,訪談地點選擇在雙方交談方便、不受干擾的受訪者住所內。訪談前向研究對象詳細說明研究目的,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取得其配合。訪談中全程錄音,訪談時間約為60~90分鐘,樣本大小依據資料“飽和”原則確定。
1.2.1 訪談提綱 根據研究目的和國內外文獻設計訪談提綱。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后進入醫院實習您對護理專業的看法和之前有沒有改變?有哪些改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對您今后專業影響最大的人是誰?影響的事情是什么?”“您覺得自己符合護士要求嗎?哪些地方值得改進?”“您認為臨床護士和醫生是什么樣的工作關系?”“您的職業規劃是什么?您會堅持把護理當作一生追求的職業嗎?您覺得護理能實現您的自身價值嗎?”等。訪談中使用自然親切的語言,采用重復、澄清和及時反饋的溝通技巧,使訪談對象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1.2.2 資料分析 采用Colaizzi現象學資料分析法,訪談結束后24小時內將錄音資料轉化為文字,并經第二人核對,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提取重要陳述,闡述其含義,匯集形成主題,寫出詳細描述,返回研究對象求證[2]。資料分析采用NVivo12.0軟件確定主題,在進行節點編碼時,創建備忘錄,用于記錄瀏覽訪談資料時出現的想法和見解,將主題及時反饋給受訪者求證,通過對所有資料反復比較、討論,最終形成主題。

表1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NVivo12.0軟件對原始訪談資料和現場筆記逐句分析形成18個子節點(二級節點)。圍繞子節點進行比較分析,尋找相關關系,形成5個樹狀節點(一級節點),分別是擔心與害怕、積極調適、情感與態度、價值與意義、發展與挑戰。
2.2.1 擔心與害怕(見表2)

表2 擔心與害怕節點數據分析
2.2.2 積極調適(見表3)

表3 積極調適節點數據分析
2.2.3 情感與態度(見表4)

表4 情感與態度節點數據分析
2.2.4 價值與意義(見表5)

表5 價值與意義節點數據分析
2.2.5 發展與挑戰(見表6)

表6 發展與挑戰節點數據分析
本研究在學生實習中后期開展,此時護生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職業規劃,并且反思自己的專業價值,而教師的榜樣力量可以幫助護生建立職業信仰,影響學生的專業行為和專業決策。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很重要,它將使護士更加自信,有很強的責任感,是護士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的重要基礎。學生專業認知的形成過程是連續性的,教師在臨床實習中可以提供較多學習機會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價值觀[3]。另外,臨床教師的專業指導是促進學生臨床學習的關鍵因素,相關研究也表明,臨床教師主要在以下領域對學生的專業認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別是專業角色概念、文化適應、獲取知識、習得技能、專業價值觀的獲取、融入組織[4]。
本研究結果中出現“服務員”“社會底層”“保姆”等詞,折射出我國患者群體對護士的消極認知,這是由于護理專業自身的服務特性、照顧特性以及一些患者的認知水平有限導致。本研究中護生普遍認為醫生和護士是合作關系,并且兩者分工明確,在臨床工作中融洽相處。這和夏樺[5]的研究結果不太一致,考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社會公眾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會發生變化,專題報道、自媒體、短視頻等信息化技術手段讓很多人理解了護士這個職業的艱辛和偉大,這些正面報道的抗疫人物讓護士這一職業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本研究認為護生在臨床實習中面臨多種壓力源,尤其是來自患者的語言暴力,如不能得到及時緩解,可能會出現應對壓力無效的情況[6]。研究表明,護理實習生遭受醫院暴力事件高達65.7%,其中言語攻擊占64.3%[7]。護士是最主要接觸職業暴力的衛生保健專業人員[8],暴力事件對其生理和心理有負面影響,容易導致負性情緒的積聚,專業認同水平下降,影響實習護生擇業。因此,醫院護理部、臨床教師和學校輔導員應鼓勵護生表達情感,采用激勵的溝通策略和護生進行深入交流,及時了解其心中所想、心中所慮,幫助其緩解工作壓力。有臺灣地區的學者建議制定明確的程序和政策,通過定期教育和培訓提高衛生保健工作者在風險評估和自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供必要和迅速的援助等,以最大限度減少工作場所的暴力風險[9]。
專業認同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提供高質量護理以改善患者結局的關鍵性因素。本研究通過對長沙地區13位高職護理實習生的小組訪談,了解到護生在實習期間能夠明確認識專業特征,深刻體驗到護理專業價值,同時認識到臨床工作的壓力和挑戰,還能積極和同伴、教師甚至家長溝通,尋求幫助,釋放負性情緒。本研究認為關注護理實習生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心理支持,幫助護生應對醫院暴力事件是當前教育者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后續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