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霏飛,楊凈云
(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農學與園藝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小哨校區是農職院兩大校區之一,位于昆明市官渡區大板橋空港經濟區,占地面積700余畝。整個校區集教育、生活、實驗實訓場地為一體,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環境。此次研究對象為小哨校區整體景觀環境,從需求角度和滿意度兩方面對校園環境設施評價研究是本文的出發點。
高校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品行養成、心性熏陶、人格培育和能力開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校園環境設施小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師生聯系十分緊密的一類景觀,承擔著重要的景觀功能和服務功能[2]。景觀環境設施必須與室外環境相協調、相適應,以人們日常生活的安全、舒適、健康、高效為設計目標。但調查后發現,很多學校在建設過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忽略了很多場地現狀問題,導致景觀設施同質化較為嚴重,缺乏高校自身文化特色。另外,很多高校景觀在建設過程中忽略了校區主要受眾群體的感知和需求,忽略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交流的愿望。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開展了圍繞校園景觀環境設施需求滿意度調查。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及數據分析得出現狀場地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
根據場地實際情況,進行走訪調查。通過查閱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小哨校區的文獻資料,收集場地內水文、地質、植被種類、地形、土壤、日照等情況資料,并拍照記錄,以便后期研究使用。
在不同區域的主要景觀節點中,對校區內的師生群體進行行為活動觀察,了解其在綠地空間中的活動軌跡、行為習慣、活動類型等情況。同時對景觀小品的使用痕跡進行觀察,痕跡越明顯說明使用頻率越高,利用率更大。
問卷調查法是較為簡單和直接的數據收集方法。通過分析收集受訪者的問卷數據,能快速、高效地得出結論。在調查過程中隨機選取校園內的師生填寫了《校園景觀小品滿意度評價調查表》,隨后根據結果進行數據分析。
在調查過程中,根據校園的功能區劃把校園空間進行了劃分為教學區、生活區、休閑區、運動區、實驗實訓區。這五類區域涵蓋了校園生活中絕大部分師生的日常行動軌跡。在每類區域空間中選取綠化面積較為集中的地段和主要的景觀節點進行走訪調查,具有普遍適用性。
指標庫的建立盡可能的涵蓋校園環境中的所有常見的環境設施。在完善指標庫的過程中采用了文獻查閱法和專家調研法[3]。
根據景觀小品在校園中的應用分類,把一級指標確立為交通安全設施、休息服務設施、信息標識設施、照明設施、裝飾配景設施共五類。二級指標總結歸納為一級指標中主要涵蓋的具體景觀小品設施。如表1所示。

表1 校園景觀小品需求度評價指標
校園中不同的區域由于功能不同,對環境設施的需求程度也會存在差異。鑒于指標庫內容涵蓋了整體校園中所有的環境設施,在調查具體某一區域時缺乏針對性,故采取分區域指標需求度調查。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考慮到受訪者的專業度和個體差異,本次調查共分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兩個組別。專業組選取10名相關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專業組人員意見能從專業角度考慮問題。非專業組由10名校園中隨機采訪到的師生組成,他們是校園空間的直接使用者,對校園環境中有直觀的認識。在問卷設計時采用語義差別法,每個二級指標被賦予語義差別強度等級描述,包括需要、一般、不需要三級描述,分別為1、3、5分。根據問卷計算每組人員對每項評價指標的平均值。最后,均值≥3分的作為該校園區域的評價指標,否則不予選取。最終得到表2的需求度結果。

表2 校園景觀小品需求度指標
通過表2可知,由于環境條件的不同,受訪者對于環境設施的需求也會有差異。在進行校園環境設計時應根據場地的現狀條件、人群特點、行為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環境設施的設計。另外,人群對于環境設施的使用率是考量其合適與否的重要指標。
根據專家建議并結合校園實際情況,將評價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1個目標層(A)、3個準則層(B)及12個評價因子層(C),構建了校園環境設施景觀評價的模型。以上一層次的指標因子作為準則,將處于同一層次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從而建立應對層次的判斷矩陣,根據1-9比率標度法對兩兩比較的指標因子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賦值[4,6~9]。在計算指標權重時借助YAAHP軟件來完成計算,通過軟件的計算能快速、高效、準確地得出權重結果,同時利用對評價因子的一致性檢測,能對指標的權重進行調整和修正。最終,通過專家的問卷打分和YAAHP軟件的計算,得出了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環境設施目標層、指標層、方案層的排序權重,見表3。

表3 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環境設施景觀評價模型及權重排序
校園區域滿意度評價采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評價法相結合的方式。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模糊評價法通過賦予分值進行求和[3]。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個區域發放問卷40份,共發放2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7份。對于校園內教學區、生活區、休閑區、運動區及實驗實訓區環境設施的整體滿意程度利用語義差別法進行評價,在描述上共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等級,并分別賦予5、4、3、2、1的分值。最后把該項得分進行相加,并利用上述權重計算結果,即Wn=指標權重Wi×指標得分。利用Yaahp軟件的加權計算功能計算每個區域總得分。最終得到表4的結果。

表4 校園不同區域滿意度加權計算結果

續表4
最后以差值百分比分級法將景觀質量的等級分為Ⅰ、Ⅱ、Ⅲ、Ⅳ 4個等級,見表5[4]。把5類區域的最終得分進行相加,得到小哨校區環境設施的綜合評價值為76.87,對應表5,屬于Ⅱ級。

表5 景觀質量等級
通過表3得知,校園環境中比較重要的方案指標為休息服務設施和交通安全設施,說明校園環境中休息服務類和交通安全類設施應重點予以關注,便于創設出更為豐富的外部活動空間。中間層B的排序為功能性>行為心理影響>藝術性,說明專家更看重校園環境設施的實用功能和實際使用情況。中間層C的排序中較為重要的是實用性、安全性、人性化設計和尺度;說明在校園環境設施的設計中應更多地考慮師生在使用過程中的感受,并結合考慮景觀小品的藝術性要求,滿足使用者的視覺審美需求,引起人們的使用欲望。
在校園不同區域的滿意度調查中,最終得分排序為運動區>教學區>生活區>休閑區>實驗實訓區。在運動區中,使用者較為滿意的是照明設施和信息標識設施,裝飾配景設施排序靠后,說明近幾年學院對運動區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環境設施在藝術性和視覺美感度方面還有欠缺。教學區中得分較高的是信息標識設施和交通安全設施,裝飾配景設施排序靠后,說明教學區景觀小品的文化性和藝術性仍有亟待改進的地方。生活區中使用者較為滿意的是交通安全設施和信息標識設施,休息服務設施和裝飾配景設施排序靠后,說明戶外的休息小品和裝飾小品較為缺乏,需要增加數量并提升視覺美觀性。休閑區中得分較高的是交通安全設施和信息標識設施,裝飾配景設施和照明設施排序靠后,說明后兩類設施在場地中較為缺乏,設施較為老舊,亟待改造提升。實驗實訓區中交通安全設施得分較高,裝飾配景設施得分最低,說明實驗實訓區盡管具有天然環境的優勢,但缺乏一定的停留空間,使得部分環境設施的使用程度不高,美觀度和藝術性也較為缺乏。
通過五類校園空間的總分相加及百分比換算,最終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小哨校區的得分為76.87,對照表5屬于Ⅱ級,證明通過近幾年的校園環境建設和提升,小哨校區整體環境質量達到了良好水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讓校區環境具備了先天優勢,但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存在數量、文化性、藝術性、特色性以及視覺美觀性等方面的不足。
景觀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規劃設計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環,更有利于景觀項目的改進及資源的有效利用等[5]。通過實際走訪調查與評價結果對照,發現本文構建的評價模型與實地觀感吻合,利用定量計算的方式使校園內景觀環境設施的各個評價指標之間有了可比性,最終可根據得到的數據總結出相關的改進方法和建議,因此該評價方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同時,本文歸納出的校園環境設施景觀評價模型可推廣至其他校園環境設施的評價實踐中,詳見表3。但由于AHP法在構建評價模型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客觀原因,例如調查人員數量不足、受訪者的配合度不夠、專家的選取說服性不足等,會導致最終結果嚴謹性受到影響。且由于調查人群的個體差異不同,最終的結果會有一定的主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