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是一種大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這兩種類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全球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第五位,并且目前臨床上病理發現,直腸癌中腺癌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1]。在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要高于結腸癌,并且直腸癌在我國更為常見,并且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有明顯的上升趨勢,應該引起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視[2,3]。在本次實驗中,通過將扶正固本湯用于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患者的治療中,評價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 年1 月~2015 年11 月在本院就診的50 例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實驗組中,男13 例,女12 例;年齡45~68 歲,平均年齡(58.34±5.25)歲;病變部位:結腸16 例,直腸9 例;病理分期:Ⅲ期15 例,Ⅳ期10 例。對照組中,男11 例,女14 例;年齡45~70 歲,平均年齡(59.62±6.49)歲;病變部位:結腸11 例,直腸14 例;病理分期:Ⅲ期16 例,Ⅳ期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經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為原發性結直腸癌,并且合并肝轉移,并且所有患者的臨床分期為Ⅲ~Ⅳ期。②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與本次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合并心、腦、肺、腎等其他系統的嚴重疾病。②患者患有嚴重的心理性疾病。③患者醫從性較差。④患者對試驗所采用的藥物過敏,無法使用試驗所需藥物進行治療。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術后僅接受常規化療。首次化療的時間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的15~21 d。使用FOLFOX 方案,具體為,第1 天:奧沙利鉑135 mg/m2,i.v.gtt.,3 h;亞葉酸鈣 200 mg/m2,i.v.gtt.;5-氟尿嘧啶350 mg/m2,i.v.gtt.。第2~5 天:僅接受亞葉酸鈣和5-氟尿嘧啶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接受6 個療程的化療[4]。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扶正固本湯。主要由炙黃芪100 g、炒白術30 g、茯苓20 g、炙甘草10 g、人參10 g、豬苓15 g、靈芝20 g、陳皮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蓮20 g、全蝎10 g、蜈蚣2 條、水紅花子10 g、山藥30 g、莪術15 g、壁虎10 g、桃仁15 g 等構成。該湯劑由本院中藥房煎制,在患者接受化療的過程中持續服用,直至患者接受完手術治療后1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水平 于化療前以及化療6 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的靜脈血并做流式細胞檢查,比較患者的T 細胞(CD3、CD4、CD8、CD4/CD8)和NK 細胞活性。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化療完成情況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第1、2、3、4、5、6 個療程的化療完成度。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 隨訪5 年,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化療前,兩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6 個月后,實驗組患者的CD3、CD4、CD4/CD8、NK 水平高于對照組,CD8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化療6 個月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的化療完成情況比較 實驗組第1、2、3、4、5、6 個療程的完成度分別為100.0%、100.0%、96.0%、84.0%、80.0%、72.0%。對照組第1、2、3、4、5、6 個療程的完成度分別為100.0%、84.0%、76.0%、68.0%、64.0%、56.0%。實驗組第2、3 個療程的完成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第1、4、5、6 個療程的完成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化療完成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1 年生存24 例(96.0%)、2 年生存22 例(88.0%)、3年生存20例(80.0%)、4年生存18例(72.0%)、5年生存15例(60.0%)。對照組患者中,1年生存23例(92.0%)、2年生存20例(80.0%)、3年生存17例(68.0%)、4年生存15例(60.0%)、5年生存8例(32.0%)。實驗組患者的5 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453,P=0.0471<0.05);兩組患者的1、2、3、4 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546、0.5952、0.9356、0.8021,P=0.5515、0.4404、0.3334、0.3705>0.05)。
目前,臨床上對于結直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仍然是手術治療,術后輔助化療,降低患者結直腸癌的復發和轉移,提高患者的愈后及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對患者生活的影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6]。有時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患者提供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降低患者的腫瘤分期后再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化療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負擔,化療藥物在殺害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無差別的殺傷正常的組織和細胞,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腦血管、消化道、神經系統,甚至還會影響患者的免疫力。目前,如何降低患者在化療時的毒副作用是研究的熱點內容,而扶正固本湯是目前中醫提出的有效降低化療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通過給予患者扶正固本湯,可以有效的保護患者的胃腸道功能,降低化療藥物對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抑制,這是目前已知的減少化療藥物對機體損害的有效方法[7,8]。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化療6 個月后,實驗組患者的CD3、CD4、CD4/CD8、NK 水平高于對照組,CD8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扶正固本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實驗組第2、3 個療程的完成度分別為100.0%、96.0%,高于對照組的84.0%、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者的5 年生存率為60.0%,高于對照組的3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服用扶正固本湯的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和生存率均較優。
綜上所述,扶正固本湯對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