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治中
摘 要: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由于文言文已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因此初中生對其較為陌生。但文言文閱讀作為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是不能被舍棄的,也是有重要教學意義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對日常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文章以現階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為出發點,對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能夠實行的改進策略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問題;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44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課本的教學內容編排中,文言文課程的教學編排較為合理。在七年級上冊到八年級上冊的文言文課程編排中,相關教育教學研究者考慮到該年齡段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故而所選的課文內容較為簡單,較為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從八年級下冊開始,課本中的文言文內容的選擇與編排,在深度上與上個年段的教材內容呈遞進關系,內容相對來說更有深度,也更加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對有關教學問題與策略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一、進行語言環境的塑造
如果學生想要進行文言文閱讀的學習,首先必須要掌握文言文的語法規律。然而文言文的語法規律太過煩瑣,而且與現代文的用法相去甚遠,因此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難免會感覺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在進行相關語法規律學習時不會感到太過困難,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語境的構造。如果學生在熟悉與理解文言文語法規律的過程中,一直處于文言文的使用環境中,那么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接受文言文的語法使用規律,逐漸培養出文言文閱讀的語感,這樣一來,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就不會感到文言文學習較為困難。
對于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初中生而言,古代文言文的語法規律與現代漢語有較大的不同,因此想要讓學生在語法層面完全掌握文言文的用法規律是很困難的。因此,學生倘若想要全面掌握文言文的相關語法,除了要理解相關語法的使用規則之外,還需要通過背誦的方式來對一些排除在語法使用規則之外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從這里可以看出,如果完全從類似第二語言學習的角度來進行文言文的學習,是很有難度的。如果能夠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學環境構建中搭建起一個諸如“類習得”的語言交流環境,而且教師能夠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進行良好的文言文使用語言環境氛圍的營造,那么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學習的難度就能夠明顯地降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學習時,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進行文言文語言使用環境的構造。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程開始前,使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在文言文的語言環境塑造過程中,更加深入地掌握文言文的語法規律。
二、引導學生進行文化背景的理解
許多文言文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創作背景與創作時代,對于現代初中生而言,想要較為深入地理解有關文言文作品的文化背景需要耗費較大的精力。許多文言文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由于其面對的讀者是同時期的人,因此使用有關典故時并不需要考慮到典故理解的難度。因為相關典故或是相關作品的創作背景是當時閱讀對象應當具有的語用預設,因此相關文言文作品在創作完成之后,大家爭相閱讀、傳誦,閱讀者并不存在閱讀障礙。但現代人的語言使用方式以及生活背景、習慣都與古人有較大的出入,這就使得現代人在閱讀相關文言文作品時,難免會由于無法深入其文化背景當中而產生閱讀困難的情況。倘若這種情況無法得到解決,那么初中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時,便會感覺到閱讀障礙的存在。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言文作品創作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師可以在進行文言文課程教學之前,先對課文中出現的典故進行解釋,讓學生對相應典故所蘊含的實際含義以及由來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相應的課程教學,學生便不會感覺難以理解,學起來也不會感覺吃力。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更加豐富的文言文閱讀修養,能夠進行更加有深度的文言文作品閱讀,教師還可以嘗試專門進行相關典故的教學,讓學生對文言文作品中經常用到的典故進行學習與了解,這樣一來,哪怕學生在脫離教師的指導的情況下進行相應的文言文閱讀理解,也不會由于對相關典故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不了解,而無法進行相應的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將一些歷史小故事與文言文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聯系,讓學生在進行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動地將其帶入創作環境當中,這樣,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的難度也能夠有所降低。這對于學生文言文閱讀學習質量的提升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文言文篇目是古人對自己生活或經歷的記錄,在傳統的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無法通過真實可感的歷史文化體驗來進行相關文言文閱讀的學習。而由于文言文作品本身的創作背景以及創作內容與現代生活以及語言使用方式有較大的隔閡,因此,初中生進行文言文作品的閱讀時難免會感覺到文言文作品太過枯燥、乏味。學生無法在文言文的閱讀中體會到閱讀的興趣,也無法深入到相關故事情節中去感悟人物的形象與人物的性格,那么日常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十分無趣的。倘若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去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那么很容易對文言文閱讀喪失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海量的網絡資源搜索來呈現與文言文作品創作歷史相關的視頻、音頻,讓原本較為抽象的文言文作品變得生動可感。這樣一來,除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之外,文言文閱讀學習的質量也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通過現代化教育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師能夠使原本較為陌生化的文言文作品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所拉近,學生就不會再感覺進行文言文學習較為困難,而會逐步體味到閱讀文言文作品的趣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文言文來進行小故事的編纂,并且將其做成小視頻來在班級中進行播放。實際上,想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可以嘗試讓學生使用文言文來進行創作,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文言文語感的提升以及常用語法規則的掌握。如此這般,不僅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會得到激發,而且文言文閱讀能力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