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運利 張程



蘋果產業在我國部分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主導產業地位,當前的國內國際蘋果產業正處于生產新技術、經營管理新模式(圖1)、消費市場新定位的大變革時期,我國的蘋果產業在種植、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還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為下一步我國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振興提出新的挑戰,如何借助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使蘋果這個能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和健康發展,是擺在當前果業生產管理者和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只有找出蘋果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正視蘋果產業中普遍存在共性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保證蘋果產業沿著綠色、高效、可持續的道路健康發展。
1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栽植區域布局及老齡低效果園參差不齊的問題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20世紀80年代國家農業部門劃定的部分蘋果優生區逐步變成了蘋果適生區,蘋果適生區成為非適生區。同時在重新劃定的蘋果優生區中還存在部分20世紀90年代栽植的老齡低效果園,現階段經營果園的收入遠遠高于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收入,因此果農不愿意毀掉這些老齡低效果園,生產的果品品質低下,質量參差不齊,拉低了蘋果銷售市場的果品檔次。
1.2 現有經營模式及生產管理的問題
我國土地性質的原因,蘋果種植大部分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生產種植模式,在2006年以前低消費階段生產效益還比較可觀,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物價的上漲以及人們消費檔次的提高,傳統的生產種植模式漸漸失去了優勢,生產的果品品質不一,賣果難成為一個階段的主要問題。2010年以后農業大企業和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開始了規模化的蘋果生產種植,生產種植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果品品質統一,綠色、安全、健康有保障,把以家庭為單位生產的果品擠進了低檔蘋果消費市場,家庭種植在當前的蘋果生產中舉步維艱,但是現階段以家庭為單位的蘋果種植模式仍然是我國蘋果生產的主力軍,然而規模化企業化經營模式優于家庭生產模式,現有兩種生產模式并存,下一步如何轉變和改進家庭生產模式是擺在當前蘋果生產中的一道難題。
1.3 果品質量及果品銷售的問題
隨著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蘋果的食用不再僅僅停留在數量和安全無公害上,綠色有機果品成為了新的消費觀念導向,蘋果品質優良成為消費者食用標準,同時隨著果品市場準入制度和安全追溯制度的日趨完善,家庭種植模式在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和其他生產投入品不好監管,生產的果品質量及品質差異性極大,這就在市場上難以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家庭種植每戶面積小,產量有限,大部分果農在蘋果銷售方面都是坐等客商收購,果農一家一戶走出去闖市場的鮮有耳聞。而企業都有自己固定的銷售渠道,生產的果品品質統一,果品安全追溯有據可查,因此銷售不是難題,同時企業和合作組織的銷售理念和手段比較超前,生產的果品占領的都是國內外高端市場,相比之下家庭種植模式生產的果品在質量和銷售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比較多,一旦果品市場飽和,低價銷售或者賣不出去直接帶來的是賠本或者效益直線下降,無一絲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1.4 生產技術及技術人才的問題
矮化密植栽植新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帶來的是蘋果生產的一次新的革命,栽培模式的轉變也就伴隨著蘋果生產種植技術的轉變,一項種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一個過程,然而當前生產者對于新的蘋果栽培技術掌握的極少,在生產中套用的還是原有的老技術,用老技術管理新模式下的果園,導致最終的結果是經濟效益低下。而且當前在從事果園管理的人群文化層次比較低,接受新技術(圖2)的能力比較弱,調查發現,現有開展蘋果生產種植的果農年齡平均在50~65歲,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此項工作,文化水平低和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有限,蘋果種植技術僅僅停留在經驗和照貓畫虎操作層面,對生產技術的掌握不夠深和細,生產方面就是粗放式管理,生產的果品也就商品率低下,缺技術、不懂技術是現有生產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基層果業技術干部嚴重不足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一個縣區技術人員大都集中在農業部門果業技術推廣站,一個技術推廣站20名左右的技術人員指導一個縣域幾十萬畝的果園生產那是杯水車薪,遠遠解決不了全縣果農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
2 今后發展的思路和方向
2.1 生產區域重新布局定位,淘汰改造一批老齡低效果園
對于蘋果生產區域進行重新布局和定位,按照區域生產的果品品質劃分生產優生區及適生區,統一標準,嚴格定位,達不到生產高品質果品標準的區域不再開展大規模的蘋果種植,對于退出優生區內的現有果園在政策方面鼓勵果農挖樹重新發展適宜該區域種植的其他作物。針對優生區內的老果園淘汰一批,出臺政策鼓勵廣大果農挖樹,把20世紀90年代栽植的老品種果園堅決予以鏟除,同時改造一批低效果園,對于生產的果品品質差的果園通過間伐、高接換優、增施有機肥等老果園復壯改良技術進行改造,變低品質、低效益果園為高品質、高效益生產園,加快果業的升級改造和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生產區域的重新布局和果園的升級改造等手段(圖3),確保蘋果優生區內生產的果品品質一致,在消費市場保持一個良好的區域品牌形象,同時提升果品的品質和經濟效益。
2.2 轉變和改造生產經營與管理模式,變個體經營管理為組織化管理
現有的以家庭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制約果業發展的瓶頸,果業要發展只有打破這個經營模式才有出路可尋,可以探索將家庭模式轉變為組織化管理模式,引進種植大戶或者經濟組織,通過入股合作的形式,把一家一戶的果園納入到大戶或者經濟組織中來,實現區域化的果園統一管理,在生產技術、農資使用、果品銷售等方面實現新的“一標三品”(即: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的果園投入品,統一的果品質量,統一的果品品牌),確保生產的果品品質統一、質量統一。也可以通過果園流轉或者托管的形式,把現有果園交與果業生產企業,讓企業統一經營管理。通過以上形式變一家一戶生產主體的經營為組織化或者企業化經營,一方面提高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在生產中抗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取得了個人與企業雙贏的局面,促進了果業高水平發展。
2.3 引進果品生產企業示范帶動,推動蘋果產業發展上臺階和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
國家在《鄉村振興法》中提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生物種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綠色投入品等領域創新,推動農業農村創新驅動發展”。現階段我國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規模化蘋果生產種植已經成為果業發展的新模式,蘋果生產企業化經營管理推動我國蘋果產業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因此要做好做強蘋果產業,企業的示范帶動必不可少,企業的發展和經營理念是當前果業發展的領導者和風向標,通過引進大企業帶動區域內蘋果產業得到高質量的發展,同時創造了眾多的農村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堪稱引進果業企業示范帶動的典范。大企業的引進同時也使蘋果產業鏈條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帶動了餐飲、鄉村生態旅游等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4 加強果業技術人才和農村技術人員的培養,完善基層果業服務體系建設
充實和壯大基層果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是解決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手段,注重農村農民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應在農村挑選一批有文化的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把他們培養成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讓他們肩負起區域內果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工作,所以就要不斷完善基層果業服務體系建設,把農民技術員納入到技術人員的管理隊伍中來,通過發放獎勵性工資形式確保他們在果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2.5 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導作用,使其真正成為蘋果產業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當前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經濟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積極性,完善和健全資金管理制度,通過經濟合作組織把國家投入到產業發展中的資金真正用到產業發展中,積極探索與農業企業的合作模式,帶動和統領區域內的蘋果種植大戶的經營與管理,在農資的銷售、技術推廣、果品銷售等工作中,在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擔負起主導作用,促使蘋果產業沿著綠色、高效、健康的道路快速發展。
3 結 論
蘋果產業要真正實現新的發展,就要從基礎性工作和源頭抓起,打破傳統常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創新思路摸索新的發展理念和經營管理模式,借助國家開始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處于蘋果優生區的縣域把蘋果產業做大做強,使之真正成為當前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也真正實現我國蘋果產業得到一次跨越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