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順發
(福建省華安金山國有林場,福建 華安 363000)
紅錐(Castanopsishystrix)為我國南方區域優良的闊葉用材樹種[1],具有生長快、材質優、效益好等特點[2]。福建省華安金山國有林場的紅錐種質資源保存面積較大且較為完整,也是福建省最早開展紅錐人工栽培和良種選育試驗示范的單位,在30多年的造林實踐中以注重科學管理、提高集約經營管理水平為指導思想,不斷地進行各類培育措施的試驗與示范,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推廣示范成熟的紅錐資源培育技術,2018年承擔了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紅錐營造林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在項目實施中,對紅錐中齡林進行間伐、修枝與施肥等改培試驗示范,及時總結試驗示范效果,為實施紅錐用材林分的質量精準提升提供借鑒。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華安金山國有林場的金山工區16大班1小班,地處東經117°30′37″~117°30′51″,北緯24°56′5″~24°56′15″。當地屬南亞熱帶北緣區域,年平均氣溫達20.8 ℃,近十年降雨量1448~2023 mm,年無霜期約305 d。試驗林所在坡面海拔約240 m,坡度約22°,坡向西南,土壤為花崗巖發育的紅壤,土層厚度大于1m,屬Ⅱ類立地級。實施改培林分為2008年營造的紅錐杉木混交林(6紅錐:4杉木,星狀混交),面積103畝,初植密度130株/畝;2018年實施一次間伐(強度為株數的50%),保留密度為55株/畝。
2018年10~12月對上述紅錐林分進行間伐修枝(強度約為株數的50%,伐除杉木和少量長勢差或干型不良紅錐,間伐后保留林分為紅錐純林,林分保留株數平均55株/畝(50~60株/畝),對保留木4 m以下的側枝進行修枝),2019年4月在間伐修枝后的林分內,選擇典型地段,布設3個不同施肥試驗:A.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200 g+尿素100 g+氯化鉀50 g(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697-2017推薦施肥方案),B. 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350 g(與A等量,基本等投入),C、不施肥。隨機區組設計,設置固定觀測樣地,重復3次(3個區組),每試驗小區面積667 m2。試驗外的林分均采用紅錐標準推薦施肥方案(同A)進行示范。
2018年12月施肥前和2020年12月,分別調查每塊樣地內林木的樹高和胸徑,并按照福建省闊葉樹立木材積公式計算(V=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林木材積[3];采用軟件SPSS 21.0對不同處理各項指標進行方差分析[4]。
施肥是營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5~7]。表1顯示,間伐修枝后,施肥可以有效提高林分各項生長量指標的增量。施肥2年后,A、B處理林分的平均樹高、胸徑和材積年增長量分別達0.74~0.78 m、1.38~1.56 cm和0.05 cm3,比沒施肥的對照分別提高了101.35%~110.81%、89.73%~113.70%和111.96%~116.08%。經方差分析[8],不同施肥處理林分的各項生長指標增量均差異極顯著(F樹高=18.352**,F胸徑=32.816** ,F材積=45.117**;F(3,6)0.05/0.01=4.757/9.780)。表2顯示,A、B 2個處理的樹高、胸徑和材積增量均高于C處理,且與C差異極顯著,其中以A處理的促生效應最明顯,但與B 處理沒有差異。可見在同樣間伐整枝處理條件下,紅錐中齡林合理施肥對紅錐人工林質量精準提升是必要的。

表1 紅錐中齡林各施肥方案林分生長量分析

表2 各施肥方案林分生長量增量(2a)比較分析(Duncan新復極差字母表示法)
通常林木徑高比越接近1∶100,說明林分質量較好[9]。施肥后,A處理林分徑高比平均為1∶76.26(表1),B 施肥處理的林分徑高比平均為1∶75.83,而未施肥林分徑高比為1∶73.91,2個施肥處理林分的徑高比均大于未施肥處理。另外,調查結果顯示,施肥后13a生林分中胸徑小于平均胸徑的林木占比約24.5%~27.3%,而未施肥林分中這一比例達35.2%。表明紅錐中齡林經間伐整枝后,適當進行施肥可提高林分出材率,改善林分質量。
紅錐中齡林經間伐整枝后進行施肥,可以促進林分生長和改善林分質量[10]。施肥2a,林分樹高、胸徑和材積年均生長量分別達0.74~0.78 m、1.38~1.56 cm和0.05 cm3,比對照未施肥林分提高101.35%~110.81%、89.73%~113.70%和111.96%~116.08%。紅錐中齡林實施間伐修枝后適量施肥對實施紅錐人工林質量精準提升具有重要意義[8]。試驗示范表明,紅錐中齡林實施間伐修枝后適宜的施肥方案為: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200 g+尿素100 g+氯化鉀50 g或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350 g。
本試驗示范效果最好的施肥方案為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200 g+尿素100 g+氯化鉀50 g,也再次驗證紅錐標準所推薦的施肥方案的可靠性,但是與等量且基本等投入的每株施復合肥(N-P2O5-K2O=16-16-16)350 g的方案的效果相當。因此生產上可根據生產實際選擇2種施肥方案中的一種。本研究受限于時間尚短,后期還有待于對林分生長量、林下植被、土壤等相關指標進一步跟蹤調查分析。