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秀
(貴州省鎮寧縣鎮寧民族中學,貴州 鎮寧 56120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教學手段,主要是為了推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團隊的合作,可以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激發,最終使學生之間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提升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可以使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的應用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明確且系統地總結合作學習理論,并高效地應用合作學習策略,是廣大教師重點研究的一個課題。

合作學習教學組織是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突破。教師需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從而形成積極主動,事半功倍的良好學習態度。課堂教學氛圍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通過交流合作,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合作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里,積極探索,廣拓思維。因此,合作學習教學組織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使學習的知識更加扎實。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逐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師開展合作教學的主要目的。衡量一個人的競爭能力主要以自我學習能力為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時要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重要原則,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分組時,教師首先需要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其次,在劃分小組時需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切不可隨意劃分,以保證學生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此外,研究證實,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4~6 人為最佳。這樣的小組人數劃分,可以確保學生充分參與到討論中來,同時還方便教師調控課堂秩序。小組劃分完成后,組內可以選出一個小組長,使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以閱讀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轉變以往學生一人閱讀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其更好地進行閱讀積累和閱讀分享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確定合作小組后,為了方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還應對學生的座位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如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8 個小組,可以讓每個小組坐在前后兩排位置,每排3~4 人,這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兩兩相坐,充分進行語言及動作的交流。同時,組與組之間留出了通道,這樣小組之間不會相互影響,并且方便教師走下講臺,四處巡視。這樣的座位安排,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要想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為學生精心設計合作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思考、相互探究,進而突破學習重難點。結合多年的執教經驗,筆者認為,教師設計的合作探究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難點知識入手,設計合作學習問題。教學難點即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點。以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課程教學難點,教師多采用重復講解的方式。但是大量的研究證實,教學難點不會因為教師的重復講解而得到有效突破。而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從難點入手,為學生設計學習問題,讓學生調動自身的智慧,自主嘗試合作突破學習難點。以《勸學》這節課教學為例,對文言文虛詞“而”的理解,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合作學習問題:“將文章中出現的‘而’字進行歸類分析。”這樣從難點知識入手設計的合作學習問題,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學習難題。
第二,從重點知識入手,設計合作學習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而這些重點知識都是學生必須掌握和了解的,同時也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從重點知識入手,為學生設計合作探討問題,從而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掌握課程知識重點內容。以《一碗清湯蕎麥面》這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找出母子三人四次吃蕎麥面的不同,并統計到表格中。”這一問題的設計,緊扣本節課的核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人物的變化和特征,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的過程中,理解文章人性溫暖的內涵主題。
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思考、交流、共享作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學習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課堂的主動參與度,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主動思考,進而獲得課本內深入的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但可以得到推動發展,教師的語文教學任務也可以高效完成。在合作學習的策略下,思考、交流、共享模式的主要方法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全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出來,達到共享學習策略的效果,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除將學生合理分組和給學生布置討論問題外,教師還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討論,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空間;同時在學生討論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有序、充分地討論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了解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進度,善于發現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優缺點,并于課堂的最后給學生提出意見,以幫助其日后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如發現學生的合作學習發生偏差,或者出現借合作學習“開小差”的現象,教師應及時糾正指出,將學生及時帶回正常的合作學習軌道。比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筆者應用了有趣的方法,以擊鼓傳花的方式組織學生發言,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其鼓勵。如此一來,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會主動參與討論,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教師可以以語文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為依據科學擬定學習任務,引導小組長為每位成員科學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能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要承擔何種職責,避免小組成員在學習上存在較大的矛盾沖突,同時也能避免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孤軍奮戰”。比如,部分小組在匯報學習成果時,基本上只有一個人的學習成果,很少有集體學習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沒有合理分工合作學習任務有很大的關聯。以教學《鴻門宴》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創編情景劇時,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項羽、張良、劉邦等角色,以情景劇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人物角色的理解,保證學生能在合作學習中各盡其職,實現預期的合作學習目標。
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因此,教師要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客觀地評價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比如,學生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時需要在評價的過程中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以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文章為例,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后,教師要總結學生還未發現的論點,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但是部分學生在總結時總結能力與表達能力不強。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先說一說他本次發言的優點,之后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樂于接受并改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不應只有教師對學生自上而下的評價,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環節中,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學生進步與成長。如在學生自評環節中,主要的評價內容是學生個人的經驗和教訓,以及此次合作為自身帶來的收獲。通過自評,學生對自身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不斷地調整和優化學習方法。互評主要是指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通過互相糾正、互相補充,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體,傳統的教育模式很難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單獨學習與合作學習相比,后者學習效果更佳,且團隊合作更有意義。語文學科的知識點較多,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團隊合作學習效果相對較為理想。因此,教師要意識到合作學習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應合理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