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昊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發明與創新雜志社聯合紅網等策劃舉辦了“紅心向黨·創新報國”主題征文活動。從本期起,《發明與創新·中學生》“手寫創意”欄目將陸續刊發其中的優秀作品,想參加征文活動的小伙伴們趕緊投稿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我聽到的第一首紅歌,這首歌是1943年曹火星創作的,它激發了我認識黨、了解黨的興趣。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當時國內外環境十分嚴峻,風雨飄搖中,我黨帶領人民一路披荊斬棘,渡過重重難關,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以后,中國這頭沉睡的東方雄獅開始慢慢蘇醒。工業、農業等領域飛速發展,這其中,尤以科技的發展引人注目。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表明我國在原子彈理論、結構設計以及引爆控制系統的設計和制造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1965年,中國科學家團隊第一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牛胰島素,這一實驗的成功不僅引發了國內的轟動,還使國際上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因為這是人類生物科學的一次重大突破,是人類認識生命、揭開生命奧秘邁出的一大步。
1966年,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艱苦的研究環境中用大量稿紙手工演算,成功證明了近代以來三大數學難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
1970年,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制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73年,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樣性培育出雜交水稻“南優二號”,并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南優二號”大面積推廣后,全國糧食總產量大幅增長,使我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決了占世界22%人口的糧食問題。
……
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努力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更應該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將創新思想融入學習、生活中,唱響中華民族新時代、新征程的主旋律。(指導老師:劉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