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宏
(廣東省鶴山市第二中學 廣東江門 529727)
自從地理成為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就越來越受到重視。地理是中學生了解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持續發展理念的必修課[1]。但是面對地理基礎非常薄弱的農村學生,且剛好面臨2021年廣東新一輪高考改革,作為農村高中地理教師該如何教學?本文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面對農村學生該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校是市直屬完全中學,坐落在鶴山市舊縣城鶴城鎮(鶴山市唯一一所地處農村的高中學校)。學校現有35個班(初中19個班,高中16個班),學生近2000人;但是由于市區三所高中(一中,鶴華,紀元)不斷的擴招,使得本校高中學生基礎不斷下降,學生入學成績位列鶴山6000名初中畢業生中的2500-3000名之間,屬于鶴山市高中階段最后一批招生。恰好2018屆學生又在2021高考中面臨新一輪高考改革,且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且地理基礎較低,所以造成高一期末選科時學生素質嚴重失調,往往最后選了地理的學生都是最后沒得選擇被迫選了地理這門科目。而選歷史類學生中女生占了大多數,在高二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中歷史類學生中地理學科的平均分在各科中幾乎是最低的,這種情況給作為地理老師的筆者帶來很大壓力,發現了許多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學生普遍反映他們不愿學地理的原因是在于地理課沒有將知識與趣味很好地結合,學習起來枯燥無味。另外筆者通過訪談調查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2020年5月,筆者在高二(3)班(歷史類選地理)面向全班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并與學生代表進行了討論。學生反映了以下意見:
1.給他們的思考時間較少;
2.板書不清,板畫不規則;
3.講課速度和上課節奏太快,記不住筆記;
4.怕老師,怕提問;
5.教師講課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
6.教師重視知識講解,但指導較少。
地理課作為一門初中必設科目,由于諸多因素,一直未被加以重視。學生不愛聽,老師不愛上,種種問題始終困擾著地理教學工作者。鑒于此,應該改進地理教學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明確了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才能確定學生達到這些“知識與能力”目標的“過程與方法”[2]。“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是需要強調、反復、鞏固、訓練的。目前在地理教學中,許多老師不注意課堂小結,沒有把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提綱挈領”抓出來也是普遍現象,有的板書太多,有的板書沒有邏輯順序,連章、節、目也沒有。
每個學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工具,如數學是計算,物理是實驗,化學是試劑,生物是解剖,地理的學習工具就是地圖。地圖是具有詞語和形象雙重信息的載體,特別有利于提高左右半腦的協同思維能力,而地理的“核心知識、核心能力”都可以在學地圖、讀題圖、用地圖的過程中得到強調、反復、鞏固、訓練。實際上,考核學生掌握“核心知識、核心能力”程度的主要方式也是讀圖。
不容否認,地理教材中的許多數據、事實、材料是滯后于現實生活的。所以地理教師的教學比較吃力,因為自己要找新鮮材料,要對教材進行補充。高中學生不小了,許多地理事實他們已經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但是“核心知識、核心能力”還沒有形成,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引入生活中的地理,不能照本宣科。
首先,養成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好習慣。有必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于課本中,也存在于地圖中。其次,要掌握正確的看圖方法。要注意看圖的順序。先看圖紙的標題、圖例、比例和方向,了解圖紙的主要內容和范圍,再觀察圖紙的具體內容,仔細全面觀察,不要錯過任何信息。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閱讀這本書的內容,閱讀教材,首先要理解和領會書中所學的內容。
讀出知識網絡,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地理環境系統的要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比如南極大陸有珍稀的動植物物種,極端的晝夜,還有美麗的極光等,如下圖。
學會梳理知識。地理教材的特點是知識面廣,信息量大,但描述同一類型知識的角度和方法卻非常相似和規律,如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氣候特征,見下圖。
構成地理環境的要素相互關聯,互為因果。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就是中國的西北地區。
很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但不容易記”。的確,教材中有很多地名、數據、產品,記起來不容易。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2.喚起感官,增強記憶。盡可能多的讀、想、說、做,并把它們結合起來,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3.恰當的聯想和有趣的記憶。除了重復記憶和感官記憶,學生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聯想和理解來增強記憶[3]。
4.把握聯系,理解記憶。只要我們理解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并熟悉掌握,即使知識很復雜,我們也會牢記于心。
5.把握異同,對比記憶,把握地理事物的異同也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
其實我們學校很多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他們只是帶著興趣學習。教師如果不及時拉響警報,采取補救措施,偏科現象無法改變,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偏科學生將處于劣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有意識地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給予指導,并參與集體備課和聽課,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改進教學,以更好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