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獻隆
萬里長江,從上海市崇明區奔騰入海。這里有287公里主海塘、178萬畝的濕地灘涂,被譽為上海的“后花園”。近年來,崇明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穩步推進灘涂生態修復及治理,還綠于民、還江于民,讓黨旗在崇明長江岸線高高飄揚。
初秋,站在崇明區綠華鎮新建港水閘南首遠眺,江水奔流、浪花朵朵,灘涂滿目皆翠。
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上海安華船廠廠區內隨處可見舊鋼板、廢鋼渣,船舶修理過程中洗鋼水間歇排入長江,廢水污染嚴重影響居民飲水安全。
為徹底解決周邊群眾眼里的這個“傷疤”,崇明區多部門聯動,對上海安華船廠的違法搭建棚舍進行拆除清理。
60多名黨員組成突擊隊,大家主動犧牲休息時間,參與整改工作。隊員們的衣服被汗水一遍遍打濕,透出了鹽漬,但他們熱情高漲,僅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拆除違法建筑2925平方米,恢復灘涂30余畝。
拆除清理剛一結束,崇明區就趁熱打鐵,開啟復原、復綠工作。黨員和群眾齊發動,手抬花卉苗木,肩扛鋤頭鐵锨,先后植樹2452株,將塵土飛揚、鋼花四濺的舊船廠變成了一片賞心悅目的綠色園區。
隨著長江干流岸線綜合整治的推進,一個個“傷疤”被精心“治療”修復。3個取締拆除項目、43個規范整治項目、14項生態敏感區項目甄別等整改工作全部按時完成。
“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這是團結沙區域附近居民曾經的口頭禪。
團結沙灘涂面積6500平方米左右。21世紀初,在灘涂開發的背景下,這塊區域用作砂石堆場,大部分地面被硬化,違法建筑達3321平方米,粗放的發展方式給生態帶來了很大壓力。
崇明區重拳治理,黨員突擊隊再次迎難而上。倪志斌、周建波是黨員突擊隊的成員,他們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連走路都要歪著身子,周建波更是剛剛做完治療手術,就投入到整治工作中。
在黨員突擊隊的不懈努力下,短短20天,團結沙區域內的違法建筑就被依法拆除。
隨后,崇明區立即啟動生態提升工程,進行整治覆綠及生態改造。如今,團結沙區域灘涂已經長出蘆葦等綠色植被,昔日不見蹤跡的小螃蟹又回來了。
附近居民對此感觸頗深:“經過整治,環境變好了,我們能享受到生活在長江邊的好時光,真舒服!”
2019年以來,崇明區灘涂收回24處、規范辦證2處,納入常態長效規范化管理。北部灘涂的退養和生態種青順利完成,剩余12處灘涂正在推進整改。
灘涂生態治理已成為崇明區水治理工作常態,一套組合拳有條不紊打出:深化融合黨建“葉脈工程”,構建“萬千百”工作體系,選聘民間志愿者11569名,建立村居河長制工作站287個、愛水護河宣傳點888個……

上海崇明花博園。圖:新華社
現在崇明的灘涂草木蔥蘢、白鷺翩飛,映照東流碧水,盡顯生態之美。如何以“好生態”催生“好經濟”?崇明區號召各級黨組織主動作為,加大扶持力度,想方設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黨員帶頭先行,給周邊老百姓“打樣”。在黨員的帶領下,周邊漁民紛紛“上岸”,轉型開起農家樂,主營崇明特有的清水魚蝦蟹等,深受游客歡迎。“捕”魚人成了“做”魚人,實實在在嘗到保護生態的甜頭。
趁著今年中國花博會在崇明召開的東風,有的群眾在區委的鼓勵下,依托灘涂生態環境優勢,開起了民宿。位于向化鎮的海月舍,離南面的江堤僅一步之遙,生意紅紅火火,每逢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華能等風力發電產業也在灘涂上做起文章,一個個大風車在崇明長江岸線上樹了起來。不光是風能,太陽能也迅速發展,漁光旅光伏發電正助力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豐富的潮汐能資源,也將是崇明未來的發展優勢。
如今,前往崇明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游客既可以賞“紅花”,又可以上大堤看“綠色”灘涂濕地,崇明儼然成為令人向往的“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