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校
【摘要】跳繩是一項深受小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發(fā)育,又能發(fā)展他們的速度、耐力、靈敏、協(xié)調等能力。一年級的新生很喜歡跳繩,只要上體育課時,體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們都會特別開心。跳繩項目相對于其它運動項目來講簡單易行,器材簡便,對場地要求也不高,對于初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有著獨特的鍛煉價值和育人價值。但是對于剛剛踏入一年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讓他們學會跳繩,并提高他們跳繩動作技術和次數(shù),對于一年級的體育教師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壓力。
【關鍵詞】一年級新生;跳繩;教學建議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跳繩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測試中的項目,且是小學階段一、二年級唯一加分項目,一分鐘跳繩為高優(yōu)指標,學生成績超過單項評分100分后,以超過的次數(shù)所對應的分數(shù)進行加分。學生在各個年級跳繩滿分的基礎上,每多跳 2 次就加1 分,直至加滿20分,這引起每個學校和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都在想辦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跳繩能力。在一年級的跳繩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不同班級不同的學生對于學習跳繩的學習效果也是不盡相同,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能力差異,在學生之中產生的學習問題也是多種多樣的,對此解決學生跳繩中遇到的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的跳繩學習有促進作用。
(二)研究意義
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跳繩時并不能很快就掌握跳繩的正確動作,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為興奮性高,注意力不能持久,自覺性差,容易在課堂上和其他學生玩鬧,還會時不時地把跳繩拿來玩,有時甚至會在玩耍跳繩時不小心弄傷其他學生。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年級新生的跳繩教學需要時刻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動向,不斷對學生課堂紀律以及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變化和調整。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本研究理論部分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文獻資料來源有:①書籍資料,通過查閱圖書館和自有學科專業(yè)書籍;②論文資料,主要通過中國知網搜索跳繩運動、身心健康、身心素質等相關的研究查閱所得。
2.測試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跳繩一分鐘測試的方法對一年級新生跳繩學習前后的跳繩技能掌握進行測試。
3.訪談法
對我校體育教師、班主任以及筆者的大學教師等采用面訪、電話訪談、微信通訊等方式,圍繞著一年級跳繩教學如何有效進行并對一年級新生的身心素質的影響進行交流和探討,并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一年級新生初入小學校園學習跳繩的情況
一年級新生從幼兒園踏入小學校門時,對于他們來說,無論在學習文化知識還是在體育課堂上學習體育知識,體育技術動作,獲得體育運動技能的時候,一切都是顯得那么陌生和充滿新奇,在幼兒園期間學習相對應的運動技術,在很多時候是采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慢慢體會所要學習的動作或者掌握所學動作。但是在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后,跳繩的動作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從幼兒園的跳繩是只需要使學生到一年級時除了體會運動興趣的同時還要學會跳繩的動作,可以很好地做出規(guī)范的跳繩動作,教學目標的轉變使得學生需要更加規(guī)范和正確做出跳繩動作。這也使得之前跳繩中的很多錯誤動作慢慢浮現(xiàn)出來,便需要作為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教師進行一一糾正并教會一年級新生正確的跳繩動作。
(二)著手當下,放眼將來預防常見的錯誤動作及其糾正
在一年級新生的跳繩教學中,有教師認為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對他們不必過于嚴格,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都不成熟,對于練習跳繩的要求只要使他們每節(jié)課稍微出點汗就可以了;還有的教師會覺得學生練習跳繩,學得會還是學不會完全取決于他們自己的學習能力;然而,跳繩是一項運動,也通過跳繩在國家體質測試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可以知道,對于一年級學生學習跳繩,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是負有責任的。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部分的一年級學生學習跳繩時是可以掌握正確的動作要求做出正確、合理的跳繩動作,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跳繩時會出現(xiàn)許多錯誤的動作,有上肢搖繩的錯誤動作,又有下肢跳動時產生的錯誤動作,還有上下肢協(xié)調發(fā)力中存在的錯誤。對于一年級新生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常見錯誤和一些看到的教學現(xiàn)象,我們要進行合理分析,針對性的糾正錯誤動作,盡力避免學生出現(xiàn)錯誤。
1.常見的上肢錯誤動作
常見的上肢錯誤動作有直臂搖繩、慣性搖繩、搖繩過高、搖繩的起始位置不對、左右手搖繩高度不一致。
糾正方法:明確動作概念建立正確動作表象,并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對癥下藥讓學生建立明確的動作概念;搖空繩、搖雙繩:為提高練習效果,學生可以空手去模仿?lián)u繩,促使學生的兩手臂去主動地在身體兩側做圓周形的搖動繩子;也可以兩手分別握兩根對折的短繩,兩腳配合搖動的跳繩,讓其感受到搖動繩子體驗,并以此練習來增加練習的次數(shù)。
2.常見的下肢錯誤動作
常見的下肢錯誤動作主要有下肢僵硬落地緩沖不積極;膝關節(jié)過于彎曲緩沖;腳的落地和著力點錯誤;兩腳跳躍不同步。
糾正方法:解決下肢錯誤動作,首先要把跳繩動作拆分,先組織學生無繩練習,原地小幅度地快速跳躍練習,再模仿?lián)u繩的手臂姿勢進行同步練習。這個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跳繩時的腿部動作協(xié)調,練習時強調身體放松、兩膝微曲,跳時用前腳掌著地,膝關節(jié)有力的蹬伸動作,小幅度的原地快速跳躍,練習時一定強調連續(xù)雙跳雙落,并積極緩沖。
3.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的錯誤動作
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的錯誤動作主要有起跳與搖繩的時機把握不準確、一搖二跳的錯誤動作。
糾正方法:首先,可以采用聽指令,空搖跳:讓學生空手向前做正確的搖繩動作,當兩手向下做搖繩動作的同時,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節(jié)奏,“ 跳、跳、跳”的口令做動作,以此來增強學生跳躍的節(jié)奏感。其次,可以采用聽指令,搖雙繩空跳:目的是強化學生搖繩與跳躍時機的把握。待學生這種練習掌握的比較熟練后,最后就是讓學生手里持繩進行正規(guī)的跳繩練習,從而真正達到掌握學習跳繩技能的目的。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跳繩的學習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發(fā)展存在積極的影響,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協(xié)調等方面的身體素質;同時,作為國家體質測試的重要項目,進行跳繩學習能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喜愛,鍛煉一年級學生堅強恒久的意志力量,增強學生穩(wěn)定向上的情感力量等,讓學生身心得到發(fā)展。學校對于體育課堂跳繩運動的開展也給予支持,但在跳繩教學過程中,還是發(fā)現(xiàn)許多教學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學習跳繩中一些易犯錯誤,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二)建議
1.家校合力,提供適宜的跳繩器材:通過聯(lián)系家長說明如何選擇合適的跳繩,在實際跳繩練習中,如果因為跳繩質量不好或跳繩長度不適常導致學生練習時經常產生纏繞和跳繩的卷曲,通過推薦較好的跳繩解決跳繩練習中的質量問題,另外通過微信,QQ群,釘釘群教會家長幫助一年級學生學會調節(jié)跳繩;通過學校的教師和家長一起努力在前期幫助還未學會整理跳繩的學生,慢慢教會學生整理跳繩,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防止學生產生畏難心理。
2.重視教學中語言的應用:對一年級新生多鼓勵,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體育口令進行引導,學生做得好的時候及時進行表揚,及時進行語言強化,出現(xiàn)錯誤時及時指正。
3.重視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教師引導相結合:在教學中安排教學內容和設置練習要提高學生主動性,例如,練習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練習量要合理,不超過一年級新生身體承受的范圍,在練習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男「傎悾梢苑纸M進行比賽看誰跳的久或者看誰跳的又快動作又正確;同時,作為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動作的引導,設置來練習目標,設置出多個跳繩技能等級,引導學生不斷挑戰(zhàn)更高的等級目標。
4.分層教學:一年級新生對于跳繩的學習,學得快的學生會非常興奮,越跳越高興,還會要一直和小伙伴進行比較;學得慢的學生就只能一個一個慢慢跳,而且在實際教學中的確會存在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設置不同水平的學習目標,不斷激勵學得好的學生,同時也不能忽視需要重點幫助的學生。
5.強調教學常規(guī)和安全教育:每次在課堂上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對于學生而言,教學常規(guī)和安全教育是從生理上身體達到運動狀態(tài),在心理上使學生明白現(xiàn)在是要認真練習的時候了,可以使學生將玩耍的心收起來,從而防止練習跳繩的過程中出現(xiàn)學生受傷的情況。
參考文獻:
[1]鄭佳未,陳春歡.1分鐘跳繩成績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影響[J].體育教學,2019(5).
[2]胡群英,覃博.一年級新生跳繩教學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4).
[3]申進華.談體育跳繩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30).
[4]黃士榮.小學跳繩教學的三點思考[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33).
[5]廖平.一年級新生跳繩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對策[J].新課程(上),2015(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