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曉瑞
摘要: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小學校園教學的受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需要教導小學生現階段必需的理論知識,還應注重其綜合素養的塑造??茖W作為一門極為嚴謹的科目,其諸多知識內容接來自真實的自然科學、物理,甚至生物當中,造就其學習難度的同時,還蘊含著較大的趣味性。但由于部分小學科學教師自身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教學模式多以板書文字的方式進行,非但難以突出科學知識學習的樂趣,還易造就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進而阻礙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長。
關鍵詞:小學生;科學;教師
項目化學習簡而言之即為教師結合現階段的教學任務安排,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項目活動的創設,使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既能夠掌握知識,還能夠點燃其自身的學習熱情??茖W本身就是一門需要深入探究的科目,教師采用項目化的方式進行授課,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的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運用游戲化教學,培養科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人從事某種活動時的個人意識主導,學習興趣則是小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學習的意識傾向,它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游戲化教學即教師將課堂教導與課間游戲進行深度融合,以備受小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的載體,通過創設游戲項目的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戲項目里,進而在余款的氛圍下完成知識的掌握,促進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折形狀”這一課程時,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折紙的項目游戲。紙通過對折、窩折等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變化,教師在授課時可以事先為小學生準備從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形狀的紙張,再將其分發給每位小學生。而后可以通過演示、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如,教師先正方形的紙對折,使其變聲三角形,然后進行提問,“同學們,大家開動腦筋,將自己手中的紙也折成三角形好不好?!苯處熗ㄟ^做游戲的方式進行授課,既能夠一改傳統板書文字的教學格局,還能夠在折紙的過程中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實現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使用小組化教學,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教學可以拆分為“教”和“學”兩部分,“教”即教師教導,“學”則是學生學習,這其中又包括了學習的方法、技巧等。傳統的教學格局多為教師講學生聽,這一模式雖然能夠使小學生掌握知識,但過程卻相對被動,且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化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即,教師將班級小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小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既能夠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更為科學、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例如,教師在教學“搭支架”這一課程時,可以將班級小學生分成前后四人的合作小組,讓其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安排小學生準備一定量的鉛筆、尺子,并在授課時先行進行搭建演示,使小學生掌握較為簡單的支架拼搭方式,然后再為各個小組布置一些較為簡單的任務。如,某小組的任務是“搭建支架,將三本書撐起來”、“使用現有工具,模擬三角鐵塔的支架結構”等等。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授課,使小學生在小組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有效點燃彼此學習熱情的同時,還能夠加速合作意識的培養,進而提升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利用拓展化教學,擴大科學學習范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頭腦智力尚未發育成熟,但其對于知識的需求量是極為龐大的,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及時進行延展講解,使小學生能夠掌握更為全面的科學知識。拓展化教學則是教師進行課外內容延展教導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教師將客觀存在的科學事物帶入到課堂上,使小學生在課外內容的探索中掌握書本教材里并未提及的知識,拓寬小學生知識學習渠道的同時,還能夠擴大科學知識的學習范圍,促進小學生的科學發散思維的塑造。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小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探索活動,借此來豐富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如,利用非教學時間組織小學生閱讀科學書籍,使小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理論性的科學知識。又如,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或其他設備,帶領小學生觀看科學相關的紀錄片、短片,使小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看到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科學現象。再如,帶領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讓其親自動手操作,借此來提升小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科學知識認知水平。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課外拓展,滿足小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的同時,還能夠更進一步塑造小學生的全面科學基礎,進而加速小學生綜合科學素養的培育。
總而言之,教師將多種富含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進行結合,以各種備受小學生喜愛的項目活動作為教學載體,既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對于當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有利于推動小學生科學成績的提升,進而為小學科學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光昆.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0,(16):52-53.
[2]焦雅軒.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探討[J].讀寫算,2020,(1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