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辛玉言(1980-),女,漢族,山東陽谷人。主要研究方向:會計。
摘要:我國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分別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及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美好愿景,都充分彰顯黨和國家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的重視力度,也說明黨和國家對于我國自然資源環境水平有著更高的追求與目標。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開展是我國把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重要體現。本文首先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所面臨的困難進行分別的闡述說明,并針對現有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解決方略,希望為我國縣級審計部門以及各級審計機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資產審計;自然資源;困難;
現階段我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主要面臨著缺乏清晰明確的管理機制和責任分配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相關信息資料獲取困難、缺乏強有力的審計力量和技術支撐、缺乏完善的自然資源資產考評指標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開展以及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一、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面臨的困難
1.1 缺乏清晰明確的管理機制和責任分配制度
通過由不同部門來進行對各類自然資源資產進行監管,是符合管理學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切實防止某個部門一權獨大的重要方法。但是對于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與審核,則需要按照先行制定的統一口徑由一個部門或一個責任主體來進行統籌匯總編制。同時,各責任主體按照標準和統一口徑來對管轄范圍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編制相應的報表并統一匯總給統籌部門。但是現階段縣級審計機關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過程中,雖然各審計機關的主管部門明確自然資產的具體權限和相關技術資料,但是對于自然資源資產沒有明確邊界的范圍,則存在多個部門相互推脫或是責任與權利不清晰的問題。在實際的縣級審計機關進行自然資源審計過程中,很難從一個部門獲取較為完整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或是基礎信息資料,更別說從縣級審計機關的某一部門獲取該縣區的基礎信息資料,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縣級審計機關缺乏清晰明確的管理機制和責任分配制度
1.2 自然資源資產相關信息資料獲取困難
自我國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如何將自然資源資產等基礎信息納入到審計核算體系當中,但是由于自然資源資產種類繁多、技術信息編制工作滯后、自然資源資產核算所涉及的主體目標等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導致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基礎信息納入核算體系的工作難度較大。由于自然資源資產涉及的種類繁多,審計機關需要將不同類型的自然資源資產質量、價值、實物進行按照統一標準的核算。第二,我國本世紀初期就開始著手關于自然資源資產環境統計指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經驗的積累已經將自然資源資產權責發生制邊境政府綜合財政報告體系當中,但是由于該工作的進展較慢且未受到高層領導的重視,導致自然資源資產基礎信息的編制工作發展較慢。第三,縣級審計機關關于自然資源資產核算所涉及的主體,對象,分類,計量等內容缺乏完善的體系建設和豐富的數據來源,導致只能依靠全國統一進行普查收集才能進行相關數據的整理,導致在滯后的時間所獲取的碎片化數據資料以及相關信息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由于缺乏全面與系統的自然資源資產基礎信息,所以對相關數據的提取以及排查也就增加了以下三大問題:首先,不同的地區地形地貌以及自然資源種類存在差距,對于一些海拔較高或是地形崎嶇的地區,增加了審計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和壓力。而且部分地區的自然資源資產雖然是國有集體承包,本質上該區域是屬于國有的。但是由于多元化的使用權發展帶來了自然資源資產界定標準和統一口徑的差異;其次,不同地區在進行自然資源資產普查和審核時所采用的普查方法以及體制上存在差異,導致無法銜接相關數據的標準;最后,由于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對種類繁多的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所以難免會存在多個部門間的權利交叉,進行收集的統計數據也分散在各個部門當中,或是一些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參與了自然資源資產信息數據的收集,所以將這些分散的自然資源資產信息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難度較大。
1.3 缺乏強有力的審計力量和技術支撐
現階段,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工作雖然在不同程度上都交付給各地的審計機關來進行工作的開展,但是自然資源的相關基礎數據依然是靠政府管理部門來進行提取。雖然通過集聚多個部門的力量來進行共同處理自然資源資產信息,加快了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速度和效率,但是由于大部分的自然資源審計工作是依靠政府部門來進行完成,所以審計機關在自然資源資產審核過程中僅充當牽頭組織者的作用,弱化了審計機關的職能和職權,同時也表明縣級審計機關缺乏強有力的審計力量才需要集聚多方力量來完成審計工作。與此同時,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涉及的領域以及內容復雜多樣,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政策領悟能力、跨專業領域能力(土地,森林測繪,水文勘測,海洋勘測,換場勘察、水質檢測、統計,經濟,計算機,大數據分析等)。盡管縣級審計機關不斷提高機關人員的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提高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力度,但是現階段而言,審計機關的人才短缺和技術水平落后的現狀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解決。
1.4 缺乏完善的自然資源資產考評指標
缺乏完善的自然資源資產好評指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大方面:第一,對于自然資源資產增量部分難以進行準確可靠的量化評估。各個縣級審計機關進行全方面準確的核算種類繁多的自然資源量化工作在缺乏硬性規定的考評體系下,難以形成強有力的解決方案和成效。再加上許多自然資源資產為與市場并未進行相對應的市場價格資本化和匹配,導致縣級審計機關所獲得的自然資源資產的相關資料缺乏實效性,可信度和完整性。第二,自然資源資產的理論缺乏完善,主要體現在對某個縣區的森林資源進行自然資源資產審核工作,現有的理論基礎和實務界無法準確的判斷自然資源資產增量,是由森林資源覆蓋率決定還是森林存在的實物形態總價值來進行決定。第三,很難把握對于自然資源資產保護利用效率的績效評估尺度。由于全國各地對于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理念以及發展定位存在差距,對于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資產,還是推動該地經濟社會發展兩者的平衡點很難把握。再加上部分縣市的自然資源的政策存在變更頻繁的現象,導致政策的不連續性和變更頻繁而影響自然資源審計工作的開展;第四,自然資源資產的開發與利用與市場有著重要的關系。房地產市場價格提高,也影響了煤炭價格以及土地森林資源的價格上漲,而隨著近些年來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以及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的政策落實,讓自然資源的開發市場趨向理性和飽和。
二、應對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存在問題的有效解決方略
2.1 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首先要完善縣級審計機關人才隊伍的安排。由于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及種類繁多,如果僅靠縣級審計局的工作人員來完成涉及會計,環境,法律,水文資源、地理、統計等內容的審計工作,不僅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自然資源資產的資料數據的審計,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縣級審計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因此縣級審計機關要提高現有人才的專業技能以及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的學習,以及加大對于外部人才的引進力度。
對于外部人才的引進,需要縣級審計機關能夠向其他部門進行借調關于自然資源資產涉及的專業領域的技術人員,為了防止部分部門私藏專業人才,需要縣政府以及上級政府下達強制性文件要求將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結合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批工作。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建設來向社會資源,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人才的線上咨詢和聯系。
對于現有的縣級審計機關人才隊伍,需要定期的開展關于相關方面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同時也可聘請專家學者來進行審計工作常見問題的交流與指導,現有的審計人員也可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在線上參加各種網課或者是組織培訓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素養。縣級審計機關也可通過與各大高校進行合作培養關于現代化社會要求的復合型審計人才。最后,縣級審計機關要進一步提高對于大數據技術運用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應用范圍,通過借助大數據分析來將縣審計機關的審計力量集中關注在自然資源審計的未來重點領域和項目,通過集中力量和最少的成本消耗(人力、物力資源等)來實現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還要增強縣級審計機關工作人員的獨立性和職業道德的培養。縣級審計機關必須要結合機關的發展狀況來配套制定合理的審計預警機制和獎懲機制,通過定期在機關開展關于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常見審計工作違法現象的教育,來切實減少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誘導下,出現以下違法亂紀行為:審計人員被領導干部以權力和地位進行威脅報復;審計工作人員受到領導干部的賄賂和誘騙;審計人員與上級領導相互勾結。因此必須要給予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人員的工作的獨立性與人身安全保障。切實保障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
2.2 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內容
由于自然資源資產所涉及的種類數量以及內容形式繁多,所以僅靠縣級審計機關以及相關的企業組織來進行自然資源資產信息的收集與獲取難度較大,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數據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在審計機關以及其他部門組織進行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信息系統數據庫和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其中VR技術和云儲存就是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的衍生品,利用這兩項技術,能夠有效的對自然資源資產信息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對收集的自然資源信息數據進行分析,為自然資源政策的實施和改進提供自然資源資產未來的變化路徑的預測與數據參考。其次,縣審計機關以及當地政府應該聯合其他行政單位、科研高校等機構來建立起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例如,將地質局收集的土地信息資料、農業局收集的生物資源資料等相關資料,進行統一標準的數據輸入。同時個單位機構人員定期對自然資源資產在各自的權限下進行數據的補充更正,切實提高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完整性和真實性。也有利于審計人員在對審計資料進行證據的對比時,提供有效的相關數據支持和配對,極大地降低了審計人員對于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所需要的數據檢索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
2.3 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依據
2.3.1 健全與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
現階段,我國之所以出現關于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各種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審計機關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現有的與自然資源資產相關的法律法規還缺乏漏洞。導致自然資源資產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的責任不明和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的約束。想要確保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效率提高以及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和利用,相關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必須要及時的向上級政府反映有關情況,盡快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還要明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領導干部的目標責任考核以及在自然資源資產模塊的義務明確。借助法律體系來切實保障自然資源資產的合法利益,同時也強有力的震懾一些存在違法傾向的領導干部和審計人員的個人行為,通過構建完善的自然資源資產監督體系和法律機制,切實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2.3.2 內部監管以及責任追究制度
通過將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開發、利用的工作情況納入到領導干部考評制度體系當中,通過考評制度體系來檢驗領導干部對于限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的關注力度以及工作開展情況。同時也要明確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資產審核工作所要承擔的責任模塊以及責任大小,通過擴大審計范圍來實現對于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管,通過公平公正的責任,合理評價來,對于濫用職權、非法亂紀的領導干部要借助法律法規的形式來進行嚴厲的追責和處罰。最后,由于自然資源資產的審計工作任務量繁重,所以自然資源,資產破壞和損失的實際情況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被發現。因此,必須要建立領導干部終身責任追究制度,來對領導干部在任以及離任期間自然資源資產的變化情況的實施監管,一旦對于自然資源資產出現破壞和損失的情況時,要采取地毯式的獲取證據和法律手段來進行嚴懲追責;也可借助互聯網平臺來作為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的外部監管渠道,將領導干部在任期間對于自然資源資產的利用開發的各項工作進行公開公示,讓社會各界能夠參與到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的建設情況的監管。
三、結語
針對現階段我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所面臨的各項困難,需要審計機關以及各部門能夠加大各類資源的投入來建設和發展審計機構人才隊伍、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內容和審計依據。
參考文獻 :
[1]李昊起,宋程程.加強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27):28-29.
[2]畢長巍.基層審計機關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6):199-200.
[3]房巧玲,姬怡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企業盈余管理——基于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視角[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59-72.
[4]馬文杰,邵琛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問責探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5(02):60-65.
[5]周舒敏,姚利輝,馮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問題探究與經驗總結——基于H省試點經驗[J].財會學習,2021(0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