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2021年9月11日,佩內洛普·克魯茲加冕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21年9月11日,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法國電影《正發生》獲得金獅獎。如果溯源一下,這部電影從制作、演出、拍攝等方面來看,都和中國無關,但無疑是原作者在中國旅行期間受啟發而創作的作品。
用動態感十足的“正發生”,既避免落入用名詞作為影名的俗套,又能時刻提醒觀眾眼下的一個時代困局:所有人都在關注,所有事都在變化,一切都正在發生。而這也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取向。
2000年春天,60歲的安妮·埃爾諾第一次來到中國。從北京去上海的路上,據她說,中國和想象中的太不一樣了。“在我的印象里,總覺得那里有一些把腳緊裹在小鞋里的女人,還有一些背上拖著一條大辮子的男人。”
展映期間,甚至有影評人突然暈倒,并被救護車接走治療的意外事件發生。
那年回國后,埃爾諾出版了一本名為《正發生》(Lévénement)的小說。小說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法國墮胎的話題,埃爾諾卻從中國之行中,得到了書名的創作靈感。
千禧年前后的中國,確實可以用“正發生”來形容: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的勃興,再加上文化影視行業的異軍突起,令外界刮目相看。拿電影來說,《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們在威尼斯、戛納問鼎金獅、金棕櫚后,張藝謀又攜《一個都不能少》再獲金獅,有媒體笑稱后者“已經是精神威尼斯人”了。
而那本受中國之行影響的小說,在21年后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成了2021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最大贏家。
“正發生”,或許是對法語詞“Lévénement”的一個最不壞的翻譯—如果掉書袋式地翻譯成“事件”,略顯乏味;如果“接地氣”地翻譯成“一件大事”,欠缺雅致。

《正發生》劇照

《正發生》小說作者安妮·埃爾諾
“性行為在1963年開始,對我來說已經太晚,就在《查泰萊夫人》解禁,和甲殼蟲第一張唱片之間……”
這是英國國民詩人菲利普·拉爾金在1960年代寫的一首詩。在那個年代,婚前性行為和墮胎是“萬惡之源”,用《衛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的話來說就是:“在那個年代(20世紀60年代)墮胎,幸運的話,你會被關進監獄;不幸的話,你會付出生命。”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大贏家《正發生》,拍的就是一個關于墮胎的故事。
故事從一個月經晚來了5周的女孩安妮說起。那是1963年,意外懷孕讓安妮不知所措,而和她熱情、堅強的性格相比,那個讓她飽受輿論指責的男生,卻是個沒多大擔當的渾小子。
期末考試的臨近,讓安妮切斷了一切和外界的交流。這是一件“正發生”的事,因為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承擔的法律壓力和道德指責也一天比一天強烈。
同樣強烈和“正發生”的,是法國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關于性解放、性獨立乃至女性獨立的議題討論。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放映《正發生》期間,也發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片外話題:片中的一些墮胎畫面,讓威尼斯的不少觀眾感到心理不適;展映期間,甚至有影評人突然暈倒,并被救護車接走治療的意外事件發生。
在21世紀,觀看墮胎題材電影的觀眾感到不適;而在20世紀,墮胎行為的參與者則會被判有罪—在1963年的法國,任何參與墮胎的人都會被捕—包括孕婦、醫生,甚至幫她出謀劃策的朋友。

《犬之力》的導演簡·坎皮恩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犬之力》劇照

《上帝之手》劇照

《暗處的女兒》劇照
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當電影里的安妮考慮用木條、剪刀、金屬衣架,甚至加熱過的編織針來墮胎時,她遭遇的心理壓力、輿論壓力,以及電影本身給觀者帶來的視覺壓力有多大。這也不難理解,有影評人會高呼一聲“我的媽呀”后,當場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