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場飛行保障設備在管理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為了減少問題的產生,可以運用數字化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僅能夠實現設備管理的信息化,還對設備的操作以及維修維護進行了規范,從而提升了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有效的減少了錯誤的發生,提高了設備的管理效率。
關鍵詞:機場;飛行保障設備;數字化管理
設備管理信息化是機場設備管理工作發展不可缺少的過渡階段,是機場進一步提高設備管理水平的必要方法。機場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的同時,要積極學習其他企業設備管理信息化經驗,選擇與承建商共同合作,統一規劃,根據每個階段不同的情況,分步實施。
1 ?機場飛行保障設備的管理現狀
1.1目前,飛行保障設備存在的相對分散,使得管理人員不能夠及時的對飛行保障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掌握,包括測試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設備備件的狀態等。
1.2對于保障設備維護工作來說,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填寫維護卡以及質量卡,工作上會出現一定的時間間隔,使得管理人員不能夠及時的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以及設備維護保障工作的進度,對于工作人員的規范化作業也不能夠做到有效的監管。
1.3在日常的管理中,總是將設備的故障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需要進行記錄,但是由于故障單在填寫上過于獨立,填寫的內容也是十分的有限,所以就會造成不利于設備故障的查找以及解決問題經驗的積累,缺少了對數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承。
1.4不能夠對設備性能指標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處理,日常的分析工作開始變得沒有頭緒,對于日常設備進行預防性的維護和保養不能夠做到準確到位,對于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就無法進行預測。
為此,可以結合設備技術狀態管理的相關知識,促使飛行保障設備的管理系統變的信息化以及規范化,從而提高了飛行保障設備在管理上的科學合理,能夠充分的發揮出現代化管理的優勢,從而保障機場的正常運行,保證飛機的飛行安全。
2 ?設備管理的系統構架
2.1對于設備管理方案的構架
在對設備管理制定方案的過程中,要從設備的實際應用需求出發,堅持設備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構建一個規范化的設備管理體系,分別從控制、標記、審核以及記實四個方面將設備的運行狀態、檔案以及設備的維護等進行集成統一,從而能夠使設備的管理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變的更加的規范。
對于飛行保障設備管理來說,主要包括設備的臺賬、維護、維修管理以及系統的運行管理。設備臺賬管理能夠保證設備技術狀態項的可追溯性,設備的維護、維修管理能夠使管理人員對設備技術狀態進行管理,從而保證設備能夠良好的運行。
飛行保障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對于技術狀態的記實與審核已經出現在設備的臺賬,維護以及維修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會及時生成技術狀態的文件和報告,便于以后能夠以備追溯。如果在設備的維護和維修時,技術狀態發生了改變,那么就需要有高權限的管理者與責任人的審核才能進行。
在機場飛行保障的管理上會有很多不同的工作,所以,管理上也會出現很大的差別,為了能夠提高機場飛行保障設備的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所以不同崗位的設備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應該具備不同的系統使用權限。系統的運行管理中會包含客戶的基本信息,運用權限設置,能夠記錄客戶在系統操作中的詳細信息。
2.2設備管理系統的應用構架
對于設備的管理系統來說主要包括功能層、用戶層、數據層以及相應的通信接口。用戶可以進入不同的使用權限范圍,便于對設備的信息,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訪問以及操作處理,也能夠進行設備技術狀態變更的申請和審核。
在進行設備的管理時,可以運用物聯網技術將飛行保障設備的維修維護以及操作的信息進行采集提取,并傳輸到相應的管理系統,便于對設備的狀態和信息進行的分析和判別,從而實現設備狀態的集中化管理。
可以利用傳感器對設備對象的信息進行采集,也可以運用條形碼的知識獲取相關的識別信息,從而引導對設備的維護以及維修。
對于設備管理系統來說,可以運用數據的分析以及挖掘的技術,對設備的狀態獲取相應的信息,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以此來了解設備性能的變化趨勢,最終給出合理的預防性建議,便于實現對設備操作以及設備的維修、維護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有效減少人為操作出現的錯誤。
3.3開發機場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方法
3.3.1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開發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方法包括:自主創新設計新的系統;二次開發市場上原有的設備管理系統;直接利用市場上原有的設備管理系統。因為機場的設備管理工作具有屬于企業自身內部特殊性以及管理特點,所以市場上不能找到與機場管理情況完全切合的系統軟件,機場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方式只能選擇自主創新設計新的系統軟件和二次開發市場上原有的設備管理系統軟件。
3.3.2機場設備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式
基于公司本身的信息化程度、管理現狀、管理能力和后期系統維護升級等多方面因素,機場可以和一些具有機場行業管理實戰經驗、具有開發和應用軟件工作經歷以及具有強大的項目管理能力的承建商合作,共同完成系統開發工作。
承建商主要承擔項目管理和設計技術方案,對機場技術專業人才進行管理和培訓。機場主要負責系統開發過程中的投資控制,根據進展情況調整開發進度,機場在信息化建設中要注重培養、鍛煉專業人才,達到不要過度依賴承建商的目的,為后期開展的系統維護和升級工作儲備屬于公司內部的技術專業人才。
3.4飛行保障
進行飛行保障的時候,要將保障機型進行固定,合理把握保障強度。對模塊進行組合和裁剪的時候,要按照飛行的保障預案有針對性的來進行設計。組合模塊的時候要提前了解保障強度,在拖車底盤上組合各種不相同的模塊,對于一些保障系數比較高超的模塊可以多進行裝載,同樣的,對于保障系數比較低下的模塊可以少裝載一些。比如說,對特種飛機用電進行保障的時候,可以運用1個動力模塊以及2個電源模塊,這樣可以組裝成一個具有雙電源的拖車。對飛機液壓系統進行保障的時候,可以同樣運用適當的模塊組合組裝成一個電源液壓拖車。對運輸機進行保障的時候,可以運用兩個空調模塊,并將二者組裝在一起,這種狀況下特種飛機的流量消耗也可以得到滿足。對機棚進行保障的時候,模塊的動力可以運用市電來提供,這樣可以省略機組模塊環節,這樣還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從而讓發動機機組避免污染的發生。
3.5機動轉場保障
對模塊保障裝備進行設計的時候,采用的方法種類比較多,這些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實現底盤與模塊之間的分離和組裝。對機動轉場展開保障的時候,不需要運輸大量的保障裝備,只需要將能夠用到的模塊進行組合就可以,因為模塊和底盤都可以進行空運,整個拖車也可以空運,這樣會讓整個保障安全系數增高,還省去了不少的麻煩。這種保障裝備還可以在野外運用自如,特別是對直升機的野外保障上具有很好的作用,野外保障中也可以使用自行式結構,這中結構下可以將各個模塊安放到底盤上,從而達到自行保障的作用。還可以運用直升飛機將各種需要的功能模塊以吊裝形式運輸到野外,從而達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結語
機場飛行保障設備能夠為飛機的正常飛行提供重要的情報,這種情報大多數都是經過無線電設備獲取的。包括雷達以及通信等,因此,在日常的維護和運行上的工作都會變的十分的困難。不僅如此,在使用數字化計算機技術時,要使設備實現智能化以及規范化的管理,可以通過對信息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挖掘技術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從而實現真正的預防性維護以及維修。
參考文獻:
[1]袁春娟,杜海浪。機場飛行保障設備的數字化管理[J].科技經濟導刊,2016(27)。
[2]董莉。機場飛行區地下管線施工數字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2014.
[3]張潮,王本濤,周劍。機場場務保障安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交通企業管理,2014,29(4):59-61.
作者簡介:
郭宇佳,單位95937部隊, 助力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