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夢娜,趙連展,王慶華,張 瑜
(濱州醫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e-learning self-efficacy)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在網絡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的信念,是對自己使用計算機、網絡通信工具和網絡信息資源等完成學習任務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1-2]。后疫情時代,網絡學習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教育組織形式。自主學習能力(autonomous learning competency)是個體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尋找學習方向,確定學習目標,搜集學習資料,監督學習成果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的能力[3]。護理學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學科,需要護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后疫情時代對于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尚未見系統報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后疫情時代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護理教育工作者制定相關策略、提升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優化網絡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依據。
2020年6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某市兩所醫學院校967名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全日制護理學專業學生;(2)進行居家網絡課程學習;(3)自愿參加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 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67份,有效問卷率為96.70%。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通過查閱文獻和咨詢專家意見總結出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學制、年級、父母親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關心你的居家學習狀況等18個條目。
1.2.2 大學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 由謝幼如等[4]編制,包括能力感、努力感、環境感、控制感4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1分表示“極不贊同”,5分表示“非常贊同”。量表總分或維度分越高,表明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5,具有較高的信度。
1.2.3 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 由林毅等[5]編制,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3個分量表,共計28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完全符合”或“A選項”計為5分,“完全不符合”或“E 選項”計為 1 分,條目 1、2、5、10、11、13、27為反向計分。量表總分或維度分越高,表明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59,具有較高的信度。
采用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研究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探討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不同一般資料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
表2 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得分情況(±s,分)
表2 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得分情況(±s,分)
維度 總分 條目數 條目均分能力感努力感環境感控制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總分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總分29.58±5.35 18.77±3.64 9.90±2.09 6.79±1.37 65.04±11.53 26.66±4.36 29.94±5.12 18.79±3.06 75.40±11.08 96322 0 10 11 7 28 3.29 3.13 3.30 3.40 3.25 2.67 2.72 2.68 2.69
表3 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的Pearson相關分析(r值)
以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總分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以及每日線上學習時長和自主學習能力的3個維度(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為自變量,對無序分類變量設置啞變量(自變量賦值及啞變量設置見表 4),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有5個因素進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為性別、政治面貌、居家網絡學習條件、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共解釋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總變異的36.1%。其中信息能力、居家網絡學習條件和學習合作能力的標準回歸系數(β值)最大,成為影響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預測變量,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
表5 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總分為(65.04±11.53)分,較謝幼如等[4]對理科大學生的調查結果(66.54±14.22)分稍低,對文科大學生的調查結果(63.21±13.32)分稍高,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為研究背景、時間和研究對象不一致。其中,控制感維度的條目均分最高,可能是因為在后疫情時代,護生逐漸適應了居家網絡學習,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并控制自己不受外界打擾。努力感維度的條目均分最低,可能的原因是,與集體化的在校學習相比,個體化的居家學習缺乏緊張氛圍和競爭意識,容易使人松懈和懶惰。
本研究中,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為(75.40±11.08)分,較焦艷會等[6]的研究結果(85.82±9.29)分低,較吳德芳等[7]的研究結果(69.37±10.17)分高,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為:(1)研究背景和時間不同;(2)各個地區社會經濟文化及護理教育水平不同;(3)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不同等。其中,信息能力維度的條目均分最高,這與熊海燕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在信息化時代,護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強。自我管理能力維度的條目均分最低,這與林毅、熊海燕等[5,8]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后疫情時代居家學習環境有關。在這種緊張氛圍和競爭意識欠缺的學習環境下,自律性差的護生較難主動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時間,自律性高的護生也可能產生懈怠心理。這提示教育工作者可定期為護生舉辦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主題講座,強化其自我管理意識,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家庭成員也可為其尋找有力的支持系統和學習榜樣,比如跟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塊學習、向自我管理能力強的榜樣看齊等。
3.2.1 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男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女護生(P<0.05),這與謝幼如等[4]的調查結果一致。可能是因為男生比女生更善于使用網絡學習設備,對于新型的網絡學習模式適應快。這提示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性別差異,更加關注女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2.2 政治面貌 本研究結果顯示,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的護生,其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政治面貌為共青團員和群眾的護生(P<0.05),可能是因為黨員護生的思想覺悟高,自我控制能力較強,努力程度較好。這提示教育工作者可以發揮黨員護生的榜樣作用,共同進步,提升全體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
3.2.3 居家網絡學習條件 本研究結果顯示,居家網絡學習條件為“非常好”的護生,其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網絡設備齊全、網速不卡頓的學習條件有利于網絡學習。提示加強網絡建設,實現通信網絡全覆蓋、消除信號覆蓋“死角”的重要性,這能夠為廣大護生提供有保障的網絡學習環境,提升其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在總分和各維度得分上均呈顯著正相關(P<0.001)。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能夠正向預測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這說明提升護生的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一方面,信息能力強的護生對于各種網絡搜索引擎和數據庫操作較熟練,能夠精確地尋找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對于在網絡學習中能夠學好知識的信心較強。這提示教育工作中提升護生信息檢索能力的重要性,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后疫情時代,將信息化教育引入專業化教學課程中,為護生開設信息檢索課程或加大信息檢索課程比例;開放電子圖書館,拓寬護生獲取資源的途徑;提供多元化的網絡學習方式,使護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任務、需求、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來利用信息,從而發展其信息能力[9-10]。另一方面,護生的學習合作能力越強,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可能的原因包括:(1)合作學習使護生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激發其網絡學習欲望;(2)合作學習使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多,調動護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3)合作學習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護生網絡學習的信心[11]。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后疫情時代,充分利用社交軟件(如微信、QQ、騰訊會議、釘釘等)和學習平臺(如慕課、雨課堂、騰訊課堂等)增加視頻或語音互動,適當加入小組合作性問題,引導護生參與互動,從而提高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發現,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性別、政治面貌、居家網絡學習條件是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和預測因素。護理教育工作者可根據性別、政治面貌、居家網絡學習條件等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提升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能力呈顯著正相關(P<0.001)。自主學習能力中的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是護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和預測變量,提升護生的信息能力和學習合作能力,有助于提升其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上述研究結果為全面提升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優化網絡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效果提供了參考依據。但是,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局限于一個地區,有待更多學者對結果進行驗證。未來也可能考慮結合質性研究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護生的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