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高陽(1991— ),男,漢族,湖北棗陽人,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核算方法、內控合規等。
摘 要:當前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管理的規范性和決策的科學性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加強會計核算不僅有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分析決策,而且可以滿足投資人、債權人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是,目前有些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素質低、專業能力弱,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基礎薄弱,導致會計核算存在問題,制約企業發展。鑒于此,文章通過對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為會計行業或相關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會計核算;問題;對策
加強會計核算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業分析決策的科學性和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因此,加強對企業會計核算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環境差
首先,很多企業在初創時為節約成本將財務外包給廉價的代理記賬公司,記賬人員一般只是根據銀行回單和發票簡單地記一下流水賬,他們并不清楚業務的經濟實質,由于收費低質量無法保證,導致企業前期賬務混亂;其次,管理者不懂稅務或對財務不重視,賬務處理較為隨意,沒有嚴格遵守會計準則的規定,使得財務后續規范和會計核算難度加大;同時,有些企業內部控制缺失、管理混亂,或是業務發展迅猛,財務人員更換頻繁,缺少有序銜接,導致錯賬、亂賬頻發;再次,由于單據流轉緩慢或跨月集中報賬以及發票缺失等不規范的會計基礎資料,當期獲取的財務信息不及時、不完整以及不正當的發票等導致會計核算不準確;同時,部分企業為減少稅收支出對原始數據進行人為干預,多列成本、虛報一些看似相關的費用,導致會計核算不真實、不準確、不相關;最后,部分企業為了壓縮人力成本,不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及實際情況配齊相關人員,財務人員經常超負荷工作、工作效率差,導致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準確性難以保證。
(二)會計核算人員專業能力不強
會計核算人員素質低。有些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并不能做到勤勉盡責或是保持應有的職業精神,工作經常出現差錯。也有一些會計核算人員因為工資低自己也不求上進,工作馬馬虎虎,錯誤頻出。還有一些會計核算人員缺乏一定的職業道德,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不能保持應有的客觀公正和獨立性,甚至有的為了個人利益而使公司利益受損。
第二,會計核算人員專業能力弱。當前大部分從事會計核算等基礎財務工作的人員處于初、中級水平且理論和實踐不能夠相結合,通常年齡大的可能知識相對陳舊,年齡小的可能經驗不足,還有一部分跨專業考證進入會計行業的缺乏系統和深入地學習,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會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學科,我國正處于稅制改革的關鍵期,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會計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緊跟時代步伐,且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對欠缺,還有一些會計人員對于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不能靈活運用。
(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會計差錯較多。會計核算是一項細致且瑣碎、專業度要求較高的工作,會計核算人員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運用會計政策錯誤、會計估計錯誤、賬戶分類錯誤等人為原因都會產生會計差錯,再加上對業務不了解、所獲取的信息不充分、蒙頭做賬等導致會計差錯較多。
第二,數據可靠性不高。目前很多企業通過稅務籌劃合理避稅,使用多個公司進行走賬和開票,相對于通常情況下一個會計主體而言會產生多個納稅主體,而會計核算人員一般是以納稅主體—公司作為會計主體進行會計核算且不具備合并報表條件的并不會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單個公司的財務報表并不能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真正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企業也有可能為了節約稅費或延遲納稅,當期多列開支、提前或加速折舊,使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票據等;也有一些會計核算人員比較懶惰,期末不對庫存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進行盤點,也不對賬,僅憑單據做賬;還有一些會計核算人員沒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在會計核算時沒有根據會計準則進行處理。例如,建筑行業應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生產制造企業應當在履行合同義務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而會計核算人員未加區別僅以收款或開票來確認收入;除此之外,資本密集型生產制造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方法選擇不當,會計核算人員還在沿用以前簡單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卻沒有選擇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其核算的產品成本與實際不符,導致成本扭曲嚴重。
二、企業會計核算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管理層思想觀念相對落后
由于企業管理層不懂財務且思想觀念相對落后,認為會計核算只是用來記賬的,出于報稅的需要而聘用財務人員,但并沒有賦予其經營管理和分析決策的角色。長期以來,會計職業的技術價值沒有被充分重視,出于節約人力成本的考慮,招聘到的會計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專業能力有限,加上代理記賬如雨后春筍般的低價競爭、會計信息化、智能化等的發展,會計崗位需求減少并變成逐漸淘汰的職業,再加上一些會計人員自身也缺乏刻苦學習和進取精神,對不斷更新變化的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和相關稅收政策不能及時融會貫通,導致財務人員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低。企業管理層關注更多的是業務,他們只是希望財務人員聽話、穩定且薪酬要求不高,并不會對其投入過高的培訓成本,多數企業的會計崗位配備不齊,財務人員工作量大,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企業管理層并不擅長用會計核算數據進行經營管理和分析決策,不重視財務管理,導致會計核算的價值難以發揮。除此以外,企業的用人需求導向不明確,沒有招到合適的財務人員;企業缺乏晉升和激勵機制,多數企業財務人員薪資不高,很難吸引到高素質人才。
(二)基于稅收成本的考慮
在稅務籌劃的情況下,會計核算相對復雜。第一,利用國家和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通常會在不同的稅收洼地注冊多個公司,有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利用企業所得稅階梯征稅、小規模季度免增值稅以及園區的減免稅、返稅、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征收等政策,合理安排業務并進行開票,此時會產生多個納稅主體,而會計核算人員通常是以納稅主體—公司作為會計主體進行會計核算,每個公司核算的結果即使準確也不能反映經濟業務的全部狀況。第二,一些科技型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與科技相關的企業會大力投入研發費用支出或將其他類似費用歸類為研發費用并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影響納稅主體的損益。第三,通??鐕緯棉D移定價進行合理避稅、逃避外匯管制并獲得高額利潤,目前這一方法也被國內企業所使用,通常會利用多個公司相互走賬開票,同樣會產生多個納稅主體,在定價的方法上一般以內部成本或外部市場價格為基礎,無論轉移的單位是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都會影響納稅主體的損益及收入與成本的匹配性。第四,利用成本分攤方式避稅,在可能的情況下靈活調整成本在公司與關聯方的分攤安排,實現節約稅款支出的目的,但同樣會有多個納稅主體且損益被人為安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