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學生閱讀能力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將學生閱讀高階思維的培養視為閱讀教學的新方向,在深度教學下積極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在多元的授課方式下走入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深度學習理論,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力求構建出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深度學習;策略初探
【作者簡介】張易,成都市鐵路中學校。
閱讀是人們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英語教學的目標技能之一,特別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幫助學生實現各階段學習目標的關鍵所在,但部分教師在授課時過度注重如何提升學生成績,閱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并沒有走入真正的閱讀,大多處在淺層次的閱讀狀態,不利于學生對各類文本的深度思考。基于此,教師應巧妙地將文本的內容、語言和情感等做到有機結合,通過多角度來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在表層信息的探索中領悟更深層次的潛在意蘊,在逐層遞進的方式下進行深度學習。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即閱讀,其與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有直接的關聯。但在實際授課中:首先,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自身的主導效用,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實現“穿新鞋”,但卻一直是“走老路”,從而走入只關注成績的困局,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與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忽略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未科學地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部分學生對句意有準確的掌握,但對于文中內涵無法做到深度挖掘,對于寫作意圖并不能有效領悟,這正是文化滲透缺失一種表現。最后,傳統的翻譯式閱讀教學多是以教師為整個課堂的中心,學生多是在被動的方式下滿足自身的求知欲望,學生無法獲得具體化的指導,閱讀技巧及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深度學習的概述
深度學習即學生在對新的知識進行獲取時,從多角度、多層次對知識進行深度的分析,從而掌握其本質、意義并加以利用,做到“舉一反三”,深度學習并不是對信息進行機械地復制與記憶,更不是對知識的盲目接收,學生必須構建全面和細致的知識結構,在多重思考的方式下進行加固與豐富,再借助批判式的思維來完成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在不斷的實踐中,深度學習與英語閱讀教學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掌握與后續的運用,讓知識體系化,學生也可以在遷移中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各階段的學習變得高效。由此可見,對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1.激發學生閱讀動機。為保證學習的持續性與系統化,教師需明晰閱讀教學目標,根據高中生學習特點及課程標準,幫助學生制定長期的閱讀目標并將其劃分為多個短期的目標,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內部閱讀動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外在與內在動機是學生走入深度閱讀的主要動力,其中外部動力是為滿足外在需求來完成各項閱讀任務,例如考試,學生多會對表層信息進行關注,像文本中的細節、語法和詞匯等;對于內部動力而言,是學生本身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進行不同文本的閱讀,同時帶有一定的持續性和主動性,學生會將閱讀的注意力放在文章情感、邏輯等,憑借判斷性的思維來閱讀和評價文本。為此,內在動機的激發是深度學習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例如,在閱讀與“Great European Cities”相關內容時,教師從預習環節入手,鼓勵學生調動自身的信息能力與生活經驗,收集歐洲大陸埃菲爾鐵塔的信息,了解帕特農神廟的特點。在實際授課時,教師在視頻播放中讓學生看到著名建筑,再結合自身收集的信息來完成閱讀任務,激發出其內部動機,對文本的理解與思維拓展帶來促進,由語言的輸入轉為輸出,實現有深度的閱讀。
2.開展思維可視化閱讀。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應秉承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結合各種類型的文章來滿足高中生的求知欲望,對其思維差異和個性特點做到極大程度的尊重,使之可以在多元的指導下對思維方式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從多層次對吃透閱讀文本,挖掘出當中的內涵與潛在情感,從而為后續的深度學習夯實基礎。在實際授課中,教師需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探索并開展思維可視化閱讀,借助思維導圖與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給學生帶來新穎的閱讀體驗,使之帶著持續的熱情參與多種閱讀活動,并從中獲得不同的體驗,將思維做到極大程度地發散。
(1)積極運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運用極具靈活性,教師應將其與英語閱讀進行巧妙結合,讓傳統的閱讀轉化為先接收、再進行科學和全面加工,最后完成高效輸出的過程。例如,在閱讀“My First Ride on a Train”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生活元素入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繪制思維導圖:將文本中的對象、過程、景物等進行提取,掌握游記當中的路線,了解海邊到內陸的景色,也認識到游記的寫作結構。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下,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各類型的文章的閱讀,在導圖的繪制中看到文體的特點和寫作技巧,從淺層的詞匯、語法等的記憶中走入深度的探究。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已繪制的導圖來進行游記文章的寫作,使之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內容進行重新組織,隨之在寫作中走入語言的輸出,有意識地將great、colorful、green、abandoned等加以利用,使表達愈發流利自然,實現了思維的可視化,這正是深度學習的一種體現。
(2)適度開展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在促進學生閱讀深度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度理解閱讀文本蘊含的意義,嘗試使用文本中的語言及其結構在模擬的場景中,探索語言的得體運用。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新時期對高中生提出的新要求,鼓勵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文本,引導學生基于社會真實情況來進行活動創設,幫助學生走入閱讀的深入學習。例如,在“An Embarrassing Moment”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
Role Play:
Just now you learnt the story of An Embarrassing Moment, now suppose you are the host, how will you save your guest from embarrassment whatever the cost?
(Give students 5 minutes to discuss in groups, then invite some groups to make a role play before all the class.)
學生的角色扮演讓閱讀文本和學生的思維從平面變得立體,增強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創新性,讓閱讀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動作、表情等來強化口語能力,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得體地運用英語,提升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加充分理解閱讀文本的潛在意蘊,最終提升英語學科素養并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
3.拓展閱讀深廣度。深入地思考是學生所應具有的英語素養得以提升的關鍵,也是形成批判思維的主要手段,學生可以在發散的思維中從淺層的學習走入深度化。在新時代下,教師在授課中融入情感教育,基于深度學習來明確授課的大方向,以核心問題為授課的主線,力求將學生思維所應具有的深度與廣度做到極大程度的拓展,在增加其情感體驗的同時也使之在深度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對其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帶來促進。例如,在Great Scientists的閱讀中,首先,鼓勵學生根據標題來猜測文中內容;其次,分段閱讀,學生從中對袁隆平的夢想、實現過程和影響等做到了解;最后,教師提問“What is your dream?”“How can you achieve your dream?”, 激發的討論欲望并幫助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從文本中走出來,由閱讀轉向生活和感受,讓其在多元的角度中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出文章的價值,對其思維做到極大程度的拓展,讓理解更具深度。可見,核心問題的尋找與使用,可以讓學生從表面閱讀走入更深層次。在實際授課時,教師結合教材的內容,根據當代高中生各階段的成長需求來設計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從而將學生原有的思維做到切實有效的激活,為深度學習帶來一定的促進,在問題的解答中構建出極有深度的高中英語課堂。
4.培養跨文化意識。由于語言的表現形式易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價值觀念和日常的生活也會為語言表達帶來一些制約。那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認識到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重要價值,基于深度學習來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能力做到極大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在跨文化意識的強化下引領學生走入深度學習,使之英語素養不斷提高。
(1)重視文化背景巧妙融入,將學生原有的視野不斷開闊。教師在實際授課時,借助多媒體等設備展示相應的圖片,例如,在閱讀“Blogging Australia”時,教師在動態的方式下將Australia的情況進行展現,學生從中看到中國與Australia之間文化差異,產生問題意識并轉換為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在小組的方式下討論,使之在了解異國文化的同時,對現在分詞短語作為定語的用法、現在完成時表達的內涵等做到掌握,也對When it comes to...這個固定結構的含義吃透,在后續的使用中不易與其他結構混淆。
(2)創設相應的交流情境,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體味不同國家的文化。例如,在閱讀“Into the wild”時,教師通過對熊、雄鷹等的描述,讓學生根據閱讀中獲得的信息在腦中對文中的景點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此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等設備創設旅游情境,鼓勵學生充當導游來進行景色介紹,使之對文體進行整體分析,從而盡可能多的從中挖掘出作者想在文章中傳遞的全部信息,同時有意識地對語用能力進行針對性地強化,這正是對其交際能力的鍛煉,也是走入深度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生以導游或作者的身份介紹景點特點時,會考慮到西方社會文化的特點,根據中西文化的異同來組織語言,將新舊知識結合進行表達,使學習有方向、有思路并在溝通中強化其跨文化意識,使之形成文化平等的觀念,增強其文化理解的能力,可以將深度學習與文化、交際等相結合。
四、結語
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應結合高中生成長中思維方式的變化趨勢和各階段的認知水平來優化授課方案,通過多角度的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引導,使之可以帶著持續的熱情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將閱讀中的學習深度做到切實有效的拓展,學生將在全新的授課模式下獲得長足發展,這正是其適應多變的社會的一種必要準備。在不斷的實踐中,教師應對自身的定位進行明確,靈活調整角色并融入學生,通過引導與啟發作用引導高中生,在愉悅的方式下使學生樂于探索并走入深層次的探討,不僅實現閱讀思維的可視化,也可以將其閱讀的深廣度科學拓展,強化其所應具有的跨文化意識,將每位高中生的思維水平不斷提升,在相應程度上使其創造力得到極大程度的釋放,能夠帶著多元的文化觀念走向成才之路。
參考文獻:
[1]葉丹.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析[J].文存閱刊,2020(24):103.
[2]鄭莉斯.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7):345.
[3]鐘星.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