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民
創新,自出現之初起就深受定義的煩擾,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實在太過廣泛。
創新理論,是由創新管理理論之父、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在20世紀初建立的一個在當時具有非常獨到的分析視角,并在之后對產業創新實踐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理論體系,他說:“‘創新在形態上可以是‘新產品、新生產方式的引進……打開新市場……新供應來源的獲得……以及任何行業新企業組織的實施。”
今天,所有的創業創新理論,無一不受到熊彼特的創新思想的影響。
美國百森商學院(Babson?College)以創業管理學科著稱,《創業學》是其王牌課程,該課程教材由該院兩位著名的創業創新教授威廉·D·拜格雷夫(Willian?D.Bygrave)和安德魯·查克阿拉基斯(Andrew?Zacharakis)親自編寫。作為創業管理學體系的第一門課程,兩位教授在教材第一章“創業的力量”中,開宗明義地詮釋了熊彼特有關創業者和創新的天然關系:創業者是最有可能通過創立一家新企業,或者在現有企業內部進行創業來實現“破壞(指開發新產品、新生產方式等行為)”的人。
所謂的“破壞”實際就是創新行為,實施人就是創業者。要厘清的是,創業者不是狹義認知中的初創公司者,而是包括了更為廣度的范圍:除了初創公司的創業者,也包括領導現有公司進行各種創新行為的二次創業者。
創業者、二次創業者的身份有三類:所有者、管理者、所有者-管理者。如今,他們都存在于一個充滿“沖突”的時代——新認知與舊認知的沖突、可持續發展與短期利益的沖突、組織創新與組織慣性的沖突、新的潛力業務與原有固化業務的沖突等等。每一個沖突問題,并非孤立,經常多個沖突問題互相纏繞,如何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EMBA課程時間有限,且一門真正的《創新管理》絕不是局限于傳授EMBA學生如何創造公司的新技術去對抗競爭,贏得市場,它會涉及無數的管理模塊,比如戰略創新、組織創新、流程創新、領導力等等。”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斌教授認為,有別于社會商業培訓強調一些追隨時間熱點的所謂“管理新知”,EMBA教育要給企業學生創造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思考、有效思考。
“經濟環境、產業環境、技術環境,每年都在發生變化,這就倒逼企業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管理,而如何有效確立自己的創新方向選擇以不斷提升創新效率,往往取決于管理者認知和思考能力。”郭斌教授表示,能夠進入EMBA課堂的企業學生,畢竟是中國企業家中的少數,但是作為教授,希望盡自己最大努力,用自己的創新研究成果融合于教學內容的設計里,通過影響到這部分學生,進而影響到更多中國企業的創新管理。
如何通過一門《創新管理》影響企業的管理者呢?在思考和設計該課程時,郭斌教授首先確立了四個維度:第一、認知創新管理理論與產業實踐的歷史;第二、解決創新管理關鍵的戰略思維與流程化問題;第三、創新管理實踐中面對的商業模式創新;第四、有關在中國市場進行創新的獨特性。
認知創新管理理論與產業實踐的發展歷史。在調研中,郭斌教授發現一個存在于多數國內企業管理者對管理創新的認知單向度問題:將創新簡單地理解為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而忽視了基于整個管理系統的創新視野。
事實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固然影響企業巨大,但創新的支撐體系,如戰略、制度、組織、流程、文化等,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創新可持續的管理體系要素。
企業管理者對創新理解的誤讀,還有另一個傾向:將創新等同于創造新的事物。
“從現實角度,一個企業的真正創新是指,把技術和市場的變化所創生的機會,用最大的限度、最高的效率轉換成價值。”郭斌教授認為,由于大部分的EMBA學生對于管理學、經濟學的理論發展歷史并不全面了解,對這些管理理論發展與實踐之間的邏輯關聯也缺少深度認知,因此有必要在課程中給EMBA學生就理論及產業實踐發展歷程進行系統性的導引。
郭斌,浙大EMBA《創新管理》課程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當然,在浙大EMBA有關創新管理的教學內容設計中,郭斌教授從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中涉及創新的歷史、理論、工具的推進等等,進行了綜合梳理,讓學生了解自熊彼特提出創新理論以來的100多年中,人類經濟歷史中,創新理論和方法的產生邏輯。
郭斌教授希望EMBA學生理解:人類創新管理的歷史不斷推進,本質上是一種面對挑戰和難題下,人類創新知識和經驗的螺旋升級。“在學習和認知中,有助于企業學生反思。這種歷史性的反思,有助于他們對當下問題的思考具備一定的邏輯性。”
創新管理中的流程化問題。郭斌教授發現,多數中國企業重創新結果,卻不重視流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流程創新比創新結果更重要”——這一命題的提出,實際是解決了創新管理的第二個通識問題。
郭斌教授提到的流程創新課題,用華為1998?2002年向IBM拜師的案例可以得到印證。1998年,為了將公司的創新更有效率和更有體系性,華為向IBM引入了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體系,而流程管理就成為體系中的重要基礎。
“大部分企業都希望能夠成為華為那樣的企業,但是為什么學不會?我想問的是,能不能像華為那樣,愿不愿意在一定時期內,冒著降低短期利潤的風險,為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并不是經營核心的管理流程的改造、創新,投入巨額資金?”在EMBA課堂上,郭斌教授經常會向管理者學生提出這樣的靈魂反思問題。
具有共性與跨產業滲透性的商業模式創新。選擇將商業模式創新作為《創新管理》中相對重要的教學內容,郭斌教授表示有兩個原因:
第一、EMBA學生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而在所有管理模塊中,商業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滲透性;第二、商業模式會連接到所有的管理運營環節,為了推行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經常會使得產品、技術、組織等等需要同步變動,因此,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帶動各個運營環節運動的中樞。
在中國市場中創新獨特性的思考。和講授管理學其他課程的教授一樣,郭斌教授也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但是對于EMBA學生而言,郭斌教授表示,講授的方法更偏重于實踐。
在EMBA課堂,教授們編訂的教材或者講授方法,需要面對EMBA學生提出的“有用論”和‘無用論的沖突問題。一種是,如果在講授中過于強調理論而較為忽視實踐,就會發生學生的“無用論”看法;另一種是,課程對部分EMBA學生可能“有用”,而對另一部分學生可能“無用”。
郭斌教授認為,案例先行,而后是問題討論、反思,最后的理論總結,特別是教授本人應該是企業的研究者,并將研究結果結合于實踐——這是保障EMBA學習質量和效果的三步法。
“比如說,在我個人對國內企業的調研中發現,很多企業會強調對戰略進行系統管理,在設計整個戰略之后,最后一步會基于戰略結果來進行所謂戰略‘好‘壞的評估。但從實踐角度,這可能會遇到問題。因為,什么時候產生戰略結果?只有實施后才知道,而如果只能等到整個戰略行為結束之后,才能評估戰略的優劣,那么如何在結果出來之前來管理和評估戰略?”郭斌教授解釋,在其近20年來的企業研究中,總結了諸多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在此期間,通過思考,也對之前的管理理論在結合實效性探索基礎上,推出了“新思考”。這些“新思考”大多進入了課堂教學。
不被所謂的數字化迷惑,在決策時仍然關注流程的基本邏輯以及追求的業務增長目標。這是浙江大學EMBA教授郭斌在講授數字化背景下創新管理時的基本思路和出發點。
在郭斌教授“新思考”的課題中,包括“數字化時代下管理者面臨哪些挑戰?”“回歸管理常識的意義或許比我們以為的要更大”“組織的效率與靈活,必須二選一嗎?”等等。
更換視角,沖擊原有思維——這是以郭斌教授為代表的浙大管理學院的EMBA教授們普遍的現行教學策略。
在《創新管理》課程中,郭斌教授配置了有關數字化時代為背景的創新管理講授模塊。
“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的定勢。”郭斌教授認為,數字化之下,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不可避免地進行決策視角的改變——這種改變,首先要認知的是“混合智能模式”。
在自己所撰的刊于浙大管院官網的《數字化時代下管理者面臨哪些挑戰?》的文章中,就“混合智能模式”,郭斌教授解釋,在企業的業務決策和管理決策中,除了組織內的個體運用自身的經驗、專長和直覺來進行一些決策活動外,有相當數量的決策被內嵌在組織流程中的規則和算法直接決定了結果,或者是已經限定了管理者可以自由發揮或自行處理的空間(或者說決策的選項集合)。郭斌教授進一步認為:
“在‘混合智能模式背景之下,管理者依然需要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直覺來進行某些決策。因為規則和算法更適合處理那些可以結構化的問題,一些非結構化的問題或是例外的事件,仍然需要依賴于管理者的決策。至少在人工智能發展到足夠成熟之前是如此。
“在數字智能的支持下,管理者可以獲得更好的數據、信息或決策輔助,將稀缺的注意力集中在更為重要的決策上,從而提升決策成效。
“與此同時,管理者還要適應混合智能決策模式所帶來的決策權限改變。在數字化企業出現之前,企業中已有一些業務和管理問題可以由設定的組織規則來處理,但是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擁有得以跨越或繞過這些組織規則的權力或能力。因此,雖然管理者需要與組織規則分享其管理控制權,但這種限制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不被所謂的數字化迷惑,而在決策時仍然關注流程的基本邏輯以及最求的業務增長的目標。這是郭斌教授向EMBA學生講授數字化背景下的如何進行創新管理的思路和決策的站位問題。
遺憾的是,很多社會培訓同樣在涉及數字化創新的時候,大多規避了本質思考和本質站位,而是夸大和突出數字化的技術層面屬性與效用,使得企業管理者對數字化產生片面的認知。
當然,由于授課內容較多,有關數字化創新,郭斌教授只能選擇其核心關鍵問題配置在課程中,但是向企業學生輸入“混合智能模式”的概念以及探討數字化時代組織管理面對的新趨勢與新現象及其背后的本質,相等于給了他們一把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中如何分析問題本質的鑰匙。
在郭斌教授看來,基于創新的管理知識,通過傳統的硬式教學來實現似乎看起來并不難,但是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讓EMBA學生使用所學習的管理知識,運用于企業創新實踐,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具有活力創新體,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