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十三五”期間,我國各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殘疾人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介紹,“十三五”期間,殘疾人康復條件明顯改善,國家制定了殘疾兒童康復專項救助制度,96.7 萬人次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殘疾人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各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5.8 萬名殘疾學生進入高等院校就讀,每年1 萬殘疾人進入大學讀書,殘疾人發展權得到更好實現。
為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教育部制定并實施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朱東斌在會上介紹,推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普及水平實現了較大發展。“十三五”期間,特殊教育在校生由2015年的44 萬人增加到2020 年88 萬人,翻了一番。二是教師隊伍建設實現較大突破。招收特教專業的高校增加至80所,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穩步增長,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由2015 年的5.03 萬名增加到2020 年的6.62 萬名,增長31.6%。三是投入保障實現較大增長。中央將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到6000 元,普通學校小學為650 元,初中為850元,特教的專項補助經費提高到4.1 億元,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實現了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12 年免費教育。四是教育質量實現了較大提升。2020 年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由2015 年的23.9 萬名增加到2020 年的43.9 萬名,增長83.6%。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占殘疾學生總數持續保持在50%左右。
“十四五”時期,我國重點要健全包括殘疾人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無障礙等在內的關愛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志愿服務和服務產業,建設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康復大學。 據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