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迅速成長階段,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通過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進行針對性培養,這對提升教育的質量有著積極意義。體育教育當中對學生抗挫力進行有效培養下,這對學生強化意志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有著積極意義。學生面對挑戰,克服挑戰并取得持久的進步狀態。
關鍵詞:小學;體育;挫折;抗挫力
1小學生心理特征分析
如今,小學生在家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相對依賴長輩,父母過度適應他們,沒有經歷過失敗或挫折。當他們進入學校時,他們也很有競爭力并且渴望受到重視,希望成為老師和同學的焦點。一旦感到沮喪,他們的心理就變得非常脆弱,并伴隨著不良的情緒反應。幾乎沒有關于抗挫力的培養教育,并且由于長輩不經常組織生活中的所有活動,因此兒童缺乏應付事件的能力以及團結與合作的精神。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多地探索未知事物,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失敗的經驗也在增加。尤其是小學生,學習任務比過去更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幫助兒童提高其承受困難,發展獨立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小學體育教學學生抗挫力培養的價值
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對學生抗挫力進行積極培養下,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進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現象,對學生未來的可持續學習發展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下,針對性培養學生抗挫力,強化學生學習的意志力,這對學生學習進步有著積極意義,能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為能促進學生抗挫力水平有效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能豐富教學的內容,創新體育教學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為學生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小學體育教學學生抗挫力培養的措施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實施中,對學生抗挫力進行培養,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提升的有效舉措,在實際培養當中要注重方法的創新應用,以下幾點培養措施的實施要充分重視:
3.1轉變教學觀念聚焦學生素質
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為能提高學生學習發展的質量水平,這就需要在教學觀念轉變層面加強重視,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學習的主動積極作用,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能力,選擇相應的訓練方式,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展開學生抗挫力訓練活動,這對提升培養的質量能有著積極意義。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在對學生抗挫力的培養方面,教師從思想觀念的轉變層面加強重視,以創新的教學思想來指導學生在抗挫力的培養學習方面有更大的發展進步,為學生學習能力水平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從而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為學生可持續學習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教師通過定期的組織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素質,為學生抗挫力培養工作高效化落實打下堅實基礎。
3.2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抗挫力重視程度
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長和教師的幫助,教師需要及時的幫助學生尋找問題所在。究竟是學生的能力不夠還是使用的方法不對,都是需要教師進行發現和引導的,將困難和難題化為奮進的動力,讓學生在面對難題后想游戲打通關一樣的一個個的去解決問題,讓自己在面的問題以后不恐懼,并積極面對。這些都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的抗挫力非常重視,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讓他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可以向教師傾訴,讓教師幫助自己。例如,教師可以在進行羽毛球的教學過程中,加入羽毛球雙打的比賽項目,而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之中,不僅需要主動的引導學生培養默契,還要對他們指導,兩個人如果實力都不是很強,總讓對面的人得到分數的話,學生大多都會把錯誤歸結于自己身上,覺得是因為自己才會拉低隊友的實力,導致于之后的比賽會一直被對手壓制,讓對手成為比賽的主導者。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及時的鼓勵和幫助,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盡力而為,讓自己在能力的范圍之內打回去,及時是輸掉了比賽,那也是自己努力過后的結果,讓學生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應該抱有自卑的心理去進行比賽,教師學會主動的和學生溝通,開導學生,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重視,而且明確困難是可以解決的,學生的內心也會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3.3加強家長對于學生抗挫力的重視,優化課堂
大多時候學生的抗挫力較弱,往往也是與家庭教育有關,家長也需要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交流,但是也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讓他們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不要讓他們因為恐懼就不去做一件事,也不要過度的保護他們,對他們有嚴格的要求同時也要適當的為他們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無論處理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都需要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精彩之處,在面對困難時候勇敢,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確,生活的困難帶來的不只是煩惱,還有希望,這樣逐漸加強學生的自信心,也會提高學生的抗挫力。例如,教師在體育教學之中,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通過設置各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學校也可以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設立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以及對教師的思想培訓,進一步的完善學習的教育系統,教師通過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的提高和發展。由于小學的學生年齡都很小,心智上非常的不成熟,因此體育教學的模式需要格外的重視,通過合理的教學配合教師、家長的教育,讓學生在面對較為困難的事情時,也會更加有信心,堅信自己的一定可以克服,從而提高自身的抗挫力,讓他們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解決問題。
4結束語
簡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磨練自己的意志,挑戰自我,應對困難,擴大體育運動以增添適當的內容,并在教育學生時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適當放寬對設備和位置的限制,照顧學生的需求,激發對挫敗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對學生的期望,并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這樣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馬金平.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抗挫力的研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1(24):117-118.
[2]陳家洛.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力的實踐研究[J].田徑,20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