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問是教師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行為,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本文以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4 “Save the trees ”的教學為例,通過創設主線性、關聯性、融合性的問題,闡述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進行提問的策略與實施,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升華單元整體的主題意義,實現語言學習的遷移運用,落實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提問
【作者簡介】劉曉玲,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街紫蘭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花都區2020年度教師教研課題“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策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應用研究”(課題批準編號:HDJSJY20200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與發展。 隨著課改的深入和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體現學科育人價值,整體把握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成為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的基本共識。
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重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學生學習淺表化、核心素養培養割裂化的問題普遍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師提問時未能遵循學生的思維認知規律,提出的問題相對孤立,問題缺乏序列性和連貫性。二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更多關注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綜合品質和情感態度的培養,割裂了知識與能力、能力與素養之間的融合發展。如何將以主題意義引領的課堂提問與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機整合,成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二、單元整體教學提問的實施意義
提問是一種可演示、可操作、可評價的課堂教學技能。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梳理和理解文本內容,感知和運用文本語言,分析、推斷、綜合、評判作者的觀點等。單元主題意義是問題設計的靈魂,問題是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的載體,深度學習是單元整體設問的歸宿。
首先,根據單元整體所呈現的多模態語篇,初步判斷每個文本主要內容并確定主線,把握探究主題意義的大致方向及單元整體教學的走向和本單元培養核心素養的大致目標,這是單元主題意義學習的落腳點。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提問能打破碎片化、過于注重不同板塊各自的語言點以及內容結構等層面的傳統提問模式,能幫助學生將單元新舊知識串聯起來,促進學生以主題為核心主動建構連貫、完整的知識體系,從整體上掌握單元的核心內容和關鍵點,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單元整體教學提問能促進學生在單元主題意義的引領下,把知識學習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進行有機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主題意義探究滲透情感價值觀教育,引領學生深度挖掘語言形式背后的內涵,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從而融合發展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
三、單元整體教學提問的策略
1.預設主線問題,聚焦生成課堂。主線問題是貫穿單元整體的思維主線,能幫助學生凝聚注意力,抓住單元的主題,并形成總體印象。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拘泥于預設,反而忽略了生成的重要性。忽略了預設的課堂提問可以說就失去了提問的靈魂,使得課堂變得懶散無趣;而忽略了生成的課堂提問使得教師精心的預設失去了原本會散發出的精彩。因此,如果教師重視這樣一些課堂教學生成現象,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深化、認知更為全面、體驗更為深刻,也有助于教師拓寬教學思路。
2.創設關聯融合問題,挖掘主題內涵。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也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方法。在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設計聚焦主題、融合發展、前后關聯的問題,不但能引導學生關注主題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的問題時,幫助學生挖掘主題的內涵,把前后關聯的知識結構進行有機串聯,更能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的融合發展。
3.合理利用等待,提升應答水平。合理利用等待時間,能夠給學生充足的表達與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生思考的邏輯縝密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進行反思和參與。合理運用等待時間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點,提問的水平、類型,以及學生的己有認知結構與反應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留有等待時間,讓其有充足而不過于富余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以改善學生回答的數量和質量,提高課堂互動的效率。
四、單元整體教學提問的實施
在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設計既聚焦主題、融合發展,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呢?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都以單元為構架,以話題為主線。每個單元集中討論一個話題,單元內容都圍繞該話題展開。每個單元主要包括Reading、Listening、 Grammar、 Speaking、 Writing、 More practice等六大板塊。下面以七年級下冊Unit 4 “Save the trees”為例,闡述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聚焦主題意義進行設問。
1.聚焦單元主題,設計主線問題。新課程指出,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單元主題是教學的精神統領,是所有問題設計的依據。主線問題是幫助學生逐步進入最近發展區,把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串聯起來,實現單元整體性教學的目標。Unit 4以“保護樹木”為話題,以樹木對人類的貢獻為主線。因此,依據教學內容及學情,設置了以下主要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能夠:
①通過學習一段學生和科學家之間關于樹木的訪談,聽一段介紹松樹的廣播節目,了解亞馬遜雨林的概況,加深了解樹木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②能借助思維導圖,談論樹木的重要性。
③能通過觀看視頻和篇章閱讀,談論濫砍濫伐樹木所帶來的危害。
④能夠根據圖片和提示,簡單描述植樹節當天的活動與過程。
⑤能以小組活動形式,搜集素材并制定一份“綠色行動”方案,為廣州的環保出謀劃策。
依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單元整體設問的原則,設計了下列主線問題:
①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rees?
②Why are trees so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③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aren't any trees in the world?
④What do people do on Tree Planting Day?
⑤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protect Guangzhou environment?
其中,主線問題①是基于語篇的細節性問題,對應教學目標①,感知單元的主題意義。主線問題②、③是辨論性問題,對應目標②、③,旨在深化單元的主題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主線問題④、⑤是超越語篇的實踐性問題,對應教學目標④、⑤,旨在升華單元的主題意義,發展學生的文化品格。
2.圍繞主題劃分板塊,創設關聯性問題。在設計單元整體性主線問題后,教師應從單元整體全局出發,認真研究各板塊之間的契合點,創設具有關聯性的問題鏈,把各板塊的知識貫穿起來。這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訓練隨著主題探究的深入而加強,從記憶、理解,到應用、分析,再到評價和創造。基于以上教學理念及教學策略的分析,從單元整體出發,將單元文本加以整合,基于文本,改編文本,設計了如下六個板塊:第一課時“Trees in our daily lives”,第二課時“Pine trees”,第三課時“The Amazon rainforest”,第四課時“Trees are in danger”,第五課時“Tree Planting Day”,第六課時“Green life, better life”。筆者根據六個板塊的內容設計了下列關聯性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
① What topic is the passage related to?
② What structures are used in the passage?
③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in the passage?
④ What's your opinion?
關聯性問題為各板塊之間編織了連接內在關聯知識的紐帶。問題①旨在引導學生明確各板塊之間相關聯的主題。問題②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構建思維導圖,分析推理信息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問題③和④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過渡到表達自己的觀點,問學生在前后關聯的問題中層層深入地理解單元的主題。
3.融于主題情景,創設融合性問題。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說:“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話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 由此可見,情境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Save the trees”為例,圍繞單元主題和主線問題,可以創設以下幾個主題情景和相對應的融合性問題:
Passage One :先通過學生熟悉的“光頭強和熊”的動畫故事輕松引入本節課的話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If you are bears, try to ask Logger Vick not to cut down the trees and tell him the importance of trees”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Passage Two:通過很多國家都在呼吁植樹這個社會熱點問題,指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護綠措施,從而引出問題“In China, people begin a nationwide tree-planting programme called ‘the Great Green Wall. Tree Planting Day is coming.?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What can you do to help? ”。
Passage Three :通過策劃組織一次“綠色行動”來改善有花城之稱的廣州環境來導入話題“Guangzhou is famous as a flower city. Do you live a green life? How do you build a green home together? ”。
五、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的問題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學生感知所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學會多角度、拓展性地思考問題。主題意義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提問能幫助學生系統掌握單元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促進核心素養四個維度的融合發展,落實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何云霞.建構單元整體教學,提升英語學習效率[J].新課程學習, 2012(2):43.
[3]葉秀秀.問題設計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1):27-28.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