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鴻 梁照志 何國斌 王佳麗
(1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腎內科 新鄉 453000;2新鄉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腎內科 河南新鄉 453000)
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HPT)作為腹膜透析(PD)常見并發癥,主要是由于甲狀旁腺受高血磷、低血鈣等刺激而過度分泌甲狀旁腺激素(PTH)所致,常表現出骨骼疼痛、關節痛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2]。SHPT患者伴有機體礦物質代謝紊亂,鈣磷代謝異常,會對軟組織、心血管構成損傷,早期施以有效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骨化三醇是臨床治療SHPT的常用藥,可有效促進腸道對鈣離子Ca2+的吸收,緩解臨床癥狀,但會對腸道、軟組織鈣化等造成不良影響。西那卡塞作為人體擬鈣劑,可明顯糾正機體礦物質代謝紊亂,減輕骨骼損害[3~4]。本研究分析西那卡塞在PD合并SHPT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PD合并SHPT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第2版《血液凈化學》[5]中PD合并SHPT的診斷標準;伴有骨骼疼痛、關節痛等癥狀;病情穩定;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伴有神經功能紊亂者;伴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依從性較差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76±1.49)歲;透析時間12~69個月,平均時間(48.23±1.07)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8.81±1.52)歲;透析時間13~70個月,平均時間(48.26±1.09)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給予血液透析及血糖調控、鐵劑等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加用骨化三醇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30491)口服,0.25μg/次,1次/d,之后視患者病情調控藥量為0.5μg/次,1次/d。觀察組加用鹽酸西那卡塞片(注冊證號H20140646),口服,起初藥量為25 mg/次,1次/d,之后按患者耐受與病情恢復狀況調節劑量為75 mg/次,1次/d。兩組連續用藥6個月。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顯效,癥狀消失,PTH減少>75%;有效:癥狀減輕,PTH減少25%~75%;無效:癥狀無變化,PTH減少<2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鈣代謝指標: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獲取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鈣、血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3)冠狀動脈鈣化(CAC)嚴重程度:以螺旋CT對鈣化狀況進行量化評估,之后以Agatston積分法計算CAC積分,積分越高,CAC越重。(4)不良反應:記錄嘔吐、惡心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鈣磷代謝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鈣、血磷、iPTH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鈣高于對照組,血磷、iPTH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鈣磷代謝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鈣磷代謝指標對比(±s)
iPTH(pg/ml)治療前 治療6個月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血鈣(mmol/L)治療前 治療6個月血磷(mmol/L)治療前 治療6個月39 39 tP 1.65±0.27 1.62±0.25 0.509 0.612 2.38±0.41 2.76±0.52 3.584 0.001 2.10±0.35 2.12±0.37 0.245 0.807 1.77±0.29 1.45±0.21 5.581 0.000 746.49±19.63 746.58±19.72 0.020 0.984 456.84±16.35 298.73±14.22 45.568 0.000
2.3 兩組CAC嚴重程度對比 治療前,兩組CAC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AC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CAC嚴重程度對比(分,±s)

表3 兩組CAC嚴重程度對比(分,±s)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39 39 20.741 34.609 0.000 0.000 tP治療前 治療6個月 t P 486.75±15.94 486.82±16.02 0.019 0.985 415.96±14.15 374.62±12.38 13.731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2例嘔吐,2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26%(4/39);觀察組1例嘔吐,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3%(2/39)。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1,P=0.671)。
SHPT多是由PD患者機體PTH水平上升,刺激甲狀旁腺增生而引發,隨著病情的進行性發展,會造成多臟器衰竭,增加骨折與心血管鈣化等發生風險,故PD合并SHPT患者更易發生CAC[6~7]。CAC不僅會對患者心臟瓣膜功能產生影響,還會降低心房間及室內傳導能力,誘發心肌梗死等嚴重狀況,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針對PD合并SHPT主要通過藥物對癥治療,以期糾正患者機體鈣磷代謝紊亂,緩解臨床癥狀。
骨化三醇為治療PD合并SHPT常用藥物,可通過作用于甲狀旁腺,提高維生素D受體活性,抑制iPTH生成,從而有效抑制甲狀旁腺細胞增殖,加快機體對鈣的吸收。雖然骨化三醇具備一定療效,但會加快小腸對鈣的吸收,造成高血鈣狀況,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血鈣高于對照組,血磷、iPTH、CAC積分低于對照組,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提示西那卡塞可調節PD合并SHPT患者機體鈣磷代謝,抑制CAC進展。西那卡塞通過模擬鈣離子,與甲狀旁腺細胞膜上鈣敏感受體相結合,加快其對鈣的吸收,并可激活下游信號通路,抑制iPTH分泌,以此糾正鈣磷代謝紊亂狀態[8]。西那卡塞還可通過增強維生素D表達,阻斷iPTH分泌過程,進一步降低iPTH水平,達到治療目的[9]。CAC積分是反映心血管意外發生風險的重要指標,分數越高,表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且分數的高低與iPTH水平呈正相關[9]。西那卡塞通過降低機體iPTH水平,改善鈣磷代謝,可有效控制CAC進展,降低心肌梗死等發生率。治療期間出現少量不良反應,但無須治療即可自行緩解,提示西那卡塞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西那卡塞在PD合并SHPT患者治療中療效確切,可糾正機體鈣磷代謝紊亂情況,抑制CAC進展,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