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初秋時節,黃河位山濕地公園少了往日人群的嘈雜,多了幾分別致的美。清風微微蕩開泛黃的蘆葦,小船悠悠穿梭其間,平坦整潔的道路蜿蜒伸展,木棧道縱橫交錯于碧波之上,時有游人來往……
“以前,這里流傳著‘每人一天二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的說法。大風一吹,黃沙漫天,‘打得眼睛都睜不開。”今年75歲的張立生是聊城市東阿縣姜樓鎮王小樓村村民,他曾眼看著村莊所在的位山灌區沉沙池一天天“長大”,成為占地3.5萬畝、總泥沙量達3.66億噸的黃河下游乃至全國最大的沉沙池。“60多年來,村民先后嘗試過挖臺田、在河堤種樹、平整土地種糧食作物、種果樹等,但因治沙經驗不足,效果都不好。”張立生與所有居住在沉沙池區的民眾一樣,盼望著有一天能敞著鍋蓋吃飯、打開窗戶乘涼。
2016年,聊城通過覆淤還耕、植樹綠化等舉措,圍繞引黃泥沙治理,將防風固沙、工程改造與水景觀打造、水文化展示、生態旅游、扶貧開發、服務鄉村振興等相結合,探索出了引黃灌區生態建設新路子。而今,張立生與村民的心愿終于得以實現。經過多年持續的治沙增綠,這片滋潤著540萬畝魯西大地的全國第五大灌區、山東省最大灌區,滿眼遍地黃沙、塵土飛揚已消失不見,風起處水波蕩漾、珍稀鳥類翔集。
與位山灌區沉沙池情況相似,“一起風,這里就黃沙滿天飛,黃河岸邊也只有柳樹,而且遍地垃圾。”地處淄博市高青縣的黃河第九道灣——安瀾灣,多年前也曾是灌區引水沉沙池,由于常年引水,淤積沙土大量堆積,極易形成揚塵。
“我們整合黃河、濕地、溫泉、鄉村等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打造綜合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還打造了天鵝湖溫泉慢城項目,規劃面積50多平方公里,核心區濕地面積達5000余畝。”高青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付萍介紹,截至目前,當地恢復濕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形成綠化面積160萬平方米,建成綠道20公里。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100多種鳥類“安家”,當地成為震旦鴉雀、天鵝等珍稀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生態得以改善,民眾受益,良禽擇佳地而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黃河入魯第一村,到入海處的東營市墾利區,山東在黃河流域生態建設的棋局上,一步步精準落子,生態魅力得以展現。
東平湖地處魯西南,從湖邊望去,近處蘆葦金黃,小船搖曳;遠處碧波萬頃,白鷺翩飛。就在近期,有攝影愛好者在東平湖接連拍到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據專家介紹,目前青頭潛鴨全球數量已不足2000只,這次在東平湖發現300只以上的青頭潛鴨群,著實讓人欣喜。
東平湖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蓄滯洪區,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樞紐。近年來,東平縣在全域范圍內進行生態項目整體化布局,總投資32.14億元,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幅提升。通過拆除網箱、砂場清理、拆違清障等行動,東平湖水質穩定在國家地表水Ⅲ類水標準以上。為把好湖水質量,東平縣在戴村壩修復了790畝濕地生態圈,有效減少了水污染,更讓這里成了動植物的樂園。
水質好了,湖水清了,東平湖就像一顆嵌在魯西南大地上的藍寶石。為了給這顆寶石鑲起一道“花邊”,東平縣大力建設環東平湖生態隔離帶,74公里的生態防護林悄然成景。
今年3月,泰安東平湖環湖防護林帶及山體綠化提升一期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3.5億元,建成后,將新增森林面積2000多畝,打造成集生態旅游、娛樂為一體的綠色生態長廊。
東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生廣說:“通過對背湖側構筑生態濕地水系,按照對氮、磷污染吸收降解能力,選擇多種喬、灌木和水生植物栽植,項目建成后,將徹底解決農業面源污水直排入湖的問題,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沿黃區域是生態環境相對比較脆弱的區域。多年來,山東科學編制黃河流域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加快推進沿黃流域生態系統修復。而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更離不開沿黃各市的密切合作、一體推進。今年3月31日,沿黃9市集中開工的93個生態保護項目,有52個納入了省級重點項目,涵蓋了黃河三角洲、東平湖、黃河灘區和小清河、南四湖等重點區域。9月18日,193個項目在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上集中開工,總投資1261億元,生態保護類項目占開工項目總數的一半以上。
作為全國率先踐行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濟南國際生態港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宏志介紹,濟南國際生態港項目采用PPP模式,總投資91.8億元,建設11個子項目,2025年全部建成投用。其中,將投資8.57億元建設稼軒湖生態涵養修復工程項目,既能美化園區景觀,又能調蓄洪澇。
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承載著實現黃河下游長治久安和灘區居民安居樂業的夢想,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任務,是統籌發揮黃河下游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功能的重點工程。
去年,山東已明確提出把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納入全省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重點行動,到2025年建成初具規模的黃河生態廊道,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1049條河道管理范圍宜綠化率達到95%以上。山東將在黃河沿線厚植生態底色,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從濱州市濱城區渤海十八路南首出發,沿南外環往東約2公里右拐下壩,道路兩側綠草蔥蔥、植被茂盛。沿著距離黃河僅20米的騎行道往北500米,穿過綠色長廊,就走進了濱城區市西街道唯一位于黃河灘區的小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