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揚州市《文昌花園社區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杏芝
(揚州市廣陵區地方志辦公室,江蘇揚州 225002)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也是黨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城市社區志是國家規劃的省市縣三級綜合志書以外的新志種,編修社區志,對于社區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參考意義。
2021年6月,由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廣陵書社出版的《文昌花園社區志》(簡稱《文昌志》),是揚州市編纂出版的第一部城市社區志。該志主體14章,86萬字,記述了一個揚州城市大型拆遷安置社區20年的發展史、奮斗史、創業史和成就史,彰顯社區治理創建者、勞動者、管理者的奉獻精神,總結了社區工作接地氣、貼實際、可復制的鮮活經驗,是一部較為成功的城市社區志,不但可在社區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也為如何編好社區志進行了探索。
該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有四點。
第一,記述了揚州市最大的一個拆遷安置區。文昌花園社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0多人。這個安置區是揚州市城市化進程中最早興建的小區之一,是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體現了農民向城市集中、居民向社區集中的發展趨勢。該拆遷安置區集中安置了4200多戶拆遷家庭,小區面對的是失地農民多、失業人員多、殘疾人多、困難戶多難以管理的“四多”情況。經過治理后變為全國文明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民族法治社區建設示范區。可以說是走在全國社區管理前列的社區之一。拆遷安置彰顯了文昌花園社區的時代特色和地情特色,也彰顯了它與一般社區不同的個性。
第二,記述了在全國有影響的“兩名”社區。名社區、名人名事是這部志書的記述主體。首先是名社區,該志“概述”寫到,文昌花園社區自建立以來,先后獲得全國榮譽稱號5項,獲得省級榮譽稱號2項。在全志記述中,充分展示了這些榮譽獲得背后的艱辛和感人事跡,以及社區居民為此所做出的付出和奉獻。其次是名人名事。該社區以鄭翔為首形成了一個名人群體,各種類型的名人都有。僅鄭翔獲得的全國榮譽就有全國黨務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6項,省級2項,還被選為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文昌志》記述的內容,充分展示了名社區、名人的奮斗史和他們的付出史,彰顯了在創造社區輝煌業績中,人的因素第一的唯物主義史觀,再次證明了有什么樣的人就可以做出什么樣的事的真理。
文昌花苑社區居民在第十一屆江蘇書展上表演
第三,記述了文昌花園社區獨特的治理模式。這個治理模式體現在“鄭翔工作法”中。這個工作法的靈魂就是“四共”,即共建、共管、共享、共識。“共建”,是指把社區境內的一切單位、一切人員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最大限度的利用社區境內可以利用的資源,共同參與,建設美麗家園;“共管”,是指社區境內單位和人員,都關心社區管理,人人參與管理。社區孕育發展的各種類型社會組織,為社區內所有人員提供了參與服務的平臺,提供了志愿服務平臺,讓每個人盡智盡力盡才,從服務中體現自身的價值,體現人的價值。共管體現了社區成員單位、每個社區人,都有參與管理的權力、義務、責任和機會;“共享”,是指社區共建共管的成果,由參與的單位和個人共享,社區的一切服務都是為民、惠民的舉措,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觀;“共識”,是指社區居民和駐地單位,形成一個共同的價值判斷標準,這就是“老百姓說好才是真好”的判斷標準。這不僅是社區管理者的承諾,也是社區居民和駐地單位對社區管理者價值檢驗衡量的尺子。《文昌志》記述的鄭翔工作法,充分體現了這“四共”的理念和精神。這“四共”的理念和精神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社區治理和建設的要求,它體現了習總書記對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理念與戰略舉措。
第四,突出記述了在社區工作中黨建引領這一成功的范本。《文昌志》記述內容,除了全志各章體現黨的領導和引領作用外,還單設一章“社區黨建”,專記黨建引領的做法和作用。這符合社區地情特色,符合時代特色。這一章記述了黨委工作“四個堅持”,即堅持黨員先進力量、堅持民主體驗地位、堅持服務根本宗旨、堅持各項文明建設主線,發揮黨建工作核心作用。記述了黨委實施“三聯”舉措,開展“三帶”活動,建立社區大黨委,構建共駐黨建、共治共享區域化黨建新格局。這樣的創新舉措很多,在黨建工作中,處處充滿創新,事事顯示創新,創新成了黨建工作的靈魂,黨建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也由創新而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一個街道社區工作時,強調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他指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要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把基層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文昌花園社區建立的大黨委,把黨組織延伸到駐地單位,在文昌花園黨委下所建立的各個類型特色黨支部、專業黨支部,更把黨的力量、黨的觸角延伸到方方面面,一個不漏地將黨員組織起來,作用發揮出來,這正符合習總書記所提到的要求。這是一個非常明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特色。
1.“三新觀念”的引領
“三新”即指新志種、新地情、新模式。
社區志編寫是方志編修延伸而出現的一個新志種。社區志框架結構如何設計,這是一個新的問題,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文昌花園社區地情不僅與區情、鄉情、鎮情和街道地情有所不同,而且也和一般社區地情有所區別。編纂《文昌志》,記載的是一種新的地情。方志的體例形式是為記載地情服務的。既然文昌花園社區的地情有所特殊,那么,編纂《文昌志》所采用的體例形式,也必然與一般志書和一般社區志所采用的體例形式有所區別。
《文昌志》的編者,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和考慮,以“三新”觀念為引領,謀篇布局,設計出新的框架。
2.“三定”原則的模式
《文昌志》的志體形式,基本上是一種通志、地域志、綜合志,但也不完全照通志、綜合志的要求做,而是在綜合志要求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變通,這是從文昌花園社區地情實際出發靈活運用的。
傳統綜合志,遵循一般的分類原則,在正文內容第一個層次上,往往分為自然部類、基礎設施部類、政治部類、經濟部類、文化部類、社會部類、人物部類七個板塊。區志、鄉鎮街道志基本上是按這七大板塊分類的。但社區是城市區最基層的社會單位,區和街道境域有的事物,在社區境域不一定有;而在區和街道不顯眼的事物,或地位一般的事物,在社區則有份量,有的還存在大量的突出事務。比如社區治理、為民服務就是如此。在文昌花園社區,還有獨特的事物,如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各種社會組織、在全國獲得的榮譽和影響,一般的社區少有,或者不如文昌花園社區那么突出。
《文昌志》的結構在志體部分設為14章。第一章社區概覽,包含了自然部類和基礎設施部類的相關事物,將這兩大類內容整合為一章,這是基于社區特殊地情考慮的。第二章社區黨建、第四章群團·社會組織、第十章精神文明建設,這3章基本上可以歸為政治部類。第三章社區治理、第五章鄭翔工作法、第六章平安社區、第七章環境建設、第八章民生保障、第九章養老·助殘,這6章基本是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的內容,可以歸為社區治理新板塊,也可稱為社區治理新部類。第十一章文教體衛、第十二章疫情防控、第十三章藝文·書畫,這3章可以歸為文化部類。第十四章為人物部類。
基于以上歸類,該志的主體結構分為自然、政治、社區治理、文化、人物五大部類。這樣少了一個基礎設施部類,少了一個經濟部類,還少了一個社會生活部類,新設了一個社區治理部類。這樣的結構設計和安排,基本上符合文昌花園社區地情特點和實際情況,是從實際出發的。應該說是合理的。比如未設經濟板塊,是因為在社區地情中,經濟的內容很少,自身獨立的經濟甚至沒有,很難單獨設章記述。又比如基礎設施事物,在社區地情中也不突出,在該志記述內容里不是主要的,所以與自然部類合并,不單獨設立。
這樣的結構,特色亮點更為集中,更為突出,更符合地情實際。
在社區黨建中,充分展示了社區組織體系發育完備,從黨組織到群團到其他組織,都很健全,形式多樣,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功能,共同建設美好社區。
在社區治理中,記述的事物內容廣,份量重,主體突出。有創新和引領性,具有獨特性。在黨組織引領之下,社區治理體系健全,上下層次職權功能分明,方方面面管理到位。鄭翔工作法更是獨一無二,獲得眾多高級別榮譽,顯示社區治理的效果和成功性。
在社區服務中,所列綱目很細、很實、很全、很到位,也很有特色。充分體現文昌花園社區是宜居之地、頤養之地、安全之地,是一塊福地。
文化這一塊,內容廣,形式多,活力強,參與的人也廣,體現了文昌人的思想素質和精神風貌,體現了文昌居民不一樣的亮點和風采。
歸結起來,《文昌志》不完全是傳統的綜合性志書的體式,也不是專題特色志的體式,而是二者融合兼有,是一個由新時代決定新地情、新地情決定志書記述的新內容、新內容決定編纂的新形式(三定),是不拘一格而具獨創性的新的志體模式。這種“三定”的文昌模式是一種創新的模式。
3.三條主線的安排
《文昌志》的整體性、貫通性較強,全志內容圍繞三條主線貫通和安排。
第一條是時代主線。該志記述的起點,上限從2000年6月開始,下限到2020年6月,共20年時間。從大背景看,處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期。該志對這20年的記述,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中間沒有斷線。該志在記述時限之內,沿著時代的發展、地情的變化這條主線,記述事物發展變化,時代感很強,時代氣息很濃。該志就像一部大戲,啟幕從2000年拆遷安置開始,中間的演出是鄭翔工作法,所展示的是為民、靠民、惠民、樂民的精彩內容,落幕更為精彩,是在鄭翔帶領下2020年抗疫的偉大壯舉,展示社區人的英雄氣概。主題是服務為民,“老百姓說好才是真好”的承諾。這部大戲威武雄壯、蕩氣回腸,主人公是鄭翔帶領的管理團隊,在這個團隊的帶動下,社區全體人員書寫了壯麗的詩篇和輝煌的歷史。
第二條是人物主線。鄭翔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她的工作和活動貫串全志,成為一條主線,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以服務為本,是她工作活動的靈魂和精神所在。由于她也因為她,把整個戲貫通起來,從頭演到尾,給人以啟悟和激勵。
第三條是執政為民理念的主線。從社區一開始,從志書一開始,這條主線就已開始。新時代城市發展,出現了城市化和城市整治改造。出現兩大現象:一是城市向農村擴展,原來的城郊農村,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住地農民的土地被征用,成了失地農民,拆遷的農民需要安置。再一個是在城市建設整治中,棚戶區要改造,被拆遷的棚戶居民要安置。黨和政府面臨如此重大民生問題,如何解決,以什么態度處置,這是對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考驗。當時的市委、市政府,從執政為民出發,決策新建安置拆遷居民和農民的經濟適用房,并且提出“三高”的建設要求,即高起點規劃、高規格建設、高質量管理,而且市領導親自過問。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文昌花園拆遷安置住宅區就應運而生。安置小區建好后,要達到高質量的管理,就要有高質量的管理者來擔當此任,這樣就挑選鄭翔以其為首組建了一支管理隊伍,這個管理團隊在初心使命的指引下,在管理實踐中,創造了鄭翔工作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創造了不平凡的管理業績,獲得一個又一個榮譽。這條主線體現了事物內在的邏輯聯系。
可見,文昌花園社區的管理成功,是在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指引下,實踐這一理念而取得的碩果。《文昌志》的記述,圍繞這條主線,也充分體現了這條主線。
一是境域歷史文化的缺位。傳統綜合志,記述內容是一方之全史。一方是指修志主體單位管轄的一方,記述這一方地域上的歷史與現狀。根據這一原則,文昌花園社區修志,所記述的內容不應該只是記文昌花園社區建立以后的人和事,還應有在社區建立前境域的歷史和文化。城市社區志可以詳今明古,但不可以不記過去的歷史文化,割斷古今的聯系。社區建立以后的新文化和建立前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文化是貫通社區古今的文脈和人脈,應當用文化這一主線,來貫通文昌花園社區的古今,這樣這部志書才有歷史的厚度和文化的廣度與深度。《文昌志》存在地域歷史文化缺位的問題,其實本可以通過“概述”適當補充這方面的內容彌補這一缺陷。文昌花園名稱本身就有這方面的歷史文化內涵,文昌花園轄域,在文昌花園社區建立前的歷史,就受水域文化和古城文化影響,從長江河口到沙地成陸,從曲江到現在的長江、古運河、大運河,從曲江遺址、人們觀潮到今天的路、公園、街道和社區文昌花園命名,無不聯系著古文化、水文化和古城文化。
二是“概述”缺乏主題主線貫通。只是列舉了12個方面的工作事項,形成了一個拼盤,各項之間缺乏內在聯系,看不出是什么主題和主線將它們統起來的,顯得分散、不集中、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