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強 李道春 蔡斌軍



“果中果”是一種典型的果實畸形現象,在多種作物中均有發現。筆者以葡萄為例,依據葡萄果實發育的過程,推測葡萄產生“果中果”的可能原因有兩種:(1)一個子房中包被另一個子房;(2)激素刺激胚珠發育,形成“果中果”。
1 果實的“套娃”現象
“果中果”是一種果實畸形現象,形象的稱為“套娃”,在葡萄、柿子、青椒等作物上都有出現(圖1、圖2)。經常有果農打電話咨詢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筆者以葡萄為例,分析了“果中果”形成的原因。
2 葡萄果實發育過程
葡萄為漿果,包括果梗、果蒂(果梗與果粒相連處膨大部分)、果刷、外果皮、果肉和種子等部分(圖3),均由子房發育而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分別發育成果皮和種子(圖4),人們吃的葡萄皮(外果皮)和葡萄肉(中果皮)都屬于果皮。
3 葡萄產生“果中果”的可能原因
3.1 一個子房中包被另一個子房
正常的葡萄果粒是由單個花蕾發育形成,屬于單子房結構。而在花器發育過程中,由于環境條件和栽培措施的影響,造成花蕾間距離過近,相鄰的子房并生,表現為一個果柄上著生兩個以上葡萄果粒的畸形果(圖5-A,圖6)。這種現象在番茄、草莓、櫻桃等果實中更為常見(圖5)。當畸形嚴重時,一個子房中包被另一個子房,形成“果中果”。
3.2 激素刺激胚珠發育,形成“果中果”
在用激素處理的陽光玫瑰等葡萄幼果,果柄和果蒂吸收外源激素,運轉到果實內部,刺激胚珠進一步發育膨大形成“果中果”。其中珠被發育成外果皮,胚乳發育成中果皮。
以上兩種原因僅為推測,具體形成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