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摘要:如今,我國農業發展迅速,但是環境問題也隨之越發的嚴重。隨著國民思想觀念的更新,對環境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并將保護環境的關注點轉向了農業領域。本文對農業經濟發展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基于生態經濟視角,探討了新的農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生態經濟;農業經濟;策略
引言:
生態經濟理論對農業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看來,傳統農業發展中存在著很多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了破壞,已經不適于新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轉變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勢在必行。
1.生態經濟和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面臨的困境
我國農業發展制度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導致農業發展模式超過了地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實際上,一個地區發展的好壞直接受到政府管理能力和領導的影響。為此,應該不斷完善生態農業管理機制,保證生態農業的發展和資源保護。其次,農業經濟生態化發展的程度不高,在生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現階段跨區域發展并不理想,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資源配置協調等方面的限制。再次,政府需要提升農業旅游的經濟支持。生態旅游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地區不重視生態旅游,不能形成產業化發展模式,沒有將生態農業和生態化產品融合到生態旅游中。最后,技術推動作用不明顯。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實現了規模化擴大,也實現了農產品的多樣化,但是銷售模式和方式還是比較傳統,不能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就不能體現農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技術創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很多農業從業者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其生態觀念落后,生態保護意識不強。
2.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2.1改變供需結構
農業經濟發展方向,需要結合市場需求,要使得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相對應,因此在發展農業之前,要對市場情況進行調查。然后,制定科學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推廣方案,在生態農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創造一條龍的服務方式。此外,重視對綠色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利用,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廣成本低且綠色環保的農產品。
2.2加速農業發展進程
生態農業更加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突破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局限性。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源,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還應有效利用農業機械化設備,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利用率,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3轉變供給模式
如今,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對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因此,只有品質高、質量好的農產品,才能夠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為此,應該改變傳統的供給模式,不僅能保證農產品在國內銷售,而且通過農產品的高質量來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此外,生態農業能夠改善農產品的質量,為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為此,應該不斷提高現有農產品的質量標準,使我國農產品能夠達到國際要求的品質,進而更好地拓展市場[1]。
3.生態農業基礎上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3.1全面推進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良好的宣傳與推廣能夠加速生態農業發展速度。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加強對生態農業知識的大力宣傳與推廣,讓更多的農民了解生態農業,掌握生態農業的發展規律,使其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有效開發和利用資源,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結合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生產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農業生產措施,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和地區資源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市場需求,還應結合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促進農業發展符合生態環境發展需求。
3.2完善生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
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處在于完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相繼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優質農產品的大量出口奠定基礎,不斷拓展了海外市場,保證海外市場中農產品的競爭力。
3.3打破生產技術和成果之間的轉化限制
政府應出臺有效政策,打破生產技術和成果之間的壁壘,讓更多的生產技術轉化為實際成果。生產技術和成果轉化同步進行,可提高生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讓農民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認識到生態農業的重要性,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生態農業技術,為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使其更快地占領國際市場,不斷擴大生態農產品的銷售范圍。
3.4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業從業者的素質直接影響了農業發展水平。為了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必須重視對農民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出一批有文化和有技術的現代農民。同時,還應引進一些專業人才,提高農業發展隊伍的整體素質。
3.5防治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污染
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影響著自然生態的平衡。為此,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如實行輪流耕作制度、栽培綠色植物、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生活垃圾進行環保處理,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2]。
3.6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在傳統的農業發展中,主要依靠人力,但是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國的物聯網和自動導航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3.7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可以解決人力壓力,還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我國農作物種類較多,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控制全球溫室效應的進一步發展,依靠人力,而隨著生態農業的出現,許多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應用其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除此之外,新型農業發展技術,促進了農業發展的先進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3]。
結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因此,要想使得農業經濟取得長足的發展,就應該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愛美.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08):82-83.
[2]張鎖平.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1(15):115-116.
[3]高海濱.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路徑芻議[J].中國市場,2021(2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