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菁菁 董愛金 黃秀治
(1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福州 350004;2福建省人民醫院 福州 350004)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一般是指發生在胃內壁的潰瘍[1]。正常情況下,胃內壁有一層胃黏膜,能夠起到保護作用,當多種因素導致胃黏膜破損時,便在此處出現潰瘍?;颊叱8械轿覆坑忻黠@疼痛感,伴有食欲不振、餐后腹脹、體質量減輕以及其他胃部不適感等,但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或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為首發癥狀[2]。胃潰瘍是一種可以治愈的疾病,且大多數患者預后較好,治療周期一般為6~8周,在此期間,患者可能滋生煩躁、焦慮等諸多消極情緒,且由于胃部不適感較為強烈,包含飲食、睡眠在內諸多正常生活習慣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老年患者,隨著身體機能下降,自我護理能力較弱,如果較長時間缺乏有效的自我護理,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3]。本研究分析基于Orem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老年胃潰瘍患者,能否對其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產生積極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超過60周歲老年患者;(2)出現上腹部疼痛,或表現出其他不適感,如腹脹、厭食、反酸、噯氣等癥狀,經胃鏡及黏膜活檢、X線鋇餐、幽門螺桿菌等檢測,確診為胃潰瘍疾病患者;(3)參與本研究時能夠維持正常、清晰思維意識,能夠聽懂醫護人員所述話語并能正常交流患者;(4)患者及其家屬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年齡未滿60周歲患者;(2)合并十二指腸潰瘍、其他消化道疾?。ㄈ缟舷莱鲅兇┛住⒂拈T梗阻、癌變等)患者;(3)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4)合并精神障礙類疾病,無法與醫護人員有效溝通患者;(5)完全喪失自理能力患者。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6歲,平均(68.69±6.74)歲;胃潰瘍病程3個月~2年,平均(8.34±2.49)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2~77歲,平均(68.93±6.92)歲;胃潰瘍病程4個月~2年,平均(8.51±2.68)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藥物治療,包含抑酸、抗幽門螺桿菌、攝入胃黏膜保護劑,促進潰瘍愈合,降低復發率。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1)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叮囑適當參與運動,增強機體抵抗力。(2)明確告知患者戒煙戒酒,防止煙草中的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等)以及酒精等物質進一步損害胃黏膜,進而影響潰瘍面的愈合。(3)除本院醫師開具的藥物之外,患者嚴禁自行服用其他藥物,特別是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的藥物。(4)幫助患者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如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禁止飲用咖啡、濃茶,禁止大量飲用碳酸飲料等,減少零食、巧克力等食物的攝入,主食應以面食為主,并以少食多餐(每日進食4~5次)為宜。(5)叮囑患者不能熬夜,飯后散步,保證消化充分,避免飯后立刻入睡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基于Orem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模式,由于本研究納入的老年胃潰瘍患者均非完全喪失自主護理能力,故Orem自護理論的應用重點應集中在部分補償護理系統、支持和衛生教育護理系統兩個維度。(1)針對機體功能衰弱程度相對嚴重,需長時間靜養(臥床休息、坐姿休息等),可部分自理,但在某些方面卻無法自理的患者,應充分考慮患者實際需求,給予適當幫助。比如飲食方面應根據患者消化吸收能力,幫助患者合理制定食譜,需保證每日都能攝入充足的營養。若患者腿腳不便,無法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則應在家屬或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每日餐后10~20 min散步、打太極拳等鍛煉,達到改善生理機能目的。有完全自理能力的患者,應以健康宣講為主,即告知患者與胃潰瘍疾病有關的知識(包含疾病誘發原因、各類藥物的治療原理、每日鍛煉、合理膳食的目的等)。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即使患者多次提出相同的問題,也應予以積極回應。(2)心理干預。應用部分補償系統時,護理人員應完全“以患者為中心”,即任何心理護理工作開展的前提為全面配合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積極鼓勵患者,當患者取得任何進步時應立刻稱贊,拉進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依從性。應用支持和衛生教育護理系統時,應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式提問”的方法,使患者主動說出導致自身內心煩躁的事情,并幫助患者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兩組患者均連續接受8周的治療及護理。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4]。(2)睡眠狀態: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進行睡眠質量評估,該量表共9個題目,均為選擇題,備選答案分為4個維度,分別得0~3分,總分27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SDS和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SAS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SDS護理前 護理后40 40 tP 35.05±4.39 34.98±4.31 0.072 0.943 13.38±2.02*24.57±3.19*18.744<0.001 34.63±4.28 34.69±4.19 0.063 0.950 14.35±2.28*25.09±3.14*17.505<0.001
2.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PSQI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P 19.31±3.26 18.86±3.17 0.626 0.533 8.25±1.03 13.67±1.46 19.185<0.001
Orem自護理論又被稱為“自我照顧模式”,由美國當代著名護理理論家Dorothea Orem提出,核心思考問題為:“一個人處于什么情況時,就需要和其他人一起決定是否應該接受護理照顧?”經過一系列發展后,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個人應對與其健康有關的自我管理負責,即自理是個體為維持生命、健康和幸福等,需自己進行的活動。臨床應用此種護理理論時,應首先考慮患者是否具有自理能力。因此,Orem理論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針對毫無自理能力的“完全補償護理系統”、針對有部分自理能力的“部分補償護理系統”、針對能夠完全自理的“支持和衛教護理系統”。本研究以老年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納入樣本時將范圍縮小,將完全無法自理的患者排除在外。無論應用部分補償護理系統還是支持和衛教護理系統,護理人員均嚴格遵循“以患者為本”的核心理念,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耐心解答患者的一切疑問,為患者提供多方面優質護理服務的同時,使患者能夠認識到“自理”的重要性,盡量提高對疾病誘發原因、藥物作用機理、日常生活維持健康習慣的必要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SDS和SAS評分、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Orem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老年胃潰瘍患者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質量,具備較強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