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富
摘要: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想法。
主題詞: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任務評價幾個環節,讓學生在探索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計算機專業教學時,應注意發下幾點:
一、歸納提煉,提出任務
1.任務容量要合適
教師在安排計算機專業課程學習任務時要分析學生情況,安排適當的教學任務。任務多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任務少了學生過早完成會讓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對后續的學習影響巨大。合理的任務安排,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努力去探索完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所以合理的學習任務量是非常重要的。
2.任務難易程度要合理
計算機專業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同樣要難易有度。太難的任務大多學生無法完成會讓學生望而卻步,進而放棄后續的學習;太簡單的任務會讓學生自大,影響后續的努力。合理難度的任務可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學任務。
3.任務安排要體現因材施教
教師在安排計算機專業教學任務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可以安排不同層次的任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安排難度大一點、多一點的任務,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安排少一點,難度小一點的任務。但是要注意的是任務的知識應用是一樣的,只是學生完成的度不同而已,不然教師教學難度大,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二、知識引領,分析任務
1.分析任務要有針對性
對于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強。如果讓學生完全靠自己去探究,難度很大。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任務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要讓學生明確要完成什么樣的任務。比如,在學習雙絞線跳線的制作時,教師一定要講解T568A和T568B線序,也要介紹壓線工具的使用。不然學生一無所知,無法完成雙絞線跳線的制作任務。
2.分析任務要點到為止
分析任務教師要注意只講任務要用到的知識點,不要把所有的操作流程演示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不然學生完全不動腦思考,無法形成探究學習,達不到教學目的,完不成教學任務。比如上面講到的制作雙絞線,如果教師把任務過程都演示給了學生,學生就不會去思考怎樣排線序,怎么壓接,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掌握的知識也不牢固,動手能力得不到增強。
三、動手探索,實施任務
1.任務實施要分組
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上課前要依據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有時任務可以每個學生單獨做,有時也可以全組集體完成,要根據具體的任務來確定。內容多、難度大的任務就全組集體完成,這??梢孕纬上嗷f作的團隊精神;任務少、難度小的任務也可以每個成員都要獨立完成,這種情況就須要組內完成的同學去幫助組員,指導他們完成任務,這樣可以形成同學間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培養同學情誼,減少教師干預。例如,在《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教學》中,在制作雙絞線任務時就可以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在進行復雜永久鏈路實訓任務時就可以小組集體完成。
2.任務實施要引導
在應用任務驅動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會按老師的要求努力完成任務。但每個班總會有幾個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不想或不能完成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多關心這部分學生,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如果放棄他們,不但他們沒學到知識,也會影響其他學生。
四、歸納總結,任務評價
1.任務評價要有充足的時間
在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計算機專業教學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在任務評價環節預留充足的時間,要對學生任務完成的數量和質量上進行有效的評價。要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醒學生在今后的任務實施過程中應當怎么做。
2.任務評價要多樣化
在進行任務評價時,可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通過自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互評可以找出學生完成任務的不足,取長補短;教師評價可以進一步找出任務實施過程的不足。如在《網絡綜合布線》課程中端接RJ45模塊化配線架時,最容易出的問題是學生沒有留意配線架上的色標,不按色標端接,出理錯對故障。通過學生自評可以總結自己端接的得與失;學生互評可以了解其他同學端接的好壞,取長補短;教師評價就是要總結學生端接的難點及解決的方法。
五、結語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計算機專業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把程式化的計算機專業學習任務變成了具有挑點的任務,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習動手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用好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可以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
[2]《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