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韻嘉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為師生打開了信息化、數字化的“教”“學”之門。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指標,如何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各自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達到兩者之間的融合和融通,是教育界乃至社會都不可回避的話題。未來已來,唯有克服教育慣性和教學慣性等阻礙,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加強課程配套的電子教學資源建設,加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才能構筑后疫情時代的雙線混融教學新常態。
關鍵詞:雙線混融教學;挑戰;策略;方法
引言:
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誕生,從源頭上講,它是當代信息技術的技術優點和課堂改革需求之間的多方面互動交流、融合和共生產物。雙線混融注重結合和相互依存,即線上教育中的你有我,我有你,試圖更改歷史思維,邁向更具有趣味性和多元性的適應能力,可是,在實現雙線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擺脫很多阻礙,尤其是傳統教育慣性,教師從傳統教育轉為線上和線下一體化教育時,他們的作用也應當從知識教給者轉變為學習的方案者和觀測者,能更好地融入雙線混融教育的發展需要。
一、線上教學的弊端
線上教學是視覺效果、聽覺系統、等多種感覺行為,教育主要包含教師教育和學生學習2個層面,二者緊密聯系,主要反映在老師學生相處和老師學生交流上,學習,溝通是人的學習天性,面對面溝通是也人的溝通天性。網絡教育的特點使學生(教育主體)無法集中注意力授課,課堂教學曝露了教學質量低、學生學習經驗差等諸多不足。
二、智慧職教云平臺的“雙線混融”的具體教學模式
(一)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提高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
新媒體的綜合應用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是師資力量數字素養的必然要求,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是提升教師線上綜合教學能力、融合教學思維、實現教學過程溝通、豐富教學經驗、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基礎,教學成果的多元化能與老師學生之間真實課堂與虛似課堂的親密無間溝通,推動教學智能化的長久發展。
例如電子商務接待學校的教師在上課開始時,會有選擇地在課堂備考學生的學習內容,備考他們能追憶的部分和他們并未掌握的部分。備考完畢后,請各學習團隊代表分享團隊課前預習過程中累積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開展課程內容探討,將課程內容轉為學生獨立學習,但教師的正確引導作用不可忽視,尤其是課堂教學資源要依據學生的課程內容表現積極調節。通過創建這樣的教育聯絡,能夠實現老師學生之間的教育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更為清楚。同時,我們還能夠按時進行線上學習和交流,選用項目教學法,讓學習工作組輪著做報告,教師依據匯報開展評價和擴展,進而實現“教、學、做、點評”的課堂改革。基于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重新構建雙線混合式教學一體化教學課程內容體系,搭建通識類課程內容控制模塊、專業課程內容控制模塊和實踐控制模塊的雙線教學平臺。
(二)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
根據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反饋,不論是老師學生或是學生都對校園內網絡教學平臺不滿意。一是老師學生即時互動交流探討交流較弱,易卡死或阻塞;二是網絡后臺管理監管數據不健全,無法實現學生學習狀況的在線統計;三是網絡平臺作用少,智能化系統水平低,設備故障率高。智慧校園是于數據信息和網絡的虛似教學環境,可有效收集、處理、融合、儲存、傳送和應用校園內信息,包含教學、科學研究、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充分運用數據資源。
例如電子商務學院的雙混融平臺資料庫應分成硬件設備和軟件兩部分。在硬件配置層面,混融教育必須借助強有力的信息技術,積極推動智能化信息和網絡共享資源智能化校園內建設。建設電子商務虛似仿真模擬訓練中心,更新改造傳統教室里,處理公共管理專業訓練方式單一、訓練內容與理論教育脫軌問題,建設全情景教育應用智能化教室里,為在線教室雙線混融創造進一步可行的技術保障。在軟件層面,雙線教育應用系統重視實現雙線混融的情景,包含線上智能化教室里應用系統、線上平臺教學庫和教育管理平臺。線上智能化課堂app系統包括教學互動交流系統、合作系統和無線網絡顯示屏系統,幫助老師更強的運用資源進行線上教學。
(三)加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
教育部《關于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虛似仿真實驗教學是高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關鍵構成部分,是課程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物質。搭建開放共享資源的虛似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學生能去實驗室或閱讀文章實驗原材料開展實驗,教師能夠在實驗中與學生線上交流,還可以監控和記錄操作過,。教育負責人能夠立即了解學員的實驗結果,立即評定老師,線上檢查教學過程,實驗室承擔人容易考慮到實驗軟件的兼容模式,不需要為每一個軟件安裝軟件,設備常見故障不容易影響教學。
例如電子商務接待平臺不但還可以在高校內使用,還能夠受權弟兄高校、合作企業和社會人員。具有普遍行業壟斷,資源利用效率高,教育擴展性好。虛似仿真實驗教學平臺能夠實現網絡瀏覽、移動app登陸、PC手機客戶端登陸、統一數據、統一驗證,不受時光和設備的限定,將有限的物理實驗空間拓展到無盡的實驗教育空間。虛似仿真模擬實驗教育平臺的建設推動多線混融教育的有效進行。在撰寫教學資源的情況下,要求老師依據學員的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對電商課程開展模塊化設計設計,融合學員的具體情況,依據不同章節目錄構成備課教案團隊,撰寫教學資源。
結語:
總之,疫情逼迫高校走上了全面線上教學,教師加深了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都獲得了不同程度地提升。通過參與線上教學,教師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各自利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未來已來,充分挖掘線上線下教學的各自優勢,雙線混融教學必將成為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新常態。
參考文獻
[1]鄔大光.教育技術演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0(4):1~11
[2]邱燕楠,李政濤.從“在線教學勝任力”到“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J].中國遠程教育,2020(7):7~15.
[3]趙愛美.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職教論壇,2020(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