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地方院校卓越師范生培養已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同時也存在不足。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教師資格證國考和師范專業認證等政策引導下,新時代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培養尤為重要。通過師范生入學階段專業意愿、培養初期職業認知、培養過程職業成熟度和培養后期從教意愿的測試,可以摸索出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測試的實施方法及其作用,并為提升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和培養質量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地方院校;卓越教師;職業認同感;測試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7-0070-06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以“立德樹人”為綱領,“培養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1]。地方院校直面地方基礎教育一線需求,成為補充地方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程度直接影響了師范培養的效果和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因此,地方院校必須重視對師范生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的培養。目前,在教師資格認證國考制度的影響和師范專業認證的要求下,地方院校卓越師范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加強師范生從教意愿、職業情感和身份認同的研究,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一、地方院校卓越師范生培養的成效和問題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歷經多年實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和師資隊伍的不斷優化。但結合地方院校卓越教師培養效果來看,前期實踐和培養過程仍存在一定不足。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第一階段卓越計劃為例,卓越班師范生職業認知不足、職業意志不強、就業選擇和培養目標不一致,“兩屆卓越班…分別仍有40%和49.17%的師范生放棄教師職業…個別卓越班師范生選擇教師職業的比例甚至低至20%”[2]。與其他非卓越班畢業生比較,實際真正到基礎教育一線工作的學生人數也沒有體現出優勢,與設立卓越教師計劃的初衷不大吻合。這些情況引發我們深思。如何能夠卓越計劃師范生“樂教、適教并立志從教”,關乎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項目的有效實施。
“教育情懷是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之一,是教師堅守教育職業追求優秀的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3]。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卓越計劃師范生的專業態度和職業認同構成了其忠誠于教育事業的心理基礎,是其教育情懷最穩固的情感基礎。這意味著監測“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因素在其選拔、培養過程中的影響,將成為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的重要課題。
二、新形勢下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培養背景
(一)教師資格證國考的影響
2015年,教師資格國考制度全面實施。經過多年來的改革與完善,教師資格國考一方面基本滿足了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數量要求,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社會關注,提高了教師職業的地位。同時,“以考準入”“五年一考核”等要求,削弱了師范專業的優勢,沖擊了師范院校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對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培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4]。第一,教師資格國考資格要求抹平了專業差別,無論是否師范專業學生均可通過考試獲取資格,降低了師范生的專業榮譽感;第二,教師資格國考內容突出職業技能的同時,弱化了教師職前培養中師德規范和教師情懷的考核,間接影響了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培養的關注;第三,教師資格國考通過率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師范生的心理壓力,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部分師范生的從教意愿。
(二)師范專業認證的要求
2017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全面推行師范專業認證制度,開啟卓越師范生培養新征程。此后各省區陸續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于2018年印發《廣西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方案》,2019年先行在師范院校進行試點,2020年受理項目依托專業認證,從2021年開始逐年確定認證工作計劃。師范專業認證標準將“踐行師德”放在了卓越師范生核心素養的首要位置,明確提出了師范生必須“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5]。教師職業認同感作為卓越師范生畢業條件中“教育情懷”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專業認同的水平,進而影響著相關專業的建設和培養目標的實現[6]。
(三)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指導意見
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7],在改革任務和重要舉措中要求“開展師德養成教育”,切實培養師范生的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打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新時代卓越教師。地方院校作為培養“四有好老師”的重要力量,在夯實卓越師范生“扎實學識”的同時,還要關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育。對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培育關乎師德養成教育的效果,有利于為新時代教育發展源源不斷提供“教育情懷深厚”的卓越師資。因此,深入開展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研究,對進一步升級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意義重大[8]。
(四)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研究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從1.0升級到2.0,目標要求從“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細化為“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培養主體也由“各地高校”明確為“教師教育院校和師范專業”[7]。培養數量和主體的變化,意味著卓越教師項目從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優選精英教育,發展為面向所有師范院校和專業的師范生卓越教育。因此地方院校也應責無旁貸,發揮為當地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作用。在教師資格國考實施之前,地方院校師范專業學生畢業即取得教師從業資格,普通師范生是卓越教育的遴選基礎,卓越項目師范生是優選出來的精英;國考后,所有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學生均可申請從教資格,師范生因其專業優勢自然而然成為卓越教育的專業精英。同時,師范專業認證的全面推行,勢必促使所有教師教育院校和師范專業調整卓越教育理念,將卓越教師培養對象普及到所有師范專業學生。
鑒于新時代卓越教育形勢的要求和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重要性,地方院校在全面升級卓越培養計劃的同時,如何加強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監測和培養,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新形勢下學生的專業選擇和從教情況有何變化?
2.卓越教師培養初期應如何測試師范生職業認同感?
3.卓越教師培養過程應如何考察師范生職業成熟度?
4.卓越教師培養后期應如何測試師范生從業意向?
5.新形勢下應如何培育師范生從教意愿?
四、地方院校卓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測試的實施和作用
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是指師范生對將要從事的教師職業和目前自身師范生身份的感知與體驗[9]。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培養熱愛教育的卓越教師,就要從師范生入學前直至畢業后始終關注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探索師范生培養前后專業選擇從教意愿、培養過程中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成熟度的變化,為學校卓越師范教育課程設置、實踐安排和專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改進意見,保障卓越教育質量。
(一)地方院校師范生專業選擇和從教情況調查
高校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專業選擇和畢業時的從教意愿,反映了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忠誠度,是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2015年至今,教師資格國考和師范專業認證已全面實施并將長期穩定執行。因此,對比研究地方高校師范生培養前后專業選擇和從教意愿的變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卓越教師教育具體實施方案的確定。本研究以廣西一所地方師范院校(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對比分析2019和2020屆本科師范生錄取入學及畢業從教情況(見表1),旨在了解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的變化規律及其影響。
教師資格采取國考方式,提高教育行業準入標準,提高了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和考生對師范專業的認同感。從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9和2020屆本科師范生錄取入學(2015和2016年)情況來看,本科師范生第一志愿錄取率從2015年的90.3%大幅提高到2016年的98%左右,并延續至今。相比而言,近年來該校本科非師范生第一志愿錄取率基本維持在90%左右。
廣西高校師范專業認證從2019年啟動,2020年逐步推行,配合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升級,推動了地方院校師范生培養模式的改進,卓越教師培養范圍從獨立卓越教師班普及到全體師范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2017和2018屆卓越教師班畢業生從教比例為60%和50.83%,其他普通師范生為40.15%和38.93%[2];2019和2020屆本科師范生畢業從教比例為60%左右,基本與卓越計劃1.0時期小范圍精英培養的成效一致。但近兩年,高校師范生仍有40%左右未選擇教師職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培育成效是否影響從教意愿和教育情懷,仍需進一步探討。
(二)卓越教師培養初期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測試
教師資格國考和師范專業認證提升了社會各界對教師職業的認可度,同時也給就讀師范專業的學生帶來學習和就業壓力。地方高校本科師范生第一志愿錄取率令人滿意,但學生入學后如何應對師范專業卓越教育的要求,能否初步樹立堅定的職業理想,需要學校在培養初期加強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測試,針對潛在的問題改進培養措施。
本研究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結合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對2019級共1796名新生的入學心理普測,選取師范專業120名新生進行職業認同感測試。測試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參考王鑫強等學者編制的師范大學生職業認同量表[9],簡化為5個問題,著重考察學生的職業認知和教師情感。量表使用4點計分,分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測試最終收回有效答卷116份,具體情況見下表:
從測試結果來看,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師范生學習初期對教師職業價值評價很高,95%的調查對象選擇“非常符合”,平均得分高達3.8分。認為“教師很有成就感”是“非常符合”的調查對象有101人,平均得分位列第二。相比而言,調查對象對“教師職業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很好”評價一般,平均得分最低。另外,調查對象“終身從教”的意愿較高,平均得分高達3.2分,共80人選擇“非常符合”。總體來說,地方高校師范生在培養初期對教師職業有強的好感,情感上非常認同教師職業的價值。但他們對教師職業工作環境和條件的認知,是否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了從教態度和從教意愿,應該在進一步的培養過程中加深了解,并采取相應措施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情懷和認同感。
(三)卓越教師培養過程中師范生教師職業成熟度測試
師范生教師職業成熟度是指師范生在教師職業準備階段的職業心理發展水平[10]。相關研究顯示,師范生職業認同感與教師職業成熟度密切相關、互相支撐[11]。在培養卓越師范生過程中,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根據師范專業認證要求加強師范生教育情懷的培養,另一方面師范生本身也需要適應教師資格國考的條件,雙方共同努力促進職業認同感與職業成熟度的發展。通過培養過程的教師職業成熟度測試,有助于準確把握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培育效果,從而針對性地加強學生思想觀念和教學技能的教育。
本研究繼續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結合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于2020年4月和5月組織的疫情返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排查工作,對1334名排查對象中160名師范生進行教師職業成熟度測試。測試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參考繳潤凱編制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成熟度問卷[10],同樣簡化為5個問題,著重考察師范生的職業態度。問卷使用5點計分,分為“很不符合”“較不符合”“不清楚”“較符合”“很符合”。問卷最終收回有效答卷132份,具體情況見下表。
從測試結果來看,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大部分調查對象學習期間對待教師職業的態度良好,認為有利于發揮自身才能。雖然出于教師資格國考和未來就業形勢的壓力,該校受測師范生專業承諾度不高,明確是否從事教師職業的平均得分最低,36%的調查對象選擇“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同時在項目一選擇“很符合”和項目二選擇“很不符合”的受測師范生共有47人,職業意志表現堅定。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其中45人均在后三項中選擇了“很符合”,體現了很強的專業和職業忠誠度。由此可見,在地方高校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測試師范生職業成熟度,并針對性地提升他們的教師職業認同感和認可度,可以加強師范生對師范專業的感情聯系和專業學習的投入,從而提高卓越師范教育的效果。
(四)卓越教師培養后期師范生從業意愿測試
地方院校師范生是基礎教育師資的主要補充來源。由于多方面原因,地方院校師范生畢業從教的情況一直不夠理想,部分畢業生傾向于選擇發達地區、城市靈活就業。因此,在卓越教師培養后期調查了解地方院校師范生從業意向,有利于反思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培養的得失,并合理指導師范生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和實踐。同時,目前師范專業認證對二級指標“教育情懷”達成,需要“就業質量”指標的支撐,要求“畢業生……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比例不低于75%,且主要從事教育工作”。
針對師范生從業意向,本研究利用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類)專業2020年接受師范專業認證的時機,對該專業2019屆109名師范畢業生進行了從業意向測試,并對比分析該專業2017屆和2018屆畢業后實際就業情況。測試在師范生第七學期教學實習后進行,采用調查問卷方式,設計為3個問題,主要考察師范生的從教意愿。問卷最終收回有效答卷104份,具體情況見下表。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類)專業2019屆師范生正是在啟動教師資格國考的2015年入學,在廣西推行師范專業認證的2019年畢業。從測試結果來看,出于政策導向,該專業師范生職業認同感培養效果良好,從教意愿較強,畢業前愿意選擇教育行業占比86.54%。結合畢業后實際就業情況,最終從事教育行業比例基本一致。此外,縱向對比2017屆和2018屆該專業畢業就業統計,2019屆在就業率略微下滑的情況下,從教比率大幅上升,同時讀研人數大幅減少(見表5)。由此可見,國家施行的教師資格國考和師范專業認證政策,配合卓越教師培養2.0計劃,對地方院校卓越教師培養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地方院校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采取的一系列教師職業認同感培育措施,為培養“師德師風優良、教育情懷深厚”的卓越教師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培育建議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做好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12]。地方院校作為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主力軍,其師范生生源質量、培養目標、服務面向、政策支持均有著與自身定位相適應的特色。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培育,更應該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探索高水平、高質量的卓越教師教育體系。
1.繼續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近年來,國家從點到面實施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教師教育的政策方針。教師資格國考明確了教師職業準入標準,師范專業認證規范了教師培養的體系建設,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等意見精神指明了師范教育的戰略規劃。地方院校應主動結合、融入并突出國家政策的相關要求,構建特色的教師教育和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培育體系。例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在最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9版)指導性意見》中,針對師范類專業明確提出“特色化原則”和“對標設置師范類專業課程”,根據教師資格考試和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修訂師范類專業課程,契合師德規范新要求,強化教育情懷培養措施。
2.積極開展師德踐行活動
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培育,需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撐,這樣才能夠造就具有深厚教師情懷的高素質專業化卓越教師。地方院校應增強第二課堂主題活動的系統性,構建完善、具體、可落實的師德養成體系。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學校根據卓越教師培養要求,制定了“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師范教育專業振興行動計劃”。計劃中籌劃了“師德師風培育養成行動”,包括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手冊,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文化素養;組織師范生觀看優秀教師事跡,培養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樂于投身教學工作的理想與熱情;舉行“我心目中最美教師”征文比賽,樹立學生心中好老師的標準與形象,激勵學生爭做新時代好老師;舉行優秀教師專場報告會,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力量;組織開展愛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甘于奉獻的社會公德。豐富師德踐行實踐活動,可以將師范生教育情懷培養滲透于日常生活中。
3.充分發揮教師職業認同感測試作用
地方院校師范教育志在培養“扎根地方、服務地方”的卓越師資。為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在這個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定期了解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基本情況、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因此,有必要系統實施教師職業認同感相關測試,分析研判教育情懷培育的成效和問題,為提升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提供反思和改進方向。例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在構建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升級版時,初步確立了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測試的體系和實施安排:一是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由教學管理部門協調,招生與就業部門協助,各師范專業配合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具體負責,對師范生開展職業認同感測試活動;二是合理分解,統籌安排,將職業認同感根據培養需要分解為專業意愿、專業認知、職業成熟度、從教意愿等部分,并融入到師范生生源分析、入學摸底、培養過程調查、就業評估等各個階段;三是與時俱進,以測促改,及時將每次職業認同感的結果和分析形成報告材料,提供給管理部門和培養單位,以利于及時改進師范生培養措施乃至整個卓越教師培養體系。
五、結語
地方院校在卓越教師培養的前期基礎上,為響應新形勢下國家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要求,根據教師資格國考和師范專業認證的需要,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加強教師職業認同感測試,對提高師范教育質量和提升地方師資水平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同時,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的地方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培養過程測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測試工作整體方案、提高測試工具信度和效度、擴大測試范圍和受測規模、加大測試分析和研究力度,為我國新時代高水平師范教育提供應有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鄧顯奕.從就業看卓越班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以新建地方高師院校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19(1):29-34.
[3]高芳,胡小娜.師范生教育情懷培養的困境與破解[J].教育評論,2020(11):120-125.
[4]潘洪建,等.教師資格證國考能考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08):91-12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6]李靜.師范專業認證標準下高師院校師范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19.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EB/OL].(2018-10-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8]賈衛紅.卓越教師培養計2.0背景下地方高師師范生師德養成對策[J].山西教育(幼教),2019(08):25-27.
[9]王鑫強,曾麗紅,張大均,李森.師范生職業認同感量表的初步編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52-157.
[10]繳潤凱.師范生教師職業成熟度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11]陳利君,李炳煌.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05):151-155.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EB/OL].(2021-03-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3/t20210306_518106.html.
Abstract:Thereexistscertaingainsandlossesinearliercultivationofexcellentnormalstudents.GuidedbyExcellentTeacherProgram2.0,NationalExaminationforTeacherQualificationandTeacherCertification,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forexcellentnormalstudentsisofsignificance.Bytestingnormalstudentsprofessionalintendinenrollment,professionalawarenessinearlystage,careermaturityinprocessandcareerintentioninlaterstage,themeasuresandfunctionsof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testinexcellentnormalstudentcultivationcanbeworkedoutinorder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normalstudentsidentificationandquality.
Keywords:newlocalnormaluniversities;excellentteacher;employment;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