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王富蘭,韓 涵,龔 歡,張 榆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 400016)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給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我國采取了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但截止到2021年3月27日[1],全球仍有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2 000萬,死亡人數超160萬,境外輸入性風險依然存在。根據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趨勢,新冠病毒很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未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將走向常態化。現新冠疫苗已經上市,截至2021年3月26日,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9 747.0萬劑次[2]。護士的角色[3]包括護理者、溝通者以及教育和咨詢者等,他們對新冠疫苗的認知以及接種意愿會間接影響患者、家屬乃至社會大眾的認識。隨著護理本科教育的興起,護理本科畢業生群體不斷壯大,其在臨床護理、護理科研、護理管理以及護理教育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優勢[4],現正處于臨床實習階段的護理本科學生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他們的臨床護理、溝通交流以及健康教育等能力正處于不斷發展和積累階段,即將正式踏入護理工作崗位,他們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和接種態度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重慶市某教學醫院護理本科實習生對新冠疫苗的認知情況及接種意愿,分析影響其疫苗接種意愿的因素,為新冠疫苗的接種普及提供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法,于2020年12月20日—25日對正在重慶市某“三甲”教學醫院進行臨床實習的343名護理本科學生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全日制護理本科學生;(2)正處于臨床實習階段;(3)知情并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因疾病等各種原因不能配合調查者。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新冠疫苗相關知識、新冠疫苗接種意愿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將問卷內容在問卷星網站制作成電子問卷,通過發放網站鏈接的形式讓調查對象直接通過微信填寫,填寫完畢提交后問卷自動傳回至問卷星后臺。研究者使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內容及方法,并強調調查研究的匿名性。問卷調查時間為2020年12月20日—25日。共有352名護理本科實習護士填寫電子問卷,提交有效問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7.44%。
數據的整理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利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描述性分析新冠疫苗相關知識知曉率和接種意愿率,并采用χ2檢驗分析其組間差異;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接種意愿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取α=0.05。
343名護理本科實習護士中,男19人(5.54%),女324人(94.46%);年齡20~23歲,平均(21.86±0.77)歲;實習組長 48人(13.99%),非實習組長295人(86.01%);獨生子女89人(25.95%),非獨生子女254人(74.05%);政治面貌:黨員6人(1.75%),預備黨員12人(3.50%),入黨積極分子3人(0.87%),團員292人(85.13%),群眾30人(8.75%);父母最高學歷:小學及以下69人(20.12%),初高中217人(63.27%),本專科51人(14.87%),研究生及以上6人(1.75%);實習結束后的規劃:尋找護士工作崗位216人(62.97%),護士規培28人(8.16%),讀研41人(11.95%),轉行15人(4.37%),暫未定43人(12.54%)。
86.30%的實習護士是通過微博、抖音及新聞等網絡渠道知曉新冠疫苗的,63.56%的實習護士認為自己仍缺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知識,78.72%的實習護士不了解新冠疫苗,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對新冠肺炎疫情及新冠疫苗的認知情況(n=343)
新冠疫苗上市后,70.26%的實習護士愿意接種新冠疫苗,59.77%的實習護士愿意推薦他人接種新冠疫苗,66.18%的實習護士愿意成為宣傳接種新冠疫苗的志愿者,見表2。大學本科實習護士新冠疫苗接種意愿的單因素分析發現:不同政治面貌、是否擔任過班干部或參加學生會、是否實習組長、父母最高學歷、新冠肺炎疫情對自身護士職業的影響、最近1個月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頻率以及是否了解新冠疫苗的實習護士接種意愿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新冠疫苗接種意愿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曾任班干部或參加學生會、最近1個月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頻率、新冠肺炎疫情對自身護士職業的影響以及是否了解新冠疫苗是大學本科實習護士新冠疫苗接種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2 調查對象新冠疫苗的接種意愿(n=343)

表3 調查對象新冠疫苗接種意愿單因素分析[n(%)]

表4 調查對象新冠疫苗接種意愿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發現,78.72%的護理本科實習護士自認為不了解新冠疫苗,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新冠疫苗暫未全面普及接種,實習護士對于疫苗的預防效果、副作用等尚存有一定的疑慮,網絡、媒體也未進行大力宣傳報道,實習護士關于新冠疫苗相關信息的獲取資源有限。在現在的信息化時代,86.30%的實習護士是通過網絡渠道知曉新冠疫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要以抵御疫情為驅動,以防控目標為牽引,通過提升疫情防控信息推送效率,整合防控信息傳播平臺,建立防控信息發布優勢,盡快完成信息化轉型,才能有效保障學生安全與校園穩定[5]。學校和實習基地作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可適當增加一些新冠疫苗的專題講座,同時加大社會大眾媒體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大學生及社會群眾了解新冠疫苗,提高社會大眾接種新冠疫苗的意愿,降低新冠肺炎發病率,促進全民健康,造福社會。
雖然護理本科實習護士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度不高,但70.26%愿意接種新冠疫苗,59.77%愿意推薦他人接種,且66.18%愿意成為宣傳接種新冠疫苗的志愿者。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護理本科實習護士經歷了學校停課、居家隔離、全套網絡課程學習以及延遲返校等疫情防控舉措,并不斷接受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知識培訓,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給全人類帶來的危害及挑戰,擔心自己以及他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有研究報道[6-7],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的職業取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總體是積極的,且疫苗上市前會經過嚴格的動物及人體試驗。因此,絕大部分實習護士相信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愿意接種疫苗,也愿意宣傳疫苗,推薦他人接種。本研究調查發現,實習護士對于接種新冠疫苗的顧慮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大(65.89%)和預防效果欠佳(43.15%)。主要原因可能與新冠疫苗上市不久,社會大眾對于新冠疫苗的作用機理、副作用等相關信息知曉較少有關。建議網絡媒體適當增加新冠疫苗接種相關信息的正向報道,學校以及實習基地應重視實習護士對新冠疫苗的認知以及接種意愿,予以正向的教育和引導,以便充分調動實習護士接種新冠疫苗的積極性。
對護理本科實習護士新冠疫苗接種意愿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曾任班干部或參加學生會、最近1個月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頻率、新冠肺炎疫情對自身護士職業的影響以及是否了解新冠疫苗是護理本科實習護士新冠疫苗接種意愿的影響因素(P<0.05)。有文獻報道[8],擔任班干部或參加學生會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還可能增強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及信念,對于接種新冠疫苗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建議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報名參選班干部或參加學生會工作,有利于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對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的關注和認知程度影響調查對象接種新冠疫苗的意愿,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有正向的信念和行為。有調查研究顯示[9],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大學生新冠肺炎相關知識主要來源于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引導傳播的消息具有消息數量多、來源未知及真實性有待考究等特點[10-11],微博上假新聞和謠言散布迅速,易引發公眾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12],不利于公眾情緒管理和健康宣教。因此,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種意愿還需從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知識的普及著手,促進護理本科實習護士對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有正確的認知。
綜上所述,護理本科實習護士接種新冠疫苗的意愿較強,但對疫苗的認知有待進一步提高,學校以及實習基地應重視實習護士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及接種意愿,加強其對新冠疫苗的正向教育和引導,提高實習護士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及接種意愿,促進其成為宣傳接種新冠疫苗的志愿者,進而推動新冠疫苗的接種普及。但本研究只調查了重慶市某一所教學醫院護理本科實習護士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及接種意愿,并不能完全代表廣大護理本科實習護士的整體認知及意愿,希望后續能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