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祎馨,劉 璐,鄧 杰,何興華, 謝韻帆
(1. 永州市林業局,湖南 永州 425000;2. 泰安市林業局,山東 泰安 271000;3. 永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000)
竹林作為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其資源再生性較強,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在2017 年,湖南省竹產業生產產值達到 110 億元,加工轉化率達到 60%,加工銷售收入 280 億元,全產業鏈總產值 346 億元。目前全省現有 4000 余家竹加工企業,加工產品有 20 種大類,其中,竹保健涼席在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 45%。由于近年來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政府指導人民走向生態文明復興之路,旨在通過綠水青山的生態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20 年湖南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將毛竹產業列為重點工程,同時在2015 年提出百億產業發展,旨在促進鄉村經濟全面發展,推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在不斷做優、做強糧食、畜禽、蔬菜千億產業的同時,重點發展油料、茶葉、水果、水產、中藥材、南竹等優勢特色千億產業[1]。大力發展建設竹產業不僅可以促進永州市的生態環境,還能帶動區域經濟,增進社會就業,帶來一系列優勢發展[2]。
永州市自然條件優越,境內竹資源豐富,有竹林面積達 10.955 萬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積7.2%,占全省竹林面積10% 以上,其中有立竹2.26 億株,是全省竹類資源分布中心區之一。在全市竹林中有95% 為毛竹,集中分布在東安、雙牌、芝山、藍山、祁陽、寧遠等六縣區,占地面積達到 8.919萬hm2。然而,盡管永州市竹資源豐富,但全市竹產業發展仍面臨基礎設施落后、經營模式單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本文基于2020 年永州市竹資源調查數據,從資源分布、利用途徑和產業發展現狀的角度,闡述永州市竹資源分布和利用現狀,探討所存在的問題和機遇,并以此對永州市未來竹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議,并為后期產業發展提供參考[3,4]。
永州市位于中亞熱帶南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竹類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于雙牌、藍山、零陵和東安四個縣區,以上縣區也被列入全省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縣。全市有竹林面積10.955 萬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積 7.2%,占全省竹林面積 10% 以上,其中有立竹 2.26 億株,是全省竹類資源分布中心區之一。在全市范圍內有竹種10 屬42 種,其中以毛竹、苦竹、淡竹、茶稈竹為主,根據 2020 年永州市竹資源統計數據(表1)可知,毛竹為該市最重要的竹類資源,分布面積最大,達到8.919 萬hm2,基本覆蓋所有縣區,占全市竹類資源的81.4%,其次為苦竹,分布面積有1.005 萬hm2,占全市竹類資源的9.2%。雙牌和江華兩縣的竹類資源種類最為豐富,尤其雙牌縣的竹種達了 11 種以上。結合永州市行政區劃可知,全市竹類資源面積和種類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永州市南部縣區,具有明顯的區域分布特征,豐富的竹類資源為永州市大力發展竹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來源。

表1 永州市竹資源種類及分布面積 hm2
目前永州市竹類資源在分布上較為豐富,但培育品種較少,經營模式較為單一,同時受限于林區道路建設、加工技術等原因(表2),導致部分優良竹林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部分企業對竹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加工利用率較低。近年來,竹類資源的利用逐漸受到重視,相關培育面積也逐年擴大,截至 2020年,永州市在竹林培育方面主要集中于對散生竹培育(圖1),這也與毛竹的廣泛利用密切相關。此外,混生竹(如:苦竹等)的培育面積也達到194 hm2,但叢生竹的利用相對較少,僅有54 hm2。從資源培育現狀來看,永州市對叢生竹的開發利用亟待加強,以豐富全市的竹類資源種類,進一步提升資源優勢。

圖1 永州市竹資源培育類型

表2 截至2020年全市竹子資源培育基礎情況統計
隨著生產技術的更新和發展,永州市竹類資源的利用途徑開始逐漸由傳統的材用和筍用向多元化利用模式轉變,發展出紙漿、紡織、景觀等利用模式。從資源利用量可知(圖2),盡管當前的資源利用模式趨于多樣化,但竹類資源仍主要被用于材用和筍材兩方面,紙漿、紡織、景觀等較少,材用依舊是竹資源利用的主要模式,約占永州市竹類資源用途的 69%。

圖2 永州市竹資源主要用途
永州市竹類資源加工利用的歷史悠久,早期主要以手工編織為主,隨著加工技術的提升,全市竹加工企業的竹產品主要為竹人造板、竹地板、竹家具、竹裝飾材、竹制日用品、竹工藝品、竹炭、竹漿等20多種[5]。近年來,永州市竹保健涼席的產品產銷量位居全國前列,約占全國市場的 45%。在全市竹藤加工企業中,共計有 131 家企業,其中省級龍頭企業共有 10 家。2020 永州市竹產業總產值達 212983.1 萬元,其中竹筍加工量為4.6 萬t,竹人造板6.1 萬m3,竹地板11.3 萬m3,竹家具5.9 萬件,竹裝飾材21.3 萬m3,竹制日用品61 萬件,竹炭 1.2 萬t。全市竹類產業共有 19 萬名從業人員,解決了許多農民的收入問題,極大程度上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也成為了全市林業經濟中的重要產業。
近年來,永州市竹類資源在加工利用方面發展迅速,竹產品加工比例飛速提升,大部分原竹不再直接銷售,而是經過加工處理后利用。同時,在激烈的林業市場競爭環境下,各企業對竹地板、竹保健涼席、竹炭等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提高加工工藝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產銷率。此外,全市竹產品的種類開始逐年增多,許多企業制作的竹制家具造型新穎、結構獨特,形成了不少富有地域特色、有影響力的當地品牌,不僅豐富了竹制產品市場,也展示出了林產品市場中的亮點。
自 2000 年來,永州市將毛竹產業列為重點工程,并在2015 年提出百億產業發展目標,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扶持竹產業發展中,政府積極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投入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制定優惠政策,增加財政投入,于 2019 年8 月,永州市產業園一期工程完成,一批大型企業入駐投產,實現了產值大額提升。此外,2020 年永州市累計各級財政投入 3025.9 萬元,同時擴大銀行部門對竹產業建設的貸款規模,鼓勵企業加大自主投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林業部門也投入大量資金,對低產、低效的竹林投入改造,對林區道路、基礎設施進行改善(表3)。

表3 截至2020年全市竹產業資金投入統計 萬元
由于永州市林區道路建設不完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同時缺少林地的適度流轉和產業的規模化經營,限制了先進技術推廣,導致部分優良竹林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制約了粗加工企業的擴大生產。此外,人工竹林零星分布,缺少成規模的竹基地,缺乏相應的水、電、道路等產業配套設施,不利于采集、外運和加工廠布設,導致竹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優勢未轉化為經濟優勢,制約了竹產業發展[6]。同時,部分企業工廠設備陳舊,加工技術力量短缺,對竹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加工利用率較低,對竹林的經營效益有一定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林農經營管理的積極性。
全市竹林粗放經營,竹林管理管護低效,且近年來毛竹價格持續走低,導致群眾經營竹林積極性不高,部分竹林處于自然生長狀況,形成了部分低產低效林,造成了竹林經濟效益的下滑。同時,全市缺乏大型竹生產加工企業(年產值 2億元以上),且年生產量有限,品種較為單一,市場應變能力差。大多數企業主要以生產竹人造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等產品為主,科技含量和加工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總之,永州市原竹加工利用率較低,高賦值的竹加工品有待開發,竹類產品在永州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過去一段時期,政府對產業政策的支持比較缺乏,對竹產業發展情況的實時追蹤不夠,缺少清晰的產業發展戰略,導致竹林資源培育、市場發展的引導滯后,行業和產業沒有形成合力,企業創新活力不足,對市場供求前沿信息掌握不靈敏,企業和竹農對自身發展戰略缺乏清晰認識。此外,全市的竹產業發展缺乏系統性調查研究,竹產業行業管理缺乏指導,出現無序競爭、盲目發展的現象,導致竹產業鏈的發展落后,竹材利用率低,產品層次低。在 2020 年永州市竹筍加工企業中有 10 家省級龍頭企業,沒有國家級龍頭企業,竹生產加工企業中沒有大型企業,導致產業聚合效應較差。
全市竹加工企業大部分以竹地板、竹保健涼席為主,多數產品處于初級加工階段。產品技術滯后,開拓市場能力弱,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制約了竹類培育基地的建設、竹類生產企業規模和竹類產品結構,進而影響下游物流運輸能力建設,形成市場瓶頸,扼制了產品知名度和銷量的提升。目前,盡管永州市的竹資源豐富,但對竹產業相關的文創產品和旅游產品的開發相對滯后,竹林生態旅游和人文旅游也有待進一步開發,竹林休閑、康養等生態旅游內容有待豐厚,對旅游業項目探索還比較少,理應對竹文化效益傳播努力提高。
目前,我國竹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政府和人民在進行經濟發展時都以生態文明的理念為準側,而竹子兼具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其他樹種不可比擬的優勢[7,8]。同時自2017年起,我國全面停止了對天然林的商業性砍伐,對納入保護重點區域的天然林禁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這為竹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9~13]。
永州市應掌握竹類產業的研究前沿方向,在保證現有竹產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引進竹加工新技術、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竹人造板、竹產品生產機械化等新業態,推動傳統竹產業的技術更新,逐步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任務,穩步推進竹產品升級[14]。
應當立足本市豐富的竹林資源,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加大對竹產業的財政投資,引進具體的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地方竹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全竹利用、循環利用等項目,同時引導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竹產品加工企業申辦自營出口權,擴大竹產品出口。同時,政府應當加強建設市場體系,推動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借助互聯網不斷拓寬竹產品市場,針對性研發和生產竹類產品,形成品牌效應,大力培育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當地品牌。
引進竹產業相關高層次人才,與各地科研院所及農林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增強竹類資源產量和質量,提高竹產業科研創新能力,同時聘請竹產業領域專家學者,制定符合永州市實際的發展規劃。培養本土技術人才,通過培訓提高人才隊伍水平,結合基層實際情況解決發展竹產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助力竹產業高質量發展[15~17]。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竹產業,牢牢把握住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和扶持各縣區建設竹產業基地綜合體,整合創新、服務、平臺等資源[18,19]。探索政策性保險對竹農的保障,增加金融扶持改善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20]。
竹類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森林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通過合理開發利用竹類資源,提高竹類產品加工利用技術,依靠當地竹資源,能夠打造一條很好的脫貧致富之路。永州市應充分發展、合理開發、創新技術,大力推動竹產業發展,讓綠水青山長存,讓農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