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萍萍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的護理效果。方法:將2019 年8月~2020年10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0例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狀態相關指標變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后,兩組營養指標均所有改善,但腸內營養支持組的營養指標優于腸外組,腸內營養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腸外營養支持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營養護理中,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腸外營養支持,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神經內科;腸內營養;腸外營養;
神經內科重癥患者常伴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患者發生營養代謝障礙,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現急性低蛋白血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況 [1]。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兩種營養支持方法,其所具有的臨床效果也不同[2]。本次研究主要對神經內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的護理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 年8月~2020年10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0例重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腸外營養支持組和腸內營養支持組,每組各45例。腸外營養支持組45例,男性 22 例,女性23例;年齡21~75歲,平均(56.11±3.69)歲;體重指數13~24kg/m2,平均(16.21±0.37)kg/m2;腸內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齡22~76歲,平均(56.02±3.32)歲,體重指數13~24kg/m2,平均(16.16±0.52)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需進行營養支持患者;②臨床資料齊整患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②對腸內營養支持或腸外營養支持耐受性差患者。
1.2方法
兩組均針對原發疾病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1.2.1 腸外營養支持組,入院后,腸外營養組于發病42 h內開始給予腸外營養,輸液泵24 h持續泵入營養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初始少劑量,隨后適度增加。7 d后改為腸內營養,方法同腸內營養支持組。
1.2.2腸內營養支持組,腸內營養組于發病48h內開始給予腸內營養,經鼻飼管12h持續泵入腸內營養混懸液,有合并其他系統疾病者給予特殊配方腸內營養混懸液,如瑞代、瑞高、瑞能等。按25 kcaF(kg·d)計算每日所需能量,每3小時抽吸胃殘液1次,保證胃潴留量<150 mL。兩組均觀察14d。
1.4 觀察指標①營養指標變化情況:血清總蛋白(TP)、血清白蛋白(AIb)、血紅蛋白(HB)、BMI等營養狀態評估相關指標。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驗;兩組有效資料,以P<0.05認定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營養指標變化對比
護理后,腸內營養支持組的營養指標優于腸外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
腸內營養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腸外營養支持組(1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危急,患者在發病時可能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情況,這些均會增加營養風險[3]。腸外營養支持是在患者胃腸道功能不允許腸內營養支持的情況下,通過中心靜脈插管、周圍靜脈插管等途徑,進行腸外營養制劑供給,滿足患者營養需求[4],可減少食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但也會減弱胃腸道的吸收功能,且會增加患者呼吸和循環系統的負擔,使營養物質不能很好代謝,并引發各種并發癥。而腸內營養支持是在患者胃腸道功能允許情況下,通過鼻胃管、鼻腸管、空腸造口管等途徑,進行腸內營養制劑一次性輸注、間歇性重力滴注或連續輸注,滿足患者營養需求,可使食物對胃粘膜產生直接刺激,利于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復和維持,減少各種感染和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對患者臨床康復和預后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且能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的耐受性。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后,兩組營養指標均所有改善,但腸內營養支持組的營養指標優于腸外組,腸內營養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腸外營養支持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在神經內科重癥患者營養護理中,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腸外營養支持,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春,陳潔,華平,等.不同營養支持方式治療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的比較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8,13(11):587-588.
[2]劉芳,高嵐,王宇嬌,等.重癥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實踐與依據[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09):1166-1171.
[3]劉春,陳潔,華平,等.不同營養支持方式治療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的比較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8,13(11):587-588.
[4]王潤輝,苑玉存,王芳,等.早期腸內營養應用于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臨床觀察 [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7): 919 -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