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軒
[摘 要]文章研究國有企業如何進行供應鏈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工作,分析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必要性,總結目前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和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內容,提出合理應用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建議,幫助國有企業提升供應鏈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國有企業;供應鏈管理;貿易業務風險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142
1 引言
全新的會計制度中,對國有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要求,因此國有企業應當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當前供應鏈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推動供應鏈的優化和配置。
2 國有企業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必要性
2.1 更準確地了解供應鏈情況
國有企業對購入資產價值歸集時,一般都會按照全額成本來計算,在對資產使用后的計量中,會采用歷史成本算法,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出現誤差,并不能將真實的供應鏈價值體現出來,而且容易出現將供應鏈價值重復計算導致供應鏈虛增的情況,不利于國有企業正確對待自身的資產水平。在缺少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情況下,供應鏈的損耗是不能在成本中體現出來的,也不能合適國有企業事業活動、經濟活動的成本開支,從而造成結余的虛增,影響單位的經濟利益。[1]因此,國有企業進行本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中,需要使用貿易業務風險控制制度,以便能對國有企業進行科學化的財務管理,使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具有更高的精度,推動國有企業優化自身資源配置,提升供應鏈的使用率和國有資產保值率。
2.2 提升會計的能力
供應鏈的賬簿是財務部門管理的,而供應鏈的實物由后勤部門負責。如果資產的價值出現變動,需要由財務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做好對資產的折舊計算。由于財務部門必須按照相關手續完成資產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工作,所以會計人員需要具備更強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員也拓寬了原有的知識體系,并且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
2.3 提升行政單位績效考核科學性
做好對供應鏈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會讓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率都下降,所以會導致國有企業資產的減少,會影響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在考核工作中,由于貿易業務風險控制減少了國有企業的凈資產總值,所以單位在保養和維修供應鏈的時候需要重點考慮成本問題,有效控制成本從而降低負債率。所以,目前資產負債率已經成為了國有企業對供應鏈進行績效考核的主要指標,保證了績效考核的科學性。
3 國有企業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問題
3.1 供應鏈的管理缺少明確政策
目前的會計準則對國有企業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提出了規定,但是并沒有明確地給出折舊的處理方法,凈殘值的比例以及折舊標準也并不明確。[2]目前的會計準則中,折舊方法包括了直線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如果在統計時僅僅使用一種方法,一些特殊行業的供應鏈統計結果會由于政策的影響失去精確性,所造成的計量的偏差不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而對于供應鏈的凈殘值如果不加以稅法限制,僅僅是進行簡單的人為估算,也會有統計口徑不一的問題出現。
3.2 供應鏈缺少完善體系
在全新的會計準則之下,國有企業必須要有完整的內控體系才能真正完全執行法則,尤其是在供應鏈折舊政策不明確的情況下,還需要建立起國有企業所在行業互補的內部控制體系,以便能針對性地提升對資產管理的整體效果,加強對報廢處置等工作的完善,有效防止出現供應鏈流失的情況,避免出現過大的財政壓力。
3.3 供應鏈評價體系的不足
全新的會計準則下,對供應鏈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是為了能夠真實反映國有企業資產的價值水平。[3]但是,供應鏈的價值會隨著使用年限而變化,尤其是不可預測的市場波動、技術革新等都會導致供應鏈的價值發生巨大轉變,因此供應鏈的實際存留價值未必能和實際的賬面價值相符合,導致評價的方式會存在一定的偏差。
4 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內容
4.1 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的范圍
國有企業的供應鏈集體折舊范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結合資產的使用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供應鏈在運行、使用的過程中必然出現損耗,從而導致資產的價值下降,之后就會導致供應鏈報廢。在全新的會計制度下,國有企業的文書檔案、動植物、文物、陳列物等不需要進行貿易業務風險控制,而對于當月增加的新資產,貿易業務風險控制要從下個月開始。
4.2 供應鏈的使用年限
目前的會計制度并沒有對供應鏈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年限作出明確的規定,國有企業需要根據供應鏈目前的使用情況自行進行資產使用年限的計算。所以在實際使用供應鏈時,要根據折舊標準對供應鏈進行貿易業務風險控制,比如對于一棟建筑物,一般會設置折舊年限為50年,而對于一些科研院,其試驗設備的基體折舊年限一般都在5年。[4]
4.3 供應鏈的折舊方法
全新的會計制度下,目前可以使用平均法和工作量法等方法來進行供應鏈的貿易業務風險控制,在計算時并不需要考慮預計凈殘值。使用工作量法作為參考依據來計算供應鏈的折舊情況,所以在不平衡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中應用比較普遍。對于一些資產損耗比較平衡、價格波動比較小的資產,就可以使用平均法進行計算。
5 國有企業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管理策略
5.1 提升工作人員水平
為適應國有企業供應鏈貿易業務風險控制管理要求,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資產管理人員需要具備更強的工作能力,所以要針對相關制度、工作方法進行人員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供應鏈核算管理、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培訓、相關法律培訓等,以便能提升財務人員和資產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也要提升相關人員的資產管理意識,在培訓過程中加強對資產管理理念的灌輸。在國有企業的日常運行中,需要將資產運行效率作為指標納入考核體系當中,建立起供應鏈責任制,明確供應鏈在驗收環節、使用環節、維護環節的責任人,提升資產驗收和審批環節的工作質量,同時建立專門的評估小組,負責對資產的全生命周期評估和監督,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資產流失,保證對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