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摘 要:新課改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求初中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還要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際操作,以增強初中生的整體素養(yǎng)。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激勵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初中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信息技術資源,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激勵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激勵教學法;課堂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43
《中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要求:發(fā)展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信息處理的觀念,設計創(chuàng)新型教育目標,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將激勵教學法引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改變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有利于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zhì)。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落實新課改精神,以學生發(fā)展為原則,實現(xiàn)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和學習工具的雙重價值。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生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
初中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考上一所好高中不僅是家長的希望,也是教師的期盼。因此,學生將精力全部放到了中考科目的學習上,對于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價值和作用。上課時,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的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有的學生左顧右盼,還有的學生表面上看是在聽課,其實教師講的內(nèi)容根本沒有聽進去,這就造成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陷入僵局。有些初中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上網(wǎng),自己已經(jīng)會上網(wǎng)了,所以就沒必要學了,這也對信息技術教學造成影響。
(二)教學觀念落后且教學手段單一
在一些學校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是由老教師擔任,這部分教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但是對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較慢,不善于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他們?nèi)匀谎赜脗鹘y(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必須要聽從教師的安排,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使初中生感到厭煩。還有的信息技術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沒有照顧到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感受,經(jīng)常是“一刀切”,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從而產(chǎn)生兩極分化,不利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深入開展。
(三)教學內(nèi)容缺乏實踐性和應用性
很多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總是給學生設計一系列的理論知識課件,讓學生聽得頭昏腦漲,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師在講理論知識時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日常生活,使得初中生不會運用信息技術,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些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認為如果組織實踐活動,很可能會使課堂陷入混亂狀態(tài),難于管理,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干脆不組織實踐活動。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只有讓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不僅不會影響課堂秩序,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得到優(yōu)化。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激勵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想激勵學生認真聽講,努力學習,必須要調(diào)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俗話說:學貴有疑。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前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可以預設幾個典型的問題,讓學生一邊預習新知識,一邊思考如何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當學生成功解決問題后,他們會感到十分開心。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來提高學生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有助于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有新意的問題要給予肯定,讓初中生可以盡情施展才華,活躍思維,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后復習時也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拓展性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合作探究,解答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實現(xiàn)教學的延伸。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不喜歡上理論課,喜歡上操作課。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借助實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進步。
(二)優(yōu)化教學語言,激勵學生參與度
教師的教學語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好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激勵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還會帶來新的學習體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是一門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學科,其中有很多的專業(yè)術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要簡化課堂教學語言,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句子或生澀的詞匯,多用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便于初中生理解和掌握,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信息技術教師在講課時要合理控制語速,根據(jù)教學需要,該輕就輕,該重就重,該快就快,該慢就慢,使自己的聲音更具魅力,讓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回味無窮,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收獲到知識和樂趣。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的運用,無論學生的課堂發(fā)言是否全面、正確,教師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是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含糊其詞,越具體越好,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受到表揚,哪里做得還不夠好,激勵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明確的目標。
(三)運用競爭機制,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力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爭強好勝的心理十分強烈,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初中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如果學習目標定得太低,學生輕而易舉就可以達成目標,學生的思維強度較弱,很難產(chǎn)生競爭的激勵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任務設置的難度,設計具有梯度的探究內(nèi)容,吸引初中生去挑戰(zhàn),在競爭中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為了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入一些電腦小游戲,通過游戲的競爭方式,激發(fā)初中生的學習斗志,讓學生在玩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搭配分組,在小組間舉行對抗賽。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構思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間相互討論、協(xié)作學習,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如此,學生在合作中進步,轉變學習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認識和解決信息技術問題,使得每個學生的能力在競爭中都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