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娟
摘要:傳統教學,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安排了大量的數學練習題來彌補教學的缺失;往往忽略了思維的訓練,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淡化了學生關鍵能力、數學思維的發展,對學生的素養培養明顯不足。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教學,老師告知學生周長就是求四條邊的長度之和,忽略了學生實踐及探索過程,這樣的知識獲得是淺表的。要改變教學的缺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探索與革新,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關鍵詞:合作學習;資源共享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各因素間的互動,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品質。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率與效率,便于形成優勢互補,集思廣益,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一、合作,是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合作學習的意義,不僅是教學方式上更新,還蘊涵一種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合作團體整體素質和水平,建立一種公平的競爭機制,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妒忌。既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實現整體學習效能。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人,確保學生出校后能自然地融入社會,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缺乏合作精神,在當今社會將失去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是社會的要求,時代的呼喚。
如教學“一根20厘米的繩子圍成的長方形中,面積最大是多少?”讓學生四人小組,提取題目信息、表征題目信息,動手操作,再算一算,最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在合作、交流、互動中,讓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成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方式。
二、合作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學習內容
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合作還是一種學習內容,要學生有此共識。真正的合作意味著彼此接納欣賞、取長補短、共同攜手進步。這是合作的最佳境界,也是樂于合作好的前提。在異質學習團體中的合作學習,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融入集體,接納他人。作為一個社會人,要學會與不同的人和諧相處、合作共事。今天是學習伙伴,明天也可能是朋友同事。教學實踐中,許多“優生”卻不屑與“差生”為伍,認為接受“差生”的討教沒有意義,白費了自己進取的時間,另一方面,“差生”也羞于向“優生”尋求幫助,他們覺得,和優秀同伴在一起反差太大,會產生自卑感,自己喪失尊嚴。而在合作學習的機制下,必須團結協作、交流互動。他們會驚奇地發現,盡管興趣有差異,成績有高下,可是“優生”也有某方面的不足,“差生”在某方面卻有過人之處。原來接納別人也是在推銷自己、成就自己。
其次,教會學生掌握合作技能,學會與人溝通。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強的今天,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讓我們隨時可以同生活在地球任意區域的人取得聯系,如此情況下,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就尤為重要。以往一些課堂形式,交往僅停留在師生之間的“繼時互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師生間、同學間缺乏“同時互動”。學生雖也學到了學科知識,掌握了讀、寫、算的技能,但現代社會極為關注的交際合作技能卻并沒有形成。合作學習就是要把交流、溝通技能的學習與學科內容的學習有機融為一體,通過互助交流,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非合作型學習的課堂中,要求學生“別人發言時不要說話”,而在合作型學習中,要求學生“別人發言時要認真傾聽”,然后可以表達觀點,尊重事實,客觀地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還學會善解人意,尊重別人的觀點,并以事實為根據,進行取舍。
如,在教學“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一知識點時,在小組的合作中,讓學生通過列算式、擺小棒,在小組內一邊操作、一邊說過程,最后在小組的一致商議下,達成計算的方式。思考與表達,為什么需要退位?如何操作?算式如何表示過程,最后得出具體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合作型學習不只是互動,更是一種資源共享
以往的教學合作僅限于師生合作的層面,忽略同學間的、教師間的合作。應該把合作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中,賦予合作學習更為豐富、廣泛的內容。同伴不僅是競爭對手,也是彼此可以分享學習資源。過去上課,教師是學生和教材間的中介,學生的知識有三部分:一是教科書提供的知識;二是教師個人的知識;三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在合作型學習的教學中,學生的知識構成包括教科書提供的知識、教師的個人知識、每個同學的知識,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師-學生-教科書-互動所產生的知識綜合。
如“簡單日歷的制作”,作為綜合實踐的教學內容,我讓學生在課后制作活動日歷,讓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展示,不同的思考進行碰撞。從而讓學生在交流、質疑、分享的過程中,為什么兩個正方形中需要1、2、3,其中一個需要0,5、6、7、8、9可以分開放在兩個不同的正方體中,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合作走向共贏。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每個人都有過人之處和獨特見解,身邊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寶貴的學習資源。強調一點,教師同伴也是彼此的學習資源,應該互動學習、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教師間的密切合作,將為加強學科聯系、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開創十分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楊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王曉青.合作學習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大問題”設計與實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