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凱 許敏
摘 要 農產品加工業對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分析四川省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企業發展理念落后、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滯后、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扶持力度不夠、推進體制不順),提出了推進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建議:強化企業主體意識,用大市場觀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析透資源優勢,在產業聚焦上瞄準靶點;建設標準化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在原料上優質保供;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在精深加工實現突破;培育龍頭企業,在帶動上植入引擎;打造知名品牌,在產品入市前帶上光環;積極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銷售途徑;創造企業發展有利條件,在關鍵要素上保障。
關鍵詞 農產品;加工;現狀;問題;建議;四川省達州市
中圖分類號:F307.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5
農產品加工業是以農、林、牧、漁產品及其加工品為原料所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對促進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農產品加工業是四川省達州市農業發展的短板,為促進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科學發展,打造全國富硒農產品加工基地,開展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課題研究,摸清現狀,理清發展思路,意義重大。
1? 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1.1? 農產品加工企業情況
達州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近300家,納入經信委系統規上企業管理的有101家,納入農工委系統重點龍頭企業管理的有國家級2家,省級24家,市級115家,年產值近200億元,其中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有25家。主要行業分布:畜禽肉類屠宰加工、糧油制品生產加工、酒水飲料生產加工、休閑食品生產加工、木竹制品生產加工和果蔬制品生產加工等6大類。全市農產品加工率上升至45%,形成“大園區、小業主”“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等為主的經營模式。
1.2? 相關政策、金融支持農產品加工情況
近年來,達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興工強市戰略的決定》《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支持達商回鄉創業的意見》等10余個文件,把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的基地建設、品牌創建、轉型升級、市場營銷、金融貸款及生產要素保障等相關領域都納入了支持重點。全市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風險補償基金2.78億元。目前,通過市級風險基金獲得貸款的企業達37家,貸款額度1.57億元。人行、銀監等部門先后出臺支持涉農、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將涉農企業納入了支農、支小再貸款等金融工具的應用范圍。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達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糧油、畜禽產品加工為主導,茶葉、苧麻、中藥材加工為骨干的農產品加工經營格局。就整體來看,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與外地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2.1? 企業發展理念落后
1)站位不高。企業“小富即安、小成即止”的意識濃厚,使本能做大的企業原地踏步。2)戰略“近視”化嚴重,帶有從眾心理和“羊群經濟”傾向。全市現有茶葉生產廠家200多家,同質化惡性競爭導致部分廠家幾乎沒有正常生產過。3)理念不清。缺乏對市場前景、市場需求、消費習慣的研究,加工的農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例如一些企業的產品油含量過高,不能適應當前消費者對低油、健康的追求。
2.2? 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滯后
1)大部分產業布局較分散,沒有形成規模和產業優勢。特別是肉牛、茶葉、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生產總量不足,難以滿足加工企業對原料的需求,導致季節性生產、部分生產線生產的現象十分突出。如巴山雀舌生產旺季鮮葉日缺口達1 000 kg,大竹縣咪米香公司存在季節性停產問題,年停產時間近3個月。2)企業與基地沒有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系,農戶單方面違約或毀約現象十分普遍。3)基地機械化程度低,管理粗放,人工成本占比大,運行成本高。
2.3? 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
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企業共14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巴山雀舌、東柳醪糟等,產值不高,規模小;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就更小,銷售收入上5億元的企業基本沒有,上市企業還是空白。
2.4? 精深加工水平不高
多數企業僅停留在初級加工領域,精深加工產品占比非常小。究其原因:1)多數企業沒有研發機構,基本依托院校科研機構;2)企業研發實力不強,如全市苧麻脫膠、果蔬保鮮、香椿深加工等技術問題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3)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跟不上,資金周轉不暢,導致如低溫凍干技術、氣調保鮮技術、生物技術等未得到充分應用。
2.5? 扶持力度不夠,推進體制不順
1)盡管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農產品加工業對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的作用有限,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強。2)扶持資金使用分散,未集中使用在農產品加工業,導致資金使用績效差。3)多數企業由于自身資本積累慢,缺乏有效抵押、擔保物,難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普遍存在技改資金和流動資金缺乏問題;土地流轉收益貸款、土地附屬物抵押貸款、企業訂單抵押貸款未能真正推行,企業獲得的實際金融支持有限。4)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部門職能轉變導致上下不對口,工作推進合力難以形成。
3? 推進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建議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一項長期工作,政府應當結合本地的區位條件、產業化發展優勢劣勢,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
3.1? 強化企業主體意識,用大市場觀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引導企業定位立足全國、面向世界,體現地方名特優勢,避免盲目跟風,不搞同質化競爭。應主動全鏈條謀劃基地建設、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等,不要出現等靠要的現象。
3.2? 析透資源優勢,在產業聚焦上瞄準靶點
結合達州農業發展優勢,可從生豬、調味品、果蔬飲料、苧麻等產業入手,定位3~5個主導加工業,避免產業多,加工程度低,出現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強的現象。
3.3? 建設標準化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在原料上優質保供
面對原材料不足的問題,推行企業建設核心基地,采取訂單、入股等方式輻射帶動基地延伸,實現企業與專業合作社、農戶聯動發展。在產業基地建設中,要強化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標準化種養殖技術,提高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原料質量和降低供給成本。
3.4? 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在精深加工實現突破
應深入調查研究,摸清現狀,理清思路,高水平編制、出臺《達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要解決科技支撐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引進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加工設備,推動粗加工向精細加工轉變,傳統加工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2)與對口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建立院士、科研工作站的方式,為企業開展重點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開發高端加工產品。3)建立吸引、留住人才的機制。通過給身份、財政供養、創造科研環境、保障科研經費、重獎科研成果等辦法留住人才。
3.5? 培育龍頭企業,在帶動上植入引擎
必須堅持“引進來、育起來”相結合。在引進來方面,務必堅持引進知名深度加工型企業,寧缺毋濫,以確保帶動實力;采取以商招商、以政招商等多種方式,力爭短期內引進2~3家全國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在育起來方面,要整合現有企業,引導優勝劣汰,比如整合全市茶葉企業200多家;從投資額度、研發、品牌、融資等方面給予扶持,制定規則集中扶持優勢潛力企業,助其做大做強;推動外來企業與本地企業的合作。
3.6? 打造知名品牌,在產品入市前帶上光環
1)品牌嫁接。把引進知名企業的品牌與當地知名品牌組裝上市,如正邦達州燈影、牽手達州果蔬等,這種借力模式非常適合達州加工業現狀。2)強力培育有一定基礎的本地品牌。集中力量在幾個有基礎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提升等方面,在主流媒體上重磅推介。3)注重品牌的保護。監督企業保證產品品質,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7? 積極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銷售途徑
大力實施“互聯網+”計劃,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持續推進渠縣、宣漢兩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引進知名電商,建設達州農產品電子商務綜合平臺。積極支持加工企業走出去參加各種展示展銷活動。鼓勵企業在一二線城市、機場、鐵路設立示范門店。幫助企業銜接航空、航運、高鐵等的營銷管理部門,讓達州農產品宣傳進入航空、水運、鐵路網絡,快速擴大影響力。
3.8? 創造企業發展有利條件,在關鍵要素上保障
1)建立定向服務團隊。對引進的知名企業,組建專門團隊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原料基地建設、企業融資、基礎配套、政策支撐等方面的問題,快速推動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2)降低要素保障成本。采取技改補貼、管網升級改造、建立區域國家級食品檢測機構等措施,幫助企業降低運行成本。3)建立政企定期對話制度。定期聽取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情況,摸清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困難和需解決的問題,切實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強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帶動整個農業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