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孜 毛紅



內容摘要:本文以2010—2020年中國知網中文學術期刊篇名包含商務漢語、經貿漢語的113篇論文為研究對象,對近十年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的總體趨勢、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三方面進行分析??傮w來看,2010—2020年商務漢語教學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呈波動上漲趨勢;研究方法以非實證研究為主;研究內容上,學者對教法研究關注度高。未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應加強實證研究,豐富教學研究內容。
關鍵詞:商務漢語教學 CNKI文獻分析 研究狀況
20世紀80年代,對外漢語教學界受到國外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啟發,試圖開設不同模式的專門用途語言教學。1982年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和北京外貿學院(現北京對外經貿大學)聯合編寫《外貿洽談500句》標志商務漢語教學正式出現(張黎,2006:55-60)。在中國知網上查詢到第一篇有關商務漢語教學的文章是1999年李憶民所寫的《國際商務漢語的總體構想和編制原則》。至今,我國對商務漢語教學的研究歷程已有二十年載,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0年在商務漢語教學研究中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中國自貿區建設帶動全球商務漢語教學迅猛發展。因此本文從總體趨勢、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三方面對2010——2020年商務漢語教學類期刊論文進行考察,力圖實現兩個目標:第一,總結近十年來我國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發現其研究特點和不足。第二,為未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一.我國商務漢語教學研究總體趨勢
本文基于CNKI的文獻統計分析,在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步驟如下:選擇中國知網中的高級檢索功能,檢索條件篇名為商務漢語、經貿漢語,發表時間范圍是2010—2020的文章,檢索出來符合要求的期刊論文一共有119篇,經過人工篩選,去掉書評、會議通知、報告、無效文獻,共得到有效期刊論文共113篇
圖1顯示,2010—2020年商務漢語教學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呈波動上漲趨勢。具體來看,2010、2011年商務漢語教學發展勢頭正猛。2010年北京語言大學成立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所。受國家漢辦批準,我國在上海財經大學和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先后成立商務漢語教學與資源開發基地。這些舉措帶動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的快速發展。2013年“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吸引了更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商務漢語教學。從圖2得知,10年期間商務漢語教學領域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篇數為26篇,占總數的23.01%。核心期刊論文發文量逐年減少表明專家學者對商務漢語教學研究重視程度下降,商務漢語教學在選題、學術研究方面需要創新。
從期刊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上劃分,2010—2020年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1)爆發期(2010—2014年)。這一階段,商務漢語教學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多,一共發表18篇核心論文。學者們意識到亟需對傳統的商務漢語教學方式進行變革,開始著力探索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商務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并取得不錯的研究進展,如張黎(2011)通過學生反饋情況印證交際教學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此同時,鹿士義(2011)開展了商務漢語考試閱讀能力和歐盟《框架》匹配的研究,該研究成功驗證了商務漢語測試的可行性。(2)平穩期(2015—2018年)。這一階段,雖然論文發表數量不少,但這一時期核心論文發表數量僅有5篇,研究質量下降。究其原因,沒有在前人的教學研究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從文章內容來看大多屬于泛泛而談。說明商務漢語教學需要開闊新視野,尋找新的切入點。(3)發展期(2019—2020年)。2019年商務漢語教學論文發表數量創造新的高峰。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學者們開始積極探索商務漢語網絡教學。如馮傳強、張琪(2020)嘗試在商務漢語教學中運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學者們對商務漢語網絡教學的研究推動商務漢語教學研究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二.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方法
本文依據文秋芳(2004:89-93)的研究分類方法,將商務漢語論文分為實證性研究和非實證研究兩類,實證研究主要為數據調查、統計等,非實證研究主要包括綜述、理論探討、操作等。根據以上分類標準,關于商務漢語教學的綜述、教學理論應用、反思性的非實證研究總數為104篇,所占比例為92.04%,實證研究僅有9篇,僅占7.96%。實證研究和非實證研究比例差距過大,說明商務漢語教學研究仍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其中實證研究以定量和定性混合研究為主,如劉超英(2010)對學生BCT機考和紙考成績進行樣本抽樣,對其結果分析,為BCT機考提供建議。周紅(2016)、張黎(2010)對學生測試成績評估,評判教學策略在課堂中使用是否有效。但其成績結果僅用百分比表示,未采用SPSS、AMOS等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其數據的科學性有待檢測。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加大實證研究力度,將訪談、觀察筆記等定性研究方法和實驗、統計等定量研究相結合,提高商務漢語教學研究的科學性和可信度。
三.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內容分析
崔希亮(2010:73-81)指出“三教”問題關系到漢語國際教育能否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由此可見,“三教”問題在漢語國際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篇將重點對商務漢語教學的“三教”問題研究入手,對其中研究的內容、觀點進行梳理,找出研究不足,為未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發展方向給予一點建議。
1.商務漢語教法研究
商務漢語教法研究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總體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探討。鑒于商務漢語課程實踐性強,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重說教、輕實踐,無法滿足商務漢語特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張黎(2011)率先提出以話語分析和交際策略訓練為重點的交際教學法在商務課堂中的應用。商務漢語教學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模擬操練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言知識,同時獲得商務溝通技能,隨后任務教學法(胡小愛,2011)、案例教學法(苗欣,2011)、內容教學法(李融月,2015)、視聽教學法(鄒穩,2015)開始被提出并應用在商務漢語課堂。但這類教學法的有效性和適用性缺乏實證研究,需要進一步通過對學生的測試、自我評價、教學反饋中得到檢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2015年商務漢語教學界開始積極地嘗試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模式。沈庶英(2015)指出線上教學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解決實時學習糾偏、控制學生在線學習有效學習時間、制定合理的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是未解決的難題。因此,隨后的幾年時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相繼提出(張相華,2019;沈庶英,2019)。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凸顯網絡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馮傳強、張琪(2020)提出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商務漢語教學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商務漢語信息化教學的研究。
第二是商務漢語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研究。商務漢語教學的內容主要分為聽、說、讀、寫、文化五項。從商務交際需要來看,學生對口語學習需求最大(張黎,2010:91-94)。掌握一定量的商務詞匯是進行商務交際的前提,商務漢語詞匯教學尤為重要(劉艷,2011)。因此這個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詞匯教學和口語教學。劉艷(2011)對詞匯教學中引入任務教學法的可行性進行考察,楊東升(2010)從語義、語用兩個角度為教師展開詞匯教學提供意見。張黎(2010)從話語分析角度分析商務漢語口語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語教學。從此階段研究內容發現,學者們嘗試從不同角度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詞匯習得和口語表達能力。大多數研究都是從教師“教”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的“學”來進行研究的文章還不夠。在關注詞匯、口語教學的同時,學者卻忽略了其它課型課堂教學的研究,尤其是聽力教學。
2.商務漢語教材研究
關于商務漢語教材的研究表明:業界學者主要探討商務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并開始注重不同群體教材需求的研究。王瑋(2010)提出了面向東南亞學生商務漢語教材本土化的構想。針對學習者的不同語言基礎,周鵬(2018)提出針對零起點學習者編寫教材時應遵循的原則。沈崢(2017)建議初級商務漢語教材要以學習者目標來編寫教材,采用系列式教材,將難點分散。從教材出版形式來看,學界的關注點逐漸從傳統紙質教材出版轉向數字教材出版。面對數字化浪潮,姜國權(2016)也提出未來商務漢語教材數字化出版策略:①建立數據庫,積累出版資源;②培養出版人才;③搭建出版平臺;④保護知識產權。
從以上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雖然商務漢語教材的研究近些年來已得到較快發展,但教材編寫與學生需求、教學實踐依然存在差距。其次,教材的研究集中在綜合教材,對分項技能教材、不同等級教材研究甚少。國別性教材、本土化教材已受到關注,但具體的編寫工作依舊難以展開。目前,在網絡教學趨勢下,我國商務漢語電子教材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有學者已經提出了關于數字教材出版的暢想,但是缺少具體可行性操作研究的文章,未來如何實施仍是一個未知數。
3.教師研究
國內專家普遍認為商務漢語教師應該是精通商務本體知識和漢語言知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但具備以上三者能力的教師供不應求(魏玉紅,2017)。因此組建高質量教師隊伍、教師發展培訓成為研究的熱點。林美玲,王鶴楠(2019)提出選拔出一批通曉漢語知識和經貿知識的“雙師型”人才。也有學者關于教師培訓模式進行初步探討,并且側重于實現教師自我培養的探究?!拔⒏窠虒W培訓模式”被大力提倡應用在商務漢語教師培訓中(韓佩玲,2012;周紅,2017)。在此基礎上,周紅(2017)還建議在慕課平臺上研發用于商務漢語師資培訓的案例庫,幫助教師實現自我成長。
目前來看,學界對于商務漢語教師的研究相對滯后,未來應繼續深入對教師群體的研究。要真正解決商務漢語教師發展的問題,首先應對教師的核心素養制定標準。在此基礎上對其內在構成進行深度了解,積極開發商務漢語教師核心素養測評的有效工具,制定適合的專業化培養模式,形成有效的培養體系。
四.關于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問題與建議
縱觀近十年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值得肯定的是,我國商務漢語教學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筆者認為仍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
1.加強實證研究
從質量上來看,近十年高質量的教學研究成果偏少。從研究方法來看,非實證研究高達90%以上的比例,大部分研究僅是教師的經驗總結和主觀性意見,缺乏教學實踐和反饋的數據,使得研究成果的可借鑒性不高。實證研究所用到的統計方法單一,其科學性有待檢驗。未來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應增加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方法,驗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此來指導商務漢語教學實踐。
2.豐富教學研究內容
從商務漢語教學“三教”的研究內容上來看,對教學法的研究高度集中,對教師、教材研究偏少。今后,商務漢語教學研究應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1.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展開教學研究,具體的課堂教學研究中要重點關注聽力教學。2.繼續深入針對不同需求者教材編寫的研究,現有教材研究成果要進一步落實到教材編寫和出版中。3.“教師”作為學科建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未來要對商務漢語教師的培養規劃和教師專業發展進行研究。4.加強網絡教學研究,順應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發展新趨勢。崔永華(2020)提到“漢語教學的網絡化一定會快速發展,把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引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整個國際漢語界網絡教學的發展趨勢必然給商務漢語教學帶來全新的變革。因此,學者們應推動商務漢語慕課、翻轉課堂、在線網絡教學模式為主的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以此開展多元化教學實踐,如商務漢語網絡教材開發、網絡技術對教師培訓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黎.商務漢語教學需求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03):55-60.
[2]張黎.交際策略教學法研究——以“商務漢語口語交際”課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02):9-15.
[3]文秋芳.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張黎.商務漢語口語的話語特征[J].漢語學習,2010(03):90-94.
[5]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的核心與基礎[J].世界漢語教學,2010,24(01):73-81.
[6]沈庶英.商務漢語在線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5(06):67-72.
[7]馮傳強,張琪.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商務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20,34(03):68-73.
[8]姜國權.大數據時代商務漢語教材出版的困境與策略[J].出版發行研究,2016(06):50-52.
[9]韓沛玲.商務漢語師資培養探討[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04):157-160.
[10]崔永華.試說漢語國際教育的新局面、新課題[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0(04):3-8.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